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魚繁殖
羅非魚有特殊的生殖習性,因此繁殖技術也較特殊,完全不同於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等其他魚類。
1.繁殖池
一般選擇1~5畝的池塘作為羅非魚繁殖池,池塘堤埂必須堅實,無滲漏,以防止幼苗逃出或其他敵害竄入池內造成危害。由於尼羅羅非魚稚魚喜群集池邊淺水處,池底坡降以平緩為好,既便於親魚繁殖活動,同時也有利於撈苗時操作。
目前我國羅非魚繁殖通常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溫水提前開展繁殖,分流水式和靜水保溫式;另一種則是在常溫條件下進行。
(1)溫水繁殖池
靜水保溫式繁殖即利用塑料大棚提高繁殖池水溫,提早繁殖。4月初我國長江流域的池塘水溫約為15~16℃,一般塑料大棚中的水溫比外界池塘高約7℃,維持在21℃以上,能滿足尼羅羅非魚的繁殖溫度要求,親魚從密集的越冬池中轉入塑料大棚內即能正常繁殖。可在東西向的平地上開挖一個長溝形池塘,土池或水泥池都可以,長約120米,寬約4米,池深1米,水深0.8米,或利用條件具備的魚塘也可以。在池塘上方建造鋼筋結構的塑料薄膜大棚,覆蓋一層聚乙烯塑料薄膜。棚寬5米,高度要求從水麵到棚頂2.5米,過高不宜保溫。大棚經4個晴朗天氣,水溫即可由15℃升至21℃以上。
若是利用地熱水或熱電廠等溫水來源,則可修建溫流水繁殖池,以東西向,長圓形或長方形,土池或水泥池均可,麵積大小視溫水流量大小、溫度高低確定,一般麵積以1~2畝為宜。如麵積太大,散失熱量多,池水溫度難以維持均衡。平均水深1~1.2米為好。每池應埋設30厘米直徑的水泥進水管1~2個,排水管1個,排水管內徑應大於進水管總內徑的30%左右,以保證池水處於流動狀態。進排水管都要裝攔苗用的密眼聚乙烯布袋。進水袋長約2米,直徑應大於管道的30%~50%。排水袋長約1.5米,直徑略大於排水管道。進水袋和排水袋內都要安裝用長圓形竹片或鐵絲製作的罩架,以便增加濾水麵積。為了便於操作,減少散熱量,進排水管口宜低於正常水位下約5厘米,並各安裝閥門或其他控流裝置,以便控製流量。進排水口還應加網目為1~1.5厘米的鋼絲網,以防止聚乙烯袋萬一破損或脫落時造成親魚外逃。
(2)常溫繁殖池
是隨氣溫上升使水溫正常上升到適宜於羅非魚繁殖用的繁殖池塘。麵積1~3畝為宜,水深1.5米以上;東西向或圓或長方形,向陽、避風,池底較平坦,①泥不宜過多,池埂邊最好有較寬闊的產卵和捕苗操作場所。
2.幾種繁殖方式的特點
溫水流水式繁殖主要是綜合利用能源,人為創造繁殖條件,促使親魚提早繁苗。一般在4月底、5月初即可大量獲苗,延長了羅非魚的生長期,提高了商品魚的規格和產量。由於池水一直處於流動狀態,因此池中溶氧含量較高,親魚的放養密度增加,產苗量也相應增加。但溫水流水繁殖池缺乏天然餌料,不利於未達性成熟親魚的正常發育,又間接地促使雄魚大苗吞食幼苗,獲苗量比靜水池相對要低。
靜水保溫池繁殖既可大批量提早繁殖魚苗,又可高產優質,但投資成本較大。
常溫繁殖池有豐富的天然餌料,有利於促進未達性成熟親魚性腺發育,減少自相殘食,獲苗率較高,魚苗體質健壯。
但由於在常溫下繁殖,至6月上中旬才能大量獲苗,因此養成商品魚的生長期短,規格小,商品價值低。
3.清池施基肥
靜水保溫繁殖池與常溫繁殖池在放養親魚前半個月清池,溫水流水池在放養前4~6天清池。清池藥物以生石灰效果最好,生石灰不但可以殺滅害魚、蛙卵、水生昆蟲、寄生蟲等病原體,還有利於疏鬆底泥,調節水中pH值,改善通氣條件,促進細菌分解①泥中的有機質,有利於浮遊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清池選擇晴天進行效果較好。先排幹池水,至池底尚有3.3~6.7厘米積水時進行。一般每畝用生石灰60~75千克,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水泥池可用100毫克/升的石灰水或20毫克/升的漂白粉液進行清池。
