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紅樓夢》名址詮解(1)(3 / 3)

《紅樓夢》原著提供的方位確認“大觀園”原型在樂亭

俎永湘認為,從時間上來講,《紅樓夢》一書在社會上流傳最早的版本是在乾隆年間,所以說,《紅樓夢》的時間背景的下限應該是乾隆年間。也就是說,《紅樓夢》所描寫的應該是發生在乾隆以前的事情。另外,《紅樓夢》原著的第五十四回中有“凡這民間上所繡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家的折枝花卉”的說法,所以《紅樓夢》一書的時間上限應該是明朝。

從空間上來講,根據《紅樓夢》開卷提出“當日地陷東南”的說法,俎永湘認為,“地陷東南”也就是以北京為參照物的東南方向。《紅樓夢》第一回說“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什麼是隅?“隅”就是指海的邊沿地區。具體來講,渤海邊的塘沽、唐海縣、樂亭縣等大片地區都可稱為隅。作者雖然在書中指出“有處曰姑蘇”(姑蘇是蘇州的別稱),但是從地理方位看,蘇州不在作者所指的方位線上。所以,蘇州也不在海的邊沿地區,不能稱為隅,不應該是《紅樓夢》的故事發生的地方。那麼,《紅樓夢》的北京應該在什麼地方呢?

俎永湘從《紅樓夢》第十七、十八回中“忽見路旁有一石碣,亦為留題之備”這一句找到了答案。脂硯齋在此句下遊批語說:“忽想到‘石碣’二字,又托出許多郊野氣色來。一肚皮千丘萬壑,隻在這石碣上”。什麼是石碣?石碣即石碑。我國河北樂亭縣的舊灤河的入海口處有一村莊名叫“石碑莊”。據相關資料記載,石碑莊有一大石碑,明清時期石碑猶存。俎永湘認為,根據脂硯齋的批語,“石碣”實際上就是一麵鏡子,《紅樓夢》隱寫的事實都在這“石碣”上寫著。另外,曹雪芹在原著第十二回中提示說,這麵鏡子要照他的反麵。那麼,“石碣”反過來讀什麼?不就是碣石嗎?這樣一來就真相大白了,原來,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河北省樂亭縣境內在舊灤河入海處有座山叫碣石山。大約在南北朝北魏年間,樂亭地區發生大地震,“碣石山”在地震之中沉陷入海中(《樂亭縣誌》仍記載著有關“碣石山”碑文)。那麼,曹雪芹所說的“地陷東南”很可能就是樂亭地區的這次地震。樂亭縣屬於“郊野氣色”,並不是西安、南京、蘇州、北京等大城市。另外,根據《樂亭縣誌》記載,樂亭在“商、周屬孤竹國”。也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紅樓夢》中用了數不清的“竹”。孤竹國之竹多是自然之理。至此,我們似乎可以確定,《紅樓夢》之中的“姑蘇”諧音“孤竹”,即指樂亭。

樂亭的氣候特點與《紅樓夢》的氣候特點全部吻合,《紅樓夢》中關於氣候的描寫有很多。

首先是春季。《紅樓夢》第七十回,寫三月初一,“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是桃花盛開之景;第二十三回寫道:“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同旬)正看到‘落紅成陣’,隻見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皆是”。從氣候角度來看,這和河北樂亭的氣候條件完全一樣,清明已過,穀雨未到的時候正是樂亭桃花開敗的季節。

關於夏季的氣候描寫,《紅樓夢》中也有很多。第二十七回,正是初夏四月二十六日芒種時節,寶釵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在草地上撲蝴蝶“香汗淋漓,嬌喘細細”的場麵。事實上,在這個時候,北京地區還未太熱的時候,這裏已經熱得要用扇子,一活動就“香汗淋漓”,說明這裏的氣候至少比北京早半個節氣。北京城處於北緯40度,樂亭靠南[BF]0.5[BFQ]度。北京為內陸氣候,樂亭為濱海氣候,夏天受暖濕氣流影響,熱得較早,而晚上又較涼。第二十六回描寫林黛玉去看寶玉,晴雯不開門,黛玉就在門外“越想越傷感起來,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可以想象,晚上黛玉不顧“冷”、“寒”,而次日上午寶釵就“香汗淋漓”。看來賈府、大觀園所在的地區白天酷熱,晚間涼快,這是明顯的樂亭地區的濱海性氣候特征。

再看秋季。《紅樓夢》第七十三回介紹賈母仍在歇晌;第七十六回描寫賈母中秋賞月,鴛鴦給賈母“拿了軟巾兜與大鬥篷來,說:‘夜深了,恐露水下來,風吹了頭,須要添了這個’”。生動地反映出賈府、大觀園所在地區中秋仍然很熱,需要歇晌,晚上秋高氣爽,有輕寒。這些特征和樂亭中秋的氣候特征完全相同。

最後看冬天,例如,第十三回寫道“現臘月天氣,夜又長,朔風凜凜,侵肌裂骨,一夜幾乎不曾凍死”;第三十九回有“去年冬天,接連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從這些描寫,我們可以推知,《紅樓夢》的北京應該是在北方。從《紅樓夢》中人的禦寒方式來看,賈府上下人等都睡炕,當然,除林黛玉有南方習俗夏天睡床,但冬天也睡炕。這些都是北方人的習俗,證明賈府、大觀園不在南京,也不在蘇州。因為南方沒有睡火炕的習慣,也沒有冬季積雪三、四尺深的曆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