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龐培時代(公元前78—公元前63)(2)(1 / 3)

西班牙地形複雜,眾多的部落分散居住,遊擊戰術很容易產生效果。對於正規軍來說,一場戰鬥不勝即為負,而對於遊擊者來說,卻是不負即為勝。塞多留反正也沒有什麼比西班牙更為適合的地方可去,他就打算在這裏建設獨立國家,甚至開辦了元老院和軍官的培訓學校。西班牙原住民的立場也傾向於塞多留,這使他更加具備與羅馬軍打遊擊戰的優勢。

塞多留的英勇善戰,使其對手羅馬正規軍無計可施,塞多留的名聲幾乎傳遍了整個地中海地區。其後,唯一能夠在地中海世界發揮威懾作用的蘇拉去世,這使本來風平浪靜的地中海驟起波瀾。

首先是蘇拉腳下的意大利出現了前執政官雷必達反“蘇拉體製”的叛亂,此事前文中已經述及。雖然很快被鎮壓下去,但逃到撒丁島的雷必達追隨者又逃到西班牙與塞多留合兵一處,這支隊伍由雷必達的一個幕僚佩佩那率領,共有步兵2萬人、騎兵1500人。

這21500名經過訓練的士兵投到塞多留麾下,使塞多留的兵力在數量上、質量上都獲得了實質性的提升。但塞多留並未因此而放棄遊擊戰術,事實也說明他的戰術方針是正確的。在龐培未到西班牙之前,羅馬軍幾乎在西班牙全境都受到遊擊戰的騷擾,無法進行決戰,戰事呈現出陷入泥沼的狀況。

風頭正勁的塞多留,收到了來自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希望結成統一戰線的邀請。米特拉達梯被蘇拉製伏後,一直在窺伺時機以圖東山再起,現在他認為機會來了。他提出的統一戰線方案的主要內容有:米特拉達梯從東邊、塞多留從西邊進攻羅馬;為提高本都王國軍隊的素質,塞多留派軍官幫助本都培訓士兵,作為回報,本都為塞多留提供所缺的海軍戰船。

縱然出生在羅馬以外的地方,但已經是羅馬公民的塞多留,反對的是“蘇拉體製”支配下的羅馬政權,並非對這個國家有什麼深仇大恨,如果讓他聯合外族來攻打自己的祖國,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他拒絕了米特拉達梯結成統一戰線的邀請,但派了幾名手下的軍官去擔任本都軍隊的教官。不管內部怎麼爭鬥不斷,羅馬人也不願呼應外族做出危害自己國家的事情。在這一點上,羅馬民族與當時的其他民族完全不同。

在塞多留的勢力尚未越過比利牛斯山脈時,羅馬已經派出龐培來鎮壓塞多留。但龐培沒有急於求成,這位30歲的總司令沒有犯不管不顧地急於趕到前線與敵決戰的低級錯誤,他首先做的事情是確保自己的補給線。

在現代,利用高速公路從意大利的熱那亞到達法國南部,必須不停地穿越一個又一個數不清的隧道。古代的“高速公路”也就是羅馬修建的公路,是從帝政時代(共和製羅馬之後)才開始使用隧道的,而且也僅限於如果不挖掘隧道就無法到達山對麵的情況下。現代的高速公路與古代羅馬修建的公路相比,有三點不同--隧道眾多、有效利用環形線路與收費。

從意大利經過南法行省到達西班牙的公路,已經於公元前188年隨著德米狄亞大道的鋪設完成而全線開通。然而這條路幾乎全程都是俯瞰大海、盤山而行。從熱那亞到現在的戛納,一路上懸崖峭壁不斷。龐培在他寫給元老院的信中提出了自己的設想--要重新修建一條“不是漢尼拔當初走過的路,而是一條對羅馬更有利的路”。

這條路從上遊穿過現在的都靈到蘇薩的峽穀,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高盧後繼續向西,直到距現在的裏昂南邊30公裏處的羅訥河邊。通過這條路,就可以沿羅訥河南下到達馬賽灣,與德米狄亞大道會合。從德米狄亞大道西進到納博訥後,距比利牛斯山脈就隻有100餘公裏了。龐培所說的“對羅馬更有利的路”,實際上指的是對軍隊的移動更為有利。

從意大利到西班牙這段距離,一般來說行軍隻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龐培卻走了一年。他率軍開山鋪路,在阿爾卑斯山中建設整備基地,監視比利牛斯山脈南側塞多留的動向,使塞多留軍的士氣有所動搖。龐培還把南法地區的居民按照羅馬行省的方式進行管理。龐培認識到,由於塞多留成功的遊擊戰術,想在西班牙就地解決軍隊的補給是不現實的,如果強行在當地征收軍需物資,就會逼迫西班牙的民心完全倒向塞多留一方。為避免這一問題,就隻能先行建設從意大利到西班牙的軍事補給線,使之快捷通暢,並使沿途的高盧地區安全穩定。

由於這些因素,龐培真正介入西班牙戰事,實際上是從公元前75年春天開始的。對於羅馬來說幸運的是,迄今為止負責塞多留戰事的梅特魯斯·皮烏斯,如其名字中的尊稱“皮烏斯”所代表的意義一樣,是個慈悲寬忍的君子,他和新來的年輕將軍之間,從未發生過爭強好勝、固執己見的事情。老將和小將采用分兵合圍戰術,把塞多留包圍起來。盡管已被包圍,但使用遊擊戰術的塞多留仍很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