常溫繁殖池在清塘後4~5天施基肥,每畝施有機糞肥75~175千克,做到親魚肥水下池。靜水保溫池施基肥要適當減少,防止水質過肥。
繁殖池在灌水入池時,進水口要用密眼聚乙烯布袋攔截,防止野雜魚卵、魚苗隨水帶入池內。
4.親魚培育
選用純種的羅非魚做親魚,才能保持和發展其優良性狀。
如尼羅羅非魚與莫桑比克羅非魚的正反雜交種,第一代有明顯的生長優勢,以後逐代衰退,因此不能選用雜種作親魚。同時,要在同一種群中,挑選生長快、個體大的魚作親本。一般越冬魚種體重應在0.25千克以上,或在當年魚苗養成0.13千克以上的群體中留大去小。選用的親魚要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背厚肉豐,鱗、鰭完整,頭和口小,外部形態符合分類學標準。首批選出的較大親魚再集中起來進行篩選,從中選出最優良的一些親魚作繁殖之用,這些魚應專池越冬,加強培育,在出越冬池時再進行篩選。
選擇親魚要從魚苗、魚種階段就開始逐級篩選。在選魚苗時,根據魚苗逆水遊泳能力的強弱,選出優質魚苗。其方法是將魚苗集中在捆箱內,使捆箱內產生一定的水流,這時體質好的魚苗頂水向上,遊在前麵,此時將最早溯水遊到捆箱前部的魚苗撈出後,經魚篩篩選,分不同規格,專池培育成夏花。
當挑選出的魚苗培育成2~2.5厘米時,捕撈過篩,留大棄小,專池培育成魚種,再進行篩選,養成5厘米左右時,再專池養成親魚。專養親魚池宜選擇周圍沒有養羅非魚的養殖池,池底肥沃而腐殖質少,堤埂堅實,光照好,麵積3~5畝,平均水深1.5米的池塘為宜。
親魚除專池培育外,也可在一般成魚池中套養。每畝放養尼羅羅非魚越冬魚種600~800尾或6月上中旬育成的夏花300~500尾,搭配放養一定數量的鰱魚、鱅魚、草魚、鯿魚種,鯉魚、鯽魚種盡可能不放。各種魚種的放養量可根據魚種來源,魚種大小,餌料、肥料來源,管理水平等掌握。
在親魚培育期間,要加強飼養管理,按施肥與投飼相結合的成魚飼養方法強化培育。如放養前池水較清,透明度大於30厘米以上時,則在放養前4~5天,每畝施糞肥150~250千克,隔日再施50~100千克。放養後再根據水質肥度適量追肥,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間,水色油綠、黃綠或藍綠。投飼要求精、青相結合,做到營養全麵、均衡。精飼料投喂時要設置食台,既要使魚能均勻吃食,又不造成浪費。
親魚培育過程要加強水質管理,水色過濃或顯示烏褐色時,要及時采取措施,加注新水或潑灑少量生石灰水,預防魚嚴重浮頭或泛塘造成損失。
5.親魚放養
(1)雌雄鑒別
尼羅羅非魚體長達6厘米以上時即可肉眼鑒別雌雄。在生殖季節,雌雄魚外觀差異很大,雄魚的婚姻色顯著,雌魚則不如雄魚那麼鮮豔。在同批魚中,雄魚個體明顯大於雌魚,而成熟的雌魚在繁殖季節頜部明顯增大。雌雄魚的最主要區別在於,雄魚排泄孔和生殖孔合二為一,稱作泄殖孔,位於肛門之後的長形突起上。雌魚的排泄孔和生殖孔是分開的,生殖孔位於肛門後突起的中部,因此雄魚腹部有2個孔,即肛門和泄殖孔,而雌魚有3個孔,即肛門、生殖孔和泌尿孔。
(2)雌雄配比
據觀察,雌雄配比在3:1~4:1時獲苗量較高,雄魚不可多,否則會大量吞食魚苗。若在雄魚不足的情況下,雌雄比可放寬至5:1甚至7:1。
(3)放養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