第五十四回寫道,“且說寶玉一徑來至園中,眾婆子見他回房,便不跟去,隻坐在園門裏茶房裏烤火,和管茶的女人偷空飲酒鬥牌。”可見賈府是有專門的茶房的。那麼,有了茶房,就肯定有專供燒茶的茶爐、送茶的茶壺等。
第四十一回寫道:
妙玉剛要去取杯,隻見道婆收了上麵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髒不要了。又見妙玉另拿出兩隻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頒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喬皿”。妙玉斟了一喬皿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鬥來斟與寶玉。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隻怕你家裏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裏,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海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
有專家說,即使翻遍古今中外的茶具譜,我們也很難找到一件茶具可與妙玉所用的茶具相媲美。這裏所說的茶具真乃精美絕倫。其實在《紅樓夢》中不僅僅有妙玉拿出的這些少見的茶具,更有“茶碗”、“蓋鍾”、“筅”、“茶盤”、“洋漆茶盤”、“填漆茶盤”、“茶筅”、“茶盂”、“茶格子”、“茶奩”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茶具。可見,賈府的茶文化是很濃厚的。
《紅樓夢》中寫的“楓露茶”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真的存在?
《紅樓夢》寫到了很多種茶,例如“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龍井”,這些“茶”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也是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但是《紅樓夢》中提到的另一種茶——“楓露茶”卻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從未聽說過也從未見過的。
“楓露茶”出現在《紅樓夢》的第八回:
“寶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來,因問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才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沏了這個來?’”
對賈寶玉在這裏所提到的“楓露茶”,學術界存在較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這種茶並不存在。例如有人認為“楓露”為“逢怒”的諧音,引出後文寶玉與其乳母的衝突;根據第八回的脂批內容:“楓露茶”與“千紅一窟”遙映。這也就是說,楓葉是紅色的,點綴秋露,點點滴滴看上去就像是血又像是淚。這就是要呼應日後寶玉祭晴雯時,提到的“楓露之茗”,用來再示血淚之悲。認為“楓露茶”不存在的認為,“楓露茶”是曹雪芹為了達到某種寫作效果而設計出來的。而通過第五回的描寫,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特地以一款“千紅一窟”茶招待他,並解釋說:“此茶采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的宿露烹之,名曰‘千紅一窟’。”這裏所講的“千紅一窟”就是完全虛構出來的,那麼,“楓露茶”肯定也是虛構出來的。“楓露茶”潛在的虛構情節就是在楓葉上取露水,然後再用這些從楓葉上取來的露水去煎茶。
但是,如果說“楓露茶”真得不存在的話,很多人又不甘心,首先,曹雪芹在寫作的時候,是不會刻意去虛構某件東西的。再說,寶玉有模有樣地說“楓露茶”要泡三四次才會出色,讓人又不禁疑惑,這個“楓露茶”應該是存在的,不然曹雪芹不會寫得那麼詳細。於是有很多人相信,“楓露茶”不可能是曹雪芹完全虛構出來的,而應該是存在的。他們認為,“楓露茶”應該是楓露點茶的簡稱。據相關資料記載,楓露製法,取香楓之嫩葉,入甑蒸之,滴取其露。例如清顧仲《養小錄·諸花露》載:“仿燒酒錫甑、木桶減小樣,製一具,蒸諸香露。凡諸花及諸葉香者,俱可蒸露,入湯代茶,種種益人,入酒增味,調汁製餌,無所不宜……”將楓露點入茶湯中,即成楓露茶;再根據相關茶理,“楓露茶”應該不是綠茶,倘若“楓露茶”真的是綠茶,泡了一天,到了晚上就不能吃了。所以,這“楓露茶”當屬紅茶一類,正映了這句話——“三四次後才出色”。
但是,認為“楓露茶”存在的觀點證據又明顯不足。《養小錄·諸花露》中所說的“入湯代茶”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是屬於“調製茶”,與寶玉所說的三四次後出色嚴重不符合。再說,如果“楓露茶”真的像上麵所說的那樣是“紅茶”,那麼,就不會出現“三四次後才出色”這種情況,我們都知道,紅茶經過發酵、揉撚等工序,第一泡就可以使茶湯出現很漂亮的顏色;往往在第三泡的時候就已經淡而無味了,肯定不會出現“三四次後才出色”的情況。
後來,又有人認為,“楓露茶”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