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龐培時代(公元前78—公元前63)(2)(2 / 3)

兩軍對陣,如果是正麵相遇的會戰,不論結果好壞,總是可以迅速分出勝負。但若是遊擊戰的打法,雙方之間沒有正麵會戰的機會,就會長時間勝敗不明,且容易把整個戰區化為焦土,就會出現生活無著的人群,其中的男人就會加入軍隊以解決饑餓問題。此時在西班牙發生的戰爭,對抗霸權國羅馬的是塞多留,而西班牙原住民對把塞多留驅趕出來的“蘇拉體製”並沒有什麼仇恨與敵意,雙方的戰爭與他們本來毫無關係,但是因塞多留對抗其羅馬支配者的戰爭而成為難民者,很容易就會加入塞多留陣營。盡管羅馬方麵盼望龐培在進入西班牙的第一年即能果斷發起攻勢,早日結束這場戰爭,但現在看來這個夢想破滅了。

當年冬天,龐培給羅馬元老院寫了一封要求增援的信,這封信的最後四分之一是這樣寫的:

我軍和敵軍的狀態完全相同,羅馬軍沒有給士兵支付軍餉,塞多留軍也沒有給士兵支付軍餉。這樣下去,要麼是我們放棄西班牙回國,要麼是塞多留舍棄隻剩下饑餓的西班牙到意大利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意大利都將被置於拖欠軍餉的軍隊來襲的危險之中。

為此,我忠告你們,並懇請你們理解,我不能停止這場戰爭,我們不能出現不得不放棄西班牙戰線的被動局麵。由於羅馬軍和塞多留軍的連續戰爭,整個西班牙東部地區已近荒蕪。迄今未遭到敵人毀壞的隻有沿海各城市,這些對羅馬友好的城市的居民,也難以承受再增加的戰爭經費的負擔。南法的高盧行省,去年已經負擔了梅特魯斯軍隊的戰爭經費和軍糧,且今年農作物歉收,收獲的糧食隻夠他們勉強維持口糧之用。

為了軍團的運行,我不僅花費了自己的全部積蓄,並已經借債籌措軍費。

現在,我隻有向你們請求支援這一條路了。如果元老院否定我的意見,不能作出支援在西班牙的羅馬軍的決斷,那就隻有一個後果--戰場從西班牙轉到意大利!

這封信在第二年年初的元老院會議上被宣讀後,由於當時米特拉達梯日漸暴露侵略意圖,必須商討對策,因此對是否支援龐培,元老院內讚成與否定兩派意見互不相讓,後在蘇拉體係的“第一把手”盧庫魯斯的堅持下,元老院接受了龐培的請求,向西班牙增派了兩個軍團即1.2萬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軍費也得到了補充。

即使這樣,“塞多留戰爭”還是又耗費了兩年時光方才結束。這場戰爭,除了證明塞多留的戰術才能和在地勢複雜地區進行遊擊戰的有效性之外,沒有留下什麼值得記憶的東西。最後,被羅馬軍窮追不舍的塞多留軍內部發生了分裂,沉湎於嗜酒之中的塞多留被佩佩那暗殺,這才導致了戰爭的結束。

除了反對蘇拉之外,對羅馬一直忠誠的塞多留死於50歲。沒有了塞多留,他手下的這支軍隊根本不是羅馬軍的對手,一敗塗地。公元前72年入冬之前,梅特魯斯·皮烏斯和龐培兩位將軍,終於能夠向元老院報告戰爭結束的喜訊了。

元老院得悉“塞多留戰爭”結束的消息後,與其說是大喜過望,不如說是終於可以安心了。因為就在羅馬腳下的意大利半島內,一年前即公元前73年爆發了大規模的奴隸起義,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角鬥士起義--斯巴達克斯起義。

出生於後世的我們接觸到的希臘、羅馬文明,是曆經2000多年留下來的壯麗的遺跡,收藏在美術館中的造型藝術,以及作為文化教養被傳承的哲學、曆史、文學等等。一旦接觸到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論誰都會發出讚歎,讚歎這些偉大、卓越的創造。但在讚歎之餘,我們也會產生疑問--創造了如此優雅、高尚的文化文明的希臘、羅馬人為什麼還要實行非人道的奴隸製度呢?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耶穌基督說人在“神”麵前都是平等的,但他並沒有說信奉不同“神”的人群之間也是平等的。按曆來的曆史觀,中世紀應該比古代更進步,而從中世紀開始形成的基督教文明也沒有全部廢除奴隸製度,隻不過是禁止把基督教徒變成奴隸。因此,將猶太教徒關進強製收容所的做法,從人道的角度說是錯誤的,而在基督教看來,就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就像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門上所寫的那樣,把“不信仰基督就沒有自由”的精神演繹成“用勞動折磨來換取自由”的歪理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