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龐培時代(公元前78—公元前63)(3)(3 / 3)

而羅馬政府方麵,卻在公元前72年年中痛下決心,要全力剿滅斯巴達克斯起義。

公元前72年的兩位執政官,全都投入了鎮壓斯巴達克斯起義軍的行動。

兩位執政官各率2個軍團1.5萬人,以4個軍團3萬人的兵力來對付兵分兩路的斯巴達克斯和克裏克斯。

克裏克斯率領的起義軍,被羅馬軍成功地逼進了加爾加諾的山中,被追得走投無路的起義軍敗給了羅馬軍,克裏克斯戰死。斯巴達克斯則巧妙地避開了羅馬軍的圍攻,率領4萬名兄弟沿亞得裏亞海海濱從意大利半島北上。兩位執政官率4個軍團緊追不舍,在皮契諾附近追上了斯巴達克斯。

斯巴達克斯的軍事才能遠在平庸的羅馬將軍之上。他才不會犯與4個軍團同時開戰的低級錯誤。這個色雷斯出身的角鬥士,先率部下與其中一位執政官率領的2個軍團戰鬥,擊敗對方後,馬上揮師襲擊另一位執政官率領的2個軍團。打了勝仗後,他並沒有止步而是繼續北上,一直到達盧比孔河附近。途中恰好遭遇南下的北意大利高盧行省總督率領的軍隊,又把總督的軍隊打敗了。對羅馬而言,真是臉麵失盡,奇恥大辱。而對於斯巴達克斯來說,則意味著返回故國的道路已經開通。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不知為何斯巴達克斯又改變了主意。如果他此時想越過阿爾卑斯山北逃的話,已無人再能阻擋,他卻突然又掉頭率軍南下。也許是他不能無視部下兄弟們的意願--由於阿爾卑斯山以北均是未開發的貧瘠土地,與其向北回到色雷斯,不如南下去征服富足的西西裏島後在那裏定居。但他沒有想到的是,羅馬絕對不肯讓他占領西西裏島的。

不管是什麼原因吧,反正斯巴達克斯率領4萬起義軍又往南方打,終於又殺到了意大利的南端。這一路上,他的隊伍不停掠奪路過的村鎮。盡管又有一些奴隸和下層農民加入他的隊伍,但意大利境內的所有村鎮,沒有一個站到斯巴達克斯一邊。

斯巴達克斯盡管到了意大利半島的南端,他卻難以渡過墨西拿海峽。羅馬政府派出的由法務官馬爾庫斯·李錫尼烏斯·克拉蘇率領的8個軍團5萬軍隊,正沿海峽一帶張網以待。

克拉蘇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軍事才能,且這一年已42歲了,他深感受委托率領8個軍團的龐大兵力鎮壓起義責任重大。而且,他對比自己小8歲的龐培,一直有一種強烈的對抗意識,並為此焦躁不安。他已經得知西班牙的“塞多留戰爭”結束的消息,龐培凱旋隻是時間問題。假如龐培凱旋,對斯巴達克斯起義感到棘手的元老院,肯定會讓“塞多留戰爭”的得勝將軍取代自己這個沒有明顯戰績的將領。克拉蘇對此深感恐懼。

盡管手上掌握著8個軍團5萬人馬,克拉蘇在與斯巴達克斯的第一場戰鬥中,雖說損失不大,但還是吃了敗仗。背靠墨西拿海峽的下一場戰鬥,對克拉蘇的仕途來說生死攸關,意義重大。

克拉蘇決定用重典治軍。他拿第一次戰鬥中臨敵而敗走的一個中隊開刀,嚴懲這個中隊以震懾全軍。他命令使用以“什一殺”而聞名的最殘酷的刑罰,即從這個中隊的600人中抽簽選中倒黴的60人,並由運氣還不算太壞的其餘540人用棍棒將這60人擊斃。這種殘酷的刑罰,在羅馬軍隊中隻在出現反叛行為時才加以施用。克拉蘇無奈之下濫用嚴刑,沒想到卻在全軍起到了提振士氣的作用,居然把想渡過墨西拿海峽的斯巴達克斯起義軍逼進了山裏。

斯巴達克斯軍逃進了被稱為“險峻之山”的山嶽地帶。在現代的意大利,這一帶因成為拐賣人口犯罪團夥的藏身之處而聞名。這裏緊貼大海,地勢險要,如果想出動軍隊進山搜捕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2000年之前的克拉蘇費盡心機和軍力想把斯巴達克斯及其起義部隊從崇山峻嶺中趕出來,但無法奏效。好在幸運終於降臨到克拉蘇頭上,斯巴達克斯自信手中有4萬雄兵,而且迄今為止屢勝羅馬軍,估計比較輕視對手,竟然自己率軍從山裏出來了。還有一種說法是斯巴達克斯與西裏西亞的海盜達成協議,海盜們為他們備好船隊,讓他們繞到布林迪西後逃往小亞細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