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進行的塞多留戰爭中,梅特魯斯·皮烏斯遲遲不能取勝。又把龐培派過去,還是處於勝負未分的不明朗狀態。雪上加霜的是,國內又爆發了斯巴達克斯起義。真是內憂外患。
米特拉達梯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以12萬步兵、1.6萬名騎兵、100輛4匹馬拉的雙巨輪戰車的龐大陣容,入侵了鄰國比提尼亞。比提尼亞位於小亞細亞北部,與本都同樣麵對黑海,比提尼亞國王已留下遺囑將國家贈送給羅馬,此時比提尼亞已經是羅馬的行省。米特拉達梯此舉已是直接挑戰羅馬的霸權。當時的比提尼亞總督是當過執政官的奧利烏斯·科塔,科塔指揮的第一場戰鬥,輸給了本都軍。
在戰爭開始的時期陷於苦戰,似乎已成為羅馬軍的宿命。盧庫魯斯到任後,戰況發生了轉變。盧庫魯斯隻有3萬步兵、2500名騎兵,卻獨自承受了本都大軍的全部壓力,但盧庫魯斯率領的羅馬軍取得了勝利。這也能夠證明盧庫魯斯是一名優秀的武將。本都敗軍重新整合後再度發起攻勢,結果還是敗給了盧庫魯斯。羅馬軍在與采取遊擊戰術的對手打仗時,常常陷於“苦鬥”狀態,短期內難以取勝。但對付正麵會戰之敵時,卻是能打善戰的強者,在戰略和戰術兩方麵,羅馬人都占有優勢。兩次戰勝本都軍後,盧庫魯斯沒有立即去追擊本都軍,而是選擇了治理被米特拉達梯破壞的小亞細亞行省的內政事務,以展示自己作為行政長官的能力。
羅馬負責對各行省征繳稅收具體事務的,不是官辦機構,而是被稱為“普布利加努斯”(可直譯為“公務代理人”)的專門從事稅收代理事務的私營中介機構,這些人中的成功人士擁有的財富可相當於甚至超過元老院議員的水平。羅馬社會把介於元老院階級與普通平民階級之間的人士稱為“騎士階級”,意思是可以承擔為國家提供騎士義務的有產階級。騎士階級經營的一項業務,就是接受羅馬政府的委托,代為征收各行省應繳的賦稅。他們經營此項業務的收益,是收上來的行省稅的十分之一,由於各行省要按收入的十分之一向羅馬政府繳納直接稅(也稱“什一稅”)所以他們的收益是行省收入的百分之一。
普布利加努斯們的好處並不僅限於相當於代收業務手續費的這百分之一。假如某個地區出現天災或不幸成為戰場致使農作物嚴重歉收,此時計稅依據仍是以上一年的收成為基準。也就是說,歉收之年並不能豁免應繳納賦稅的義務。那麼繳不起稅的人怎麼辦呢?可以借款繳稅。向誰借呢?這些“公務代理人”或稱“稅務承包商”可以向納稅義務人提供貸款。貸款成為這些人更賺錢的一項業務。那時候的貸款利率也沒有什麼基準,假如沒有個“為民做主”的好總督來過問這件事的話,貸款利率可就沒譜了。
第一次米特拉達梯戰爭之後,蘇拉向小亞細亞的行省公民征收的一次性上繳的租稅為2萬塔蘭特,假定當時全部以借貸支付,10年後,即盧庫魯斯治理行省內政的這一年,本息相加會達到12萬塔蘭特。盧庫魯斯治理小亞細亞內政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行省人民從高利貸中解救出來。
盧庫魯斯自己也是行省總督,他以自己手中掌握的行省治理上的絕對主權為後盾,果斷實行了“金融”方麵的改革:
一、規定付給普布利加努斯們的貸款利率為月息1%,即年息12%。二、不管按貸款者的計算方法應該收取多少貸款本息,借款人最多隻支付年收益的四分之一。貸款者對超出部分不得主張權益。由於盧庫魯斯的這套改革,4年以後,小亞細亞地區羅馬各行省人民不再受高利貸盤剝之苦,借款人當初用於借貸抵押的資產,大部分也都解除抵押回到了自己手中。行省的民心也因此而回到羅馬這邊。
然而,盧庫魯斯卻因此而與以前在行省大發橫財的高利貸者們結成仇敵。這些人開始秘密地向元老院反映情況,告盧庫魯斯的黑狀。其結果對盧庫魯斯相當不利--也許是羅馬確實沒有多餘的兵力,反正在第二次米特拉達梯戰爭期間,盧庫魯斯基本上沒有得到來自母國羅馬的任何支援。
盧庫魯斯可以調動的兵力,相當於5個軍團,隻有步兵3萬人、騎兵2500人。其具體構成是:從意大利帶出來1個軍團;在小亞細亞任行省總督,屬下的士兵湊起來大約有2個軍團;另外2個軍團本來是秦納派到小亞細亞對付蘇拉的,結果歸順了蘇拉,他們的指揮官芬布洛斯自殺,蘇拉把這2個軍團留給盧庫魯斯鎮守小亞細亞。原芬布洛斯手下的這2個軍團的士兵們,已經15年以上沒有回到故國了,這些士兵們的心境如何是可以想象的。比這些士兵更不幸的是盧庫魯斯。盡管具有武將的才能,也具備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但盧庫魯斯在得到女人垂青和得到部下擁護這兩方麵運氣欠佳。盧庫魯斯的家庭生活終生不幸。在沒有基督教時代的羅馬社會,離婚應該盡量避免,但不算是罪惡。特別是在上層人士之間,因政治策略結成婚姻很普遍,蘇拉、龐培、愷撒都曾經曆過幾次結婚、離婚。但結婚、離婚、再結婚,並不代表他們的家庭生活都不幸福,在婚姻存續期間,他們仍可能會有幸福的男女之愛。經曆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之後,即使離婚,也不會有“往事不堪回首”的苦澀之情。總之,他們選擇配偶,就像政治鬥爭中選擇盟友一樣。由於這個原因,即使結婚幾年後再離婚,女方仍可以堂堂正正地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