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龐培時代(公元前78—公元前63)(1)(1 / 3)

對於人類來說,活著的時候能夠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壽終正寢,這就是幸福。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蘇拉即把自己稱為“幸福的人”。但有些人,特別是被宿命安排為公職人員的人,即使生前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又不幸非正常死亡,但他為其所屬的共同體指明了將來的方向,起到了鋪路者和路標的作用,令人懷念。如果把這樣的人定義為“幸福者”的話,那麼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蘇拉顯然又屬於“不幸的人”。

近現代著名的曆史書在記述蘇拉之死後,接下來的章節,幾乎都是以“蘇拉體製的崩潰”為標題,如實描述了蘇拉死後的體製變化。蘇拉逝世不久,他所努力修複的以元老院為主導的羅馬共和政體這個“皮口袋”已經再度“開綻”。在蘇拉獨裁之下正常運轉的這套體製,蘇拉去世後並非毀於其反對派,因反對派能量不夠,恰恰是屬於蘇拉本派係的人葬送了“蘇拉體製”。

為什麼蘇拉本派係的人要破壞“蘇拉體製”呢?如同很多曆史研究者所分析的那樣,大概是這個體製犧牲了蘇拉手下將領們的個人野心。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連蘇拉本派係的人士都不能堅守的“蘇拉體製”,實際上已經無法解決公元前1世紀羅馬所麵對的現實問題。

那麼,在蘇拉逝世的公元前78年時,兩派的班底是怎樣一個狀況呢?先看反蘇拉陣營。經過蘇拉對反對派的殘酷鎮壓,反蘇拉陣營已經沒有什麼值得一書的人物。公元前78年度的執政官雷必達是反蘇拉陣營的一個頭麵人物,這個人在蘇拉獨裁下能夠生存且能當選執政官,是因為他總是打著“親蘇拉派”的幌子。在蘇拉將沒收的反對派的財產付諸拍賣時,雷必達還趁機低價買進,大賺一筆。就這麼一個人物,看到蘇拉辭去獨裁官職務後,馬上發表譴責蘇拉的演說,也許後世的研究者因此而將之譽為敢於向蘇拉挑戰的行為,但在當時的羅馬公眾看來,是極其滑稽可笑、令人難以忍受的小醜行為。以這個人的人品,是不可能起到反蘇拉派領袖的作用的。

另一個人物是塞多留。他長期在馬略手下做軍官,在蘇拉率軍從希臘殺回羅馬而引發的內戰中敗給了蘇拉,戰敗後逃往西班牙,後因不知去向蘇拉將其從反對派名單中撤銷才得以保住一條命。塞多留出身平民,與馬略一樣,姓名隻有兩部分。他也不是一個能成為“小馬略”的領軍人物。

除這二人之外,當初膽敢批蘇拉逆鱗、不肯聽從蘇拉讓其與秦納女兒離婚的命令、逃命到東方的愷撒倒是具備反蘇拉領袖的素質。愷撒是得到蘇拉的死訊後才敢回到羅馬,此時的愷撒隻有22歲,無地位、無金錢、無權力,尚不具備集結起反蘇拉派的號召力。作為一個富家子弟,愷撒以勇敢馳名於世,且為人正派,如果再經曆一段時間的準備,待時機成熟,“大器晚成”型的愷撒是唯一能挑此重任的人。

反蘇拉陣營的班底就是這麼一個狀況,靠他們是不可能毀壞“蘇拉體製”的。

再說說蘇拉體係中的這些人物。這一派的首腦人物,首推路奇烏斯·李錫尼烏斯·盧庫魯斯。蘇拉當初率大軍離開小亞細亞的時候,曾委托他管理小亞細亞事務;蘇拉臨終時他又是手捧蘇拉的《回憶錄》、被蘇拉指定為遺囑執行人的最信賴的親信。盧庫魯斯生年不詳,從他的任職經曆來推算,蘇拉死時他大約38歲。

僅次於盧庫魯斯的,是當年36歲的馬爾庫斯·李錫尼烏斯·克拉蘇。秦納獨裁時代他逃往西班牙,得知蘇拉殺回意大利,他回到蘇拉麾下參戰,說起來是蘇拉的股肱之臣。相對於軍事和政治,克拉蘇更擅長賺錢。

蘇拉另一個股肱之臣,應該是比克拉蘇年輕8歲的格涅烏斯·龐培烏斯·斯特拉本。蘇拉死時龐培年僅28歲,他登上政治舞台的時間較早。前麵已經說過,蘇拉殺回意大利時,年僅23歲的龐培即率領自費組建的3個軍團前來助戰,令蘇拉大喜過望。3個軍團共有步兵1.8萬人,騎兵2000人,總兵力達到2萬人,如此規模的軍隊能夠自費組建,得益於其家族的財富與勢力。龐培家族在意大利中部麵向亞得裏亞海的皮契諾地區有大片的土地、巨額的財富和為數眾多的“後援者”。龐培的父親當過執政官,死於與馬略派的抗爭。龐培和盧庫魯斯、克拉蘇對元老院來說,都不屬於“新人”,這是保守的蘇拉能夠對青年時代的龐培他們放心的重要原因之一。龐培具有軍事上的天賦,其軍事才能早就被同為軍事天才的蘇拉所洞悉,內戰告一段落時,蘇拉即派出年輕的龐培去追剿逃到非洲的反蘇拉派餘黨,圓滿完成任務回國時,龐培還不足25歲。蘇拉還答應了龐培有些過分的要求,特別批準為他舉行了凱旋式。25歲成為凱旋將軍,這是大西庇阿當初也沒有享受到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