佻另外,白天睡覺這件事情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和今天來看,意義是不一樣的。對那時候的人來說,夜裏沒有燈可以照明,因此夜晚讀書成了不可能的事情,隻有白天才是人們可以用來進行學習活動的時間。這樣一來,宰予在大白天睡覺這件事,就更是對學習時間的極大浪費了。因此,孔子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他。
好德與好色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美德像愛好美色那樣的人。”
趣味故事:孔子去魯孔子五十六歲時得到魯國國君的重用,他擔任魯國的大司寇,參與推行法令政策的改革。不到一年的時間,魯國麵貌煥然一新,社會秩序井然。做生意的人不隨意要價,童叟無欺;男女走路各自有道,男子絕不欺負婦女;東西留在路上,不必擔心會被別人撿到不歸還;外來的客人到此,也不會感到陌生拘束,反倒像是到了自己家一樣。
這時候,與魯國比鄰的齊國看到魯國的變化如此之大,國日魯定公按捺不住誘惑,繞小路跟隨季桓子前往。從此,魯定公沉湎於酒樂聲色,荒廢了朝政,最後竟連祭祀祖先、祈禱豐收的儀禮也敷衍了事。魯國由此國力日衰,世風日下。孔子雖然經常勸諫,但毫無效果,隻好憤而離開魯國。魯國國君得知孔子離開後,感歎道:“孔丘這是在怪我啊,怪我接受了齊國進獻的樂女。”
過物憚改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孔子說為人要注重忠實和守信兩種品德,不要和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趣味故事:子路拜師一天,孔子帶領弟子們來到山中遊賞,和弟子們一起欣賞風景,領略自然風光,同時和他們談學論道,傳授給他們知識道理。
遊賞了半日,師徒都感到有些口渴,想找一個飲水處。走著走著,顏回發現前麵就有一個人在井台打水。師徒快步走過去,想向那個人要些水喝。打水的人問:“你們是什麼人?”子貢回答這位是孔夫子。”那個打水的人一聽,心想那個人一笑,隨後,拿起地平放在井口正中,然後站在井旁,非常得意地說:“好,請您看看,這是什麼字?”子看了看,搖頭稱不知。
人看如此輕易得勝,仰頭大笑,說是‘中’字啊,這麼簡單的字都不認識,真是名不副實啊!”孔子又搖搖頭,淡定地說:“不對,不是‘中’字,明明是個‘仲’字嘛。”那人一聽,問:“為什麼是‘仲’字?”孔子不慌不忙,慢條斯理地說:“井口中間放了個扁擔,是‘中’字,再加上你這個大活人站在一旁,不是仲字,是什麼?”那人一聽,羞愧地低下了頭,恭恭敬敬地將水送到孔子麵前,躬身請孔子飲用。隨後,又拜孔子為師。這個打水的人就是後來一直追隨孔子左右,跟隨孔子學習的子路。
匹夫不可奪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譯文)孔子說:“一支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一個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誌氣。”
趣味故事:君子不飲盜泉水有一年,天下大旱,卞這個地方受災最嚴重,加之往年賦稅沉重,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不少人家省吃儉用還是上頓不接下頓。沒有糧食吃,老百姓都餓得剝樹皮吃。收成沒有,官府卻還是照常收稅要糧。
這時候,有個被逼無奈的年輕人帶著一幫和他一樣走投無路的村民占山為寇去了。天降大災,官府課稅,老百姓已經不堪重負,現在又有他們這一撥人做了盜賊,橫行肆虐,老百姓真是沒了活路。報到官府,官府幾次派了兵去鎮壓,但這些人都是被逼無奈才走了這條道,個個強硬橫暴,無所畏懼,官兵都落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