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位偉大的小說家、戲劇家,這是人盡皆知的,但如果說在現代中國詩壇上也應該有老舍的位置,恐怕不少人就感到生疏了。事實上,老舍不但小說、戲劇、散文數量大、影響廣,詩歌(包括新詩和舊體詩)的創作也頗具成就,而且自成一格,為名家所稱道。老舍夫人胡絜青曾在《老舍詩選》前言中深情地說:“老舍愛詩,也愛寫詩”,“他寫新詩,也寫舊體詩。”
老舍一生寫了多少詩篇,目前還未作出確切統計。根據張桂興在編撰《老舍年譜》過程中所作的初步統計(這個統計自然是很不完全的,因為迄今為止仍然有一些老舍的佚詩未能被發掘出來),目前已經發現的老舍新詩有80餘首,舊體詩有330餘首,散文詩2首,還有一部長詩《劍北篇》。老舍有如此之多的詩歌作品,但多數詩歌都不為大眾所熟知,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老舍的詩集出版較少。在老舍生前,他的詩集隻出版過兩種:一是1934年出版的《老舍幽默詩文集》,其中收入諷刺詩10首;二是1942年出版的長詩《劍北篇》(共27章,近4000行)。此後,就是1980年由胡絜青編選的舊體詩集《老舍詩選》,以及曾廣燦、吳懷斌在1983年出版的《老舍新詩選》。老舍的詩集之所以出版少,首先,是因為老舍一向認為寫詩最難,詩是眾多藝術樣式中分量最重的,因此他不肯將詩歌輕易結集出版。其次,正如詩人臧克家在《老舍新詩選》的序言中所說:“老舍的詩名,為他的小說、戲劇所掩,如果他不寫小說,不寫戲劇,單憑他的詩歌創作,也可以立足在詩的園林而且頗為挺秀。”雖然,相對於小說、戲劇來說,老舍詩歌的成就沒有那麼引人注目,但是,老舍的詩歌同他的小說、戲劇一樣,也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無論是從詩歌創作的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抹煞老舍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