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的統帥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自己作為指揮官開始了一場戰爭,自己有能力將其圓滿結束。第二種類型,由其他統帥開始了一場戰爭,戰爭中途接手這場戰爭的指揮權後能夠將其圓滿結束。第三種類型,自己作為指揮官開始了一場戰爭,並且作戰勇敢、衝鋒陷陣,但無力將戰爭順利結束,隻能夠靠其他統帥來結束戰爭。蘇拉、龐培,還有後來的愷撒,屬於第一種類型。馬略可說是屬於第二種類型。朱古達戰爭前期的指揮官梅特魯斯、塞多留戰爭時的梅特魯斯·皮烏斯隻能歸為第三種類型。盧庫魯斯雖然是一名優秀的武將,但也隻能屬於第三種類型。他擔綱指揮的第二次米特拉達梯戰爭從公元前73年一直到公元前66年,足足打了7年。其間雖然打了一些漂亮的戰役,但他隻能算是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卻沒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路奇烏斯·李錫尼烏斯·盧庫魯斯出身於有名的平民貴族李錫尼烏斯一門。同屬於這一門的克拉蘇以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而出名。盧庫魯斯卻是一個非常有貴族風度的男子,他可以熟練地使用希臘語和拉丁語寫文章,並能講一口漂亮的希臘語和拉丁語,學識教養深厚,並有很強的審美眼光。
盧庫魯斯年輕時即已被蘇拉賞識。他的政治履曆是從“同盟戰爭”時期擔任蘇拉的幕僚開始的。此後蘇拉為了東征米特拉達梯渡海到希臘,他也追隨蘇拉離開了意大利。蘇拉將籌組海軍的大任交給了年僅二十幾歲的盧庫魯斯,他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出色完成了任務。在率領辛辛苦苦組建的海軍船隊趕往蘇拉身邊時,途中經停港口城市以弗所,還出了段小插曲。盧庫魯斯在以弗所遇到了被秦納派來與蘇拉為敵的羅馬正規軍將領芬布洛斯,芬布洛斯勸誘盧庫魯斯及其船隊投靠自己一方,“棄暗投明”。當時蘇拉被秦納主導的政府作為“國賊”指名通緝,處境極其不利。身為羅馬公民的盧庫魯斯如果背叛蘇拉也是有正當理由的。
但是,剛剛進入30歲的盧庫魯斯冷淡地拒絕了芬布洛斯勸誘,離開了以弗所,趕往焦急地等待海軍軍船歸來的蘇拉麾下。假如盧庫魯斯的海軍船隊投靠了芬布洛斯,蘇拉的對米特拉達梯之戰,絕不可能那麼快,並且以那麼精彩的方式取得勝利。盧庫魯斯對比自己年長22歲的蘇拉一直懷有仰慕之心,忠貞不貳。
蘇拉對盧庫魯斯的信任也是堅定不移的。在米特拉達梯問題解決之後,蘇拉即將返回意大利與秦納決一死戰,他把留守小亞細亞地區的任務留給了盧庫魯斯。蘇拉很清楚,回到意大利後,與秦納一派發生內戰是難以避免的。如果僅從這一點考慮,讓戰鬥頑強的盧庫魯斯共同返回意大利是有利的。但是,要想在民心上征服意大利,一個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對米特拉達梯戰爭的勝利者形象是蘇拉能夠打出的最好的“牌”。而為了確保這張“牌”的有效性,他離開後小亞細亞必須保持一個穩定的局麵。盧庫魯斯的留守,實際上是肩負了更重的責任。
盧庫魯斯沒有辜負蘇拉的重托,完成了在小亞細亞“維穩”的任務。等他再度回到羅馬,已經是公元前80年,此時正是蘇拉獨裁最鼎盛的時期。當年年底,這個構築“蘇拉體製”的獨裁者自請辭去獨裁官職務。次年,蘇拉去世。盧庫魯斯當年38歲,他已經成為元老院中有勢力的人,如果他想現實一點,為自己謀取政治上的更大權勢,應該是能夠做到的。但是,盧庫魯斯忠實地維護蘇拉確立的體製,沒有因個人得失而做出破壞製度的事。直到他年滿42歲,達到蘇拉規定的執政官任職年齡資格後,才被推舉為執政官候選人,公元前74年,盧庫魯斯就任當年度的執政官。執政官時代的盧庫魯斯,幾乎沒有任何政治上的作為。上一年度的執政官奧利烏斯·科塔對“蘇拉體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盧庫魯斯接任執政官後也沒有將被破壞的體製予以修複。看來盧庫魯斯對政治上的事不太在行。第二年,即公元前73年,以前執政官的身份,盧庫魯斯赴西裏西亞行省任總督。由於米特拉達梯興兵起事,第二次米特拉達梯戰爭爆發,盧庫魯斯這一去足足待了7年才再度返回羅馬。如果說,是蘇拉承擔了第一次米特拉達梯戰爭的指揮責任的話,那麼盧庫魯斯則始終活躍在第二次米特拉達梯戰爭的最前線。
公元前73年,看到羅馬的軍事力量被不同的戰事分散,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再度開始了他的侵略戰爭。這一年對羅馬來說,的確是“多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