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回答道:那塊美玉縱然價值千金,但跟了我,隻不過是以利益相合。這個孩子跟我可是以天性相連的。以利益相合而在一起的,真正遇到困難、災禍的時候,就隻會相互拋棄,而以天性相合而在一起的,越是在困難、突禍麵前,越是會相互救助,不離不棄。這二者之間可是有著天壤之別啊。”桑莩又接著補充道:“況且,君子之間的交往淡泊得像清水,求的是內心的親近;小人之間的交往甘甜得像甜酒,結果璧,舍小利取大義,這是何等明智的選擇啊。我孔丘結交朋,教授弟子,難道是貪圖他們能回報給我什麼好處嗎?當然不是。
君子做到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見賢思齊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就想辦法向他學習;看到別人的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思,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缺點或不足。”
趣味故事:宓子賤掣肘宓子賤得到魯國大夫南宮敬叔的推薦,被任命為單父的行政長官。臨行前,國君魯定公召見他,詢問宓子賤將如何治理單父。宓子賤將自己的想法說給魯定公聽,魯定公大為欣賞,覺得宓子賤真是個不可多得的賢能之人。但是,他又擔心,如今大權掌握在季平子手中,自己僅有國君之名,卻無實權,宓子賤會趨附權勢,對國不忠,於是,要求宓子賤上任之治理工作。您不妨派兩名親信的使臣,隨我前往單父。這樣,他們日日守在我的身邊,對我的所做所言,無不知曉,到了時日,由他們代我回來向您稟報,豈不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嗎?”魯定公一聽,果然是好辦法,就欣然應允了。
宓子賤帶著魯定公派給他的兩名使臣一起到單父赴任去了。到了單父,當地官吏都來拜見宓子賤。宓子賤就讓兩名使臣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可是,當這兩個人剛剛落筆書寫時,宓子賤就故意扯他們的胳膊肘,推動案幾,結果,寫下的字七扭八歪,潦草不堪,難以辨認。兩個使臣很無奈,可又不好說什麼。
接下來幾天,宓子賤命這兩名使臣如影隨形地跟在自己左右,凡有重要事情就讓他們及時書寫下來。可是,每次兩人在做記錄的時候,宓子賤都趁他們不注意時從旁掣肘推案。宓子賤拿來他們做的記錄一看,就大聲嗬斥說:“堂堂使臣,寫一聽,大怒道:“你們兩人,怎麼連這點事情都處理不好?”使臣感到很委屈,解釋說:“請您息怒!不是我們無能,宓子賤讓我們做記錄,卻又在一旁做難,這是存心讓我們寫不好字啊!”魯定公聽了這句話,似有所悟,隨後歎息說:“唉,是我錯了。宓子賤是在用這個辦法提醒我啊。我讓他去治理單父,卻又不放心,從中設置阻礙,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無從施展了呀。”魯定公立即派人到單父去向宓子賤傳達旨意:“多虧宓子賤的良苦用心。從現在起,單父的治理全部交給宓子賤一人,五年之內,不必向國君彙報。”從那以後,宓子賤得以全心治理單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施政令。不到三年,就把單父治理得繁榮安定。這樣的結果,除了要歸功於宓子賤的卓越才能,還應充分肯定魯定公的自省和知人善任,這才是宓子賤的才能得以施展的前提。
父母在,不遠遊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健在,就不要離家遠行。如果一定要出遠門,必須讓他們知道自己去哪兒。”
趣味故事:曾參孝親曾參是知名的大孝子,他的孝行令孔子稱讚。
由於家境非常貧寒,曾參小時候經常上山政柴。有一天,家裏來了客人,可是家裏沒有什麼可以招待客人的,母親一人在家,非常著急,卻又沒有辦法,情急之下便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在山上突然覺得一陣心口痛,擔心母親有什麼事情,急忙背柴回家,回來後才知道是母親在心裏呼喚自己。
曾參長大後,廣博的學識和孝敬父母的品行廣為流傳,絕了。有人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好的機會他不要,他就說:“父母死了不可再活,壽命到了不可再加,所以,孝子要敬養父母,而父母不能等啊!用大牛祭墳墓,不如在父母活著時用雞、豬一類的食物好好奉養。”人們聽了曾參的話,更加敬仰他的孝行。
後來,曾參在齊國做了一個小官,俸祿微薄,但曾參卻很高興,因為既可以用所得?祿供養父母,選參他們稍稍改善一下生活陪在父母身邊,親自侍本。此時不在乎自己的才能是不得到了發而是以奉養父母為最大的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