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龐培時代(公元前78—公元前63)(6)(3 / 3)

但盧庫魯斯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他是真的不幸福。成為他妻子的女人們,沒有一個是真正愛他、與他同心的,以致長年留駐在東方,對他來說似乎也沒有什麼不方便。

盧庫魯斯遇不到好的女人,也沒有遇到好的下屬,這二者之間似乎是相通的。

人類的幸福不存在客觀標準。假如將其限定在精神層麵,能夠充分地與他人交流溝通的人是幸福的。但是,所謂交流溝通並不是說在一起的時間越多,交流溝通的程度就越高,效果就越好。由於標準是主觀的,能讓對方感覺到交流溝通很充分才能達到效果,具備這方麵能力的才是交流溝通的高手。

盧庫魯斯很注意與士兵的交往,行軍打仗都衝在前頭,身先士卒。遇到必須露營的時候,作為總司令的他,與士兵們按同一標準共同在野外就寢。盡管這樣,士兵們對他還是不滿意。好在盧庫魯斯每戰必勝,士兵們即使心裏不情願也不得不跟隨著他。

盧庫魯斯不僅能打勝仗,而且常常是用隻有對方十分之一的兵力,靈活運用精彩的戰術戰法,取得令人叫絕的勝利。

兩次敗給盧庫魯斯後,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從公元前70年起,采取了和亞美尼亞國王結盟的對策。兩國結盟並不僅僅因為亞美尼亞王妃是米特拉達梯的女兒,身為一國之王,亞美尼亞國王不會因為一個女人而與羅馬為敵。他們是因利益而結成盟友的。雙方商定,趕走羅馬人的勢力後,兩國瓜分這一帶的領土,希臘歸本都所有,亞美尼亞則分得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戰敗的米特拉達梯逃到亞美尼亞後,盧庫魯斯提出引渡米特拉達梯的要求,卻被亞美尼亞國王拒絕。盧庫魯斯又遇到了新的敵人,他隻能以自己本來不多的兵力,分兵應對兩個敵國。

亞美尼亞國王率軍迎戰前來進攻的羅馬軍,看到羅馬軍正在眼前的平原上布陣,就加以嘲笑:

“羅馬派來的如果是求和的談判使團,人數是多了一些;如果是來打仗的軍人,這點人數可就太少了。”

然而,擁有12.5萬人的龐大的亞美尼亞軍,被隻有1.2萬名步兵和2500名騎兵的盧庫魯斯軍打得狼狽不堪。高效利用手中較少的兵力,靈活突擊敵陣,把敵軍主力兵團孤立後再對其實施打擊,這套戰術是自大西庇阿以來羅馬將軍經常使用的戰法。這場戰鬥的結果是,亞美尼亞方麵死者達10萬人以上,而盧庫魯斯指揮的羅馬軍卻隻有5人戰死,不足百人受傷。盧庫魯斯取得了不遜於其師傅蘇拉的驕人戰績。而與師傅相比,盧庫魯斯不止一次以少勝多,更加難能可貴。常勝將軍盧庫魯斯大敗亞美尼亞後繼續東征,一直打到了裏海。自亞曆山大大帝以來,歐洲人率領軍隊踏足這個地方,這還是第一次。

不用說,盧庫魯斯也是羅馬公職人員到達這裏的第一人。但盧庫魯斯還是未能把給羅馬造成“東方之亂”的米特拉達梯徹底消滅,因為他手下的士兵們說什麼也不肯再往前走了。既然不能繼續征討,盧庫魯斯隻好率領軍隊撤回到位於底格裏斯河上遊的亞美尼亞首都提格拉諾凱爾塔。由此,命運不再關照盧庫魯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