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秋季來臨了,這是知青下鄉的第三個秋季。秋季是收獲的季節,也是知青抽調回城的時節。
這一年知青抽調回城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左右。比例越大,知青們的希望值就越高,他們紛紛行動起來,拉關係、托人情,躍躍欲試。
經過知青投票,貧下中農推薦,大隊黨支部討論決定,柱子、安子等7名男知青和5名女知青被作為推薦名額報請公社批準。
這個期間,每個被推薦人的心都是懸著的,有即將回城的興奮,又有公社沒批準下來前的不安。安子心裏有底,因為他是大隊民兵連副連長,有優先資格。
一天,一位大隊幹部找到安子,低聲告訴他:“你抽調回城的事出點岔頭,昨天,公社領導給大隊劉書記打電話,說有貧下中農反映你在農村沒鍛煉好,這次調人不能走,還要繼續在農村鍛煉改造。”安子聽後,如雷轟頂,心裏想,為什麼呢?差在哪裏?他突然一拍大腿想起來了。一年前,他截了公社某領導的兩大車木杆子。對!肯定差在這件事上。“這是明目張膽的報複,我要去找他們。”這位大隊幹部看安子發火了,急忙說:“你先別來勁,我還沒說完呢。後來,咱們劉書記回話公社領導:‘安子是我們大隊貧下中農推薦、黨支部集體討論通過的,你們要是不讓他走,我這個支部書記就不幹了。’說完把電話掛了。我估計咱們書記的態度,公社領導也得考慮,他們總不能因為你,使一個支部書記不幹了。你別著急,等等看。不行了,你再找公社。”
安子的心裏像五味瓶翻了,說不出是什麼滋味。憤怒中,還有感動。憤怒的是截木材是為了集體的利益,他們卻公報私仇;感動的是支部劉書記關鍵時刻為自己說話。
那幾天安子真是度日如年,整天吃不下,睡不著,焦急地等待這決定命運的時刻。
一天,公社來電話,讓安子、柱子到公社去一趟,公社主抓知青的黨委副書記找他倆談話。安子和柱子忐忑不安地來到副書記辦公室。一進門,副書記笑嗬嗬地站起來同他二人握手。招呼他們坐下後,副書記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倆回城的事,公社已經批下來了。你們即將離開旺興仁公社,奔赴新的工作崗位,我祝賀你們,也感謝你們三年來為公社和大隊所做的貢獻。但是,你們還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如出馬一條槍,做事不計後果等。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講究方式、方法,平衡好利益得失後再去做。祝你們前程遠大。”
安子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他感謝大隊劉書記關鍵時刻替他說的一句話,也感謝公社領導能公正地對待一個青年人。
安子於1971年9月28日和另外10名郭堡大隊知青抽調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