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馬略與蘇拉時代(公元前120—公元前78)(11)(1 / 3)

56歲的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蘇拉成了羅馬的支配者,他現在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於是他開始了橫掃政敵的戰鬥。

與馬略因個人恩怨而大開殺戒不同,蘇拉的目的則是將反對派全部在物理上消滅,但二者的結果是一樣的。

蘇拉首先把因大軍兵臨羅馬城下被迫放棄抵抗的4000名薩姆尼烏姆族士兵集中到競技場全部殺死。死者臨終發出的痛苦的慘叫,連在元老院開會的刻有蘇拉側麵像的紀念幣神廟中都能聽到。看到參加會議的元老院議員們麵色蒼白、心神不定,蘇拉冷冷地說:“這是接受正當懲罰者發出的聲音,沒有聽的必要。”蘇拉解放了1萬名具有強健體魄的奴隸,並允許他們在姓名中使用自己的家門名“科爾涅利烏斯”,這些獲得自由的奴隸被稱為“科爾涅利烏斯別動隊”,成為蘇拉清洗反對派的實際操刀者。他們掘開了馬略的墓,將遺骸扔進了台伯河,為馬略戰勝朱古達和日耳曼人而建立的勝利紀念碑也被毀壞,馬略的養孫被虐待而死。

對於與馬略和秦納有關聯的那些“平民派”人士,蘇拉做成了一部名錄,將他們登記在冊,不管這些人躲到哪裏,都很容易被抓獲。蘇拉還實行了“懸賞密告”,即秘密舉報有賞金的辦法來抓捕這些人。最厲害的一手是,如果誰殺死了這些人,可以得到被殺者的財產作為獎賞。蘇拉的“處罰者名錄”上,包括近80名元老院議員、1600名“騎士”,總人數據說高達4700人。這些人被抓後,或不經審判即被處死、財產被沒收,或留下性命、沒收財產。他們的子孫後代不得擔任羅馬的公職。沒收的財產被拿去拍賣,由於拍品眾多,拍賣價格很低,有些人就借此低價買進,發了大財,其中就有後世成為羅馬“三頭政治”之一的克拉蘇。

蘇拉對“平民派”的清洗,不僅限於羅馬的知名人士,意大利各地也多有涉及。曾參加羅馬正規軍抵抗蘇拉的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魯裏亞、南部的薩姆尼烏姆和盧卡尼亞的人們,不僅不能取得《尤裏烏斯公民權法》保證的羅馬公民權,而且其中的主導人員還被處以死刑,沒收土地。蘇拉這樣不留情地清洗是想徹底摧毀“平民派”的地盤。

蘇拉的“處罰者名錄”上還有一個年輕人的名字,那就是馬略的內侄、秦納的女婿--愷撒,蘇拉認為愷撒是應予清洗的“平民派”的一名出色的幹將。

然而蘇拉周圍的一些人一再為愷撒說情,說他父親已死,他就是尤裏烏斯一門的唯一繼承人,而且他隻有18歲,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舉動,勸蘇拉手下留情,放過愷撒。一開始蘇拉不為所動,經不住很多人屢次求情,才勉強同意,從“名冊”上把愷撒的名字去掉。蘇拉還說:

“你們懂什麼?100個馬略也不及這個年輕人!”隻有天才才能洞悉天才啊!盡管赦免了愷撒,但蘇拉提出了一個要求,讓愷撒和秦納的女兒離婚,還說這是命令。蘇拉這種命令不僅針對愷撒一人。龐培自掏腰包組建3個軍團,協助蘇拉奪回羅馬,並且追到非洲成功消滅“平民派”餘黨,可說為蘇拉立了大功,但因其嶽父屬於被殺死的“平民派”,也服從蘇拉的命令,與其妻子離了婚。離婚後,又按照蘇拉的意見,與蘇拉妻子娘家的一個女孩再婚。

但愷撒不是龐培,他拒絕與秦納的女兒離婚,這可激怒了蘇拉。18歲的愷撒趕快離開羅馬,跑到意大利中部躲起來,但人在意大利還是很危險,為了避免被繼續追殺,他又逃到了遙遠的小亞細亞。

和馬略複仇後很快就死去不同,時年57歲的蘇拉在清洗政敵之後仍然健在,而且他還想做一件大事,即實行政治體製改革。但要施展他的抱負,他必須要先取得合法的地位。當時兩位合法選出的執政官均已亡故,人們普遍認為,蘇拉想占據他們空出的執政官位置。按照羅馬的法律,不論出於什麼原因,當國家最高職位的兩位執政官均出現空缺時,元老院的首席議員將承擔起重新安排內閣選舉事宜的職責。我把這個職責意譯為“內閣選舉管理人”,當年的“內閣選舉管理人”是出身於名門望族的瓦萊裏烏斯,他在公元前100年與馬略共同擔任過執政官,公元前97年擔任過監察官。就在他準備召集公民大會選舉新的執政官的時候,收到了蘇拉的一封信。信中說道:

眾所周知,國家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為了更好地應對目前的狀態,必須采用非常時期的對策。如果還是按照平常時期的執政官體製是不夠的,必須按非常時期的做法設置獨裁官,而且獨裁官的任職期限不能像從前那樣隻有6個月,而是要給予其足夠解決國家非常狀態的充足時間,獨裁官的任職應是無期限的。如果能孚眾望,我願擔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