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龐培時代(公元前78—公元前63)(4)(3 / 3)

一、給自己指揮下在西班牙戰鬥的士兵們分配土地。

二、給自己舉辦凱旋式。

三、提名自己為下一年度即公元前70年的執政官候選人。

其實龐培早在公元前81年已經享受過舉行凱旋式的榮譽,是經當時具有絕對權力的獨裁官蘇拉批準的特例。那時龐培才25歲,成為羅馬史上最年輕的凱旋將軍。凱旋式是羅馬男人最為看中的最高榮譽,十分難得。就連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救國英雄大西庇阿,也是在紮馬會戰戰勝漢尼拔之後歸國時才第一次享受到這種殊榮。那時大西庇阿已經34歲了。拉丁語中有一個詞“阿德勒瓊斯”,有“年輕”、“思春”等意,指從16歲舉行成年式後到30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在羅馬人看來,這個年齡段的男子尚不是一個成熟完整的男人。

公元前71年時的龐培已經35歲了,僅從年齡上看,他具備了可以舉行凱旋式的資格,但問題在於龐培的要求與蘇拉進行的改革大相抵觸。

根據蘇拉改革後的製度,30歲方可獲得財務檢察官候選人的資格。被選為財務檢察官後,有一年的任期,任期結束後31歲,獲得進入元老院的資格。其後經曆8年元老院議員經驗,39歲時獲得法務官候選人資格,當選法務官後,可獲得一個戰略單位兩個軍團的“絕對指揮權”。一年任期結束後,會去10個行省中的某一個任總督,負責行省的治理與防務。曆練兩年42歲了,此時才能夠獲得最高官職--執政官的候選人資格。這些是蘇拉費盡心機為修複“元老院體製”而進行改革的核心架構。

與雅典實行的民主政體不同,共和製時期羅馬的政體,是被稱為“少數領導製”的寡頭政體。雖說擔任國家公職要經過公民大會選舉的“考驗”,但這些官職的候選人是由元老院這個未經過選舉“考驗”的機構提出。蘇拉認為,如果將國家比做人體,元老院就是心髒。為了強化元老院的功能,蘇拉把元老院議員的數目從300人翻倍至600人。隨著議員隊伍的擴大,如果不能嚴格遵守前述的“年功序列”製度,元老院就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為一個組織的功能。如果龐培於公元前70年就任執政官,他隻有36歲,距42歲以上才能擔任執政官的資格要求,足足差了6歲。龐培缺乏的不隻是年齡。由於連財務檢察官的經曆都沒有,他連元老院議員都不是,更不用說他也沒有法務官的經曆。西班牙戰事中按視同前法務官的資格授予龐培“絕對指揮權”,派他統率軍隊,是因為當時沒有更合適的指揮官,他是作為一個特例得到認可的。

然而這次龐培沒有要求為自己再開特例,他說自己已經具備了與舉行凱旋式相匹配的輝煌戰績,憑此戰績,他同時也具備了擔任執政官的資格。

龐培的邏輯很簡單,有實力,就有足夠的資格!這下可讓元老院為難了。如果承認實力主義,那麼靠“年功序列”製才能發揮作用的“元老院體製”就隻有崩潰這一條路了。麵對龐培以軍隊相要挾的“無理要求”,元老院最初並沒有答應,而是找到剛剛平定“斯巴達克斯起義”、被認為與龐培同屬蘇拉一派的頭麵人物克拉蘇,當時克拉蘇率領著在意大利境內唯一合法集結的軍隊,元老院期待手握重兵的克拉蘇能夠努力說服龐培收回自己的要求。

令元老院沒有想到的是,以前對龐培顯赫一時、出盡風頭一直心懷嫉妒的克拉蘇,這回卻借著讓他遊說龐培之機提出了他也想當執政官的要求。而且與龐培一樣,克拉蘇也把鎮壓“斯巴達克斯起義”後本應解散的8個軍團帶到了首都附近。龐培也好,克拉蘇也好,在率兵“進軍羅馬”這件事上,倒真是蘇拉名副其實的徒弟。

克拉蘇本身是元老院議員,又有法務官的任職經曆,年齡43歲,作為下一年度執政官的候選人,從年齡和資曆上都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在於,此人口碑甚差。

克拉蘇出身於稱得上“平民貴族”之家,屬於元老院階級。既然身為元老院階級,那麼除農莊經營之外的一切經營活動都是被禁止的,但克拉蘇家的經營活動涉獵廣泛,不用說都是借用奴隸或“解放奴隸”名義進行的。在克拉蘇父親那一代,他們家就已經被稱為“羅馬首富”了。到他這一代,在家族本已擁有的巨額財富之外,又增加了大量的位於首都羅馬的房地產。被獨裁官蘇拉列入放逐名單的人們被沒收的房產,很多都在拍賣中被克拉蘇低價收買,大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