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紅樓夢》飲食詮解(2)(1 / 3)

白茶為福建的特產,主要產區為福鼎、政和、鬆溪、建陽等地。基本工藝是萎凋、烘焙(或陰幹)、揀剔、複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采摘的標準不同,分為芽茶(如白毫銀針)和葉茶(如白牡丹、新白茶、貢眉、壽眉)。白茶在我國有悠久的曆史,自古就被列為茶中上品。宋趙佶《大觀茶論》中提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徹,如玉之在璞,無與倫比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之不及。”可見,早在宋代時期,白茶就已經非常名貴。

據相關資料記載,到了清朝的時候,隨著製作工藝的進步,白茶的加工程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清嘉慶年間創製了一種名為“白毫銀針”的白茶,因產量不多而極其名貴。最重要的是,此茶加工時未經揉撚,故茶汁不易浸出,用沸水衝泡後,一般要十分鍾後茶湯泛黃方可飲用。通常茶第一泡一分鍾多點就可以飲用,第二泡時間稍長,以此類推。“白毫銀針”偏偏要到十分鍾後出色,這個特性倒似極了“楓露茶”。賈家喝茶一定講究泡茶時間的拿捏,按照泡茶的時間推算,茶泡了四泡之後差不多剛好十分鍾。這一特點和《紅樓夢》之中的“楓露茶”很相像。所以,就有人認為,《紅樓夢》之中的“楓露茶”是存在的,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白茶。隻是名字發生變化而已。

當然,“白茶說”也隻是猜測,具體的證據還沒有。究竟“楓露茶”存不存在?是不是真的是白茶?這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

賈府之人喝什麼粥?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粥為先。

粥作為一種傳統的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在飲食文化極其濃厚的賈府,平常飲食肯定也少不了粥。那麼,賈府上上下下都喝些什麼粥呢?下麵介紹幾種《紅樓夢》中寫到的粥:

碧粳粥

《紅樓夢》第八回,賈寶玉到薛姨媽那裏去吃酒,討人嫌的李嬤嬤百般阻攔,不讓寶玉喝酒,在薛姨媽的堅持下,賈寶玉好不容易才吃了幾杯酒。喝完酒以後,寶玉又吃了什麼?“作酸筍雞皮湯,寶玉痛喝了兩碗,吃了半碗碧粳粥。”身為富家公子,賈寶玉喝酒肯定不是內行,但是據我們看來,他吃飯也極少,兩碗酸筍雞皮湯,半碗碧粳粥便填飽了肚子。這可能是因為他四體不勤,運動少,飯量自然很小。那寶玉喝這碧粳粥到底是什麼粥呢?碧粳是一種優質大米,在清代是貢品,又稱京米,即近京所種的米,以玉田縣產者為良。碧粳米細長,帶微綠色,炊時有香。據說,以碧粳煮粥,自古在北京地區就很出名,現在也是北京地區的著名粥品,北京的王府井酒店就有碧粳粥。另外,《燕都小食品雜詠》雲:“粥稱粳米趁清晨,燒餅麻花色色新。一碗果然能果腹,怎如廠裏沐慈仁。”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吃粳米粥對身體確實有益,利小便,止煩渴,養脾胃。

燕窩粥

如果說我們對碧粳粥較為陌生的話,那麼我們對燕窩粥可能就相當熟悉了。燕窩粥即使在現在也是相當普遍的粥品之一。《紅樓夢》中曾多次提到燕窩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第四十五回,寫林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賈母高興,多遊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複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所以總不出門,隻在自己房中將養。”寶釵來探望林黛玉,對林黛玉說:“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燕窩,又稱燕菜、燕根、燕室、燕盞、金絲等,它既是名貴的烹飪原料,又是營養價值極高的補品。燕窩,顧名思義,即是燕子的窩。不過它不是普通燕子的窩,而是一種特殊的燕子——金絲燕的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