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龐培時代(公元前78—公元前63)(10)(2 / 3)

羅馬人為了應付國內的內戰而與我講和,但我知道他們不是發自內心地要和我建立友好關係,因此,我稍事整備後立即再度對其宣戰。在陸地上,我戰勝了羅馬總督奧利烏斯·科塔;在海上,我成功地擊潰了羅馬海軍。但是,我得不到近鄰各國的軍糧支援,經由黑海運輸,又因為惡劣天氣而未能如願。得不到給養而不得不撤退的軍隊,又遭遇風暴,船隊沉沒,犧牲了很多優秀的士兵。

其後我並未放棄,而是重整了軍隊,與入侵的盧庫魯斯展開了幾次戰鬥。但他能夠得到來自卡帕多西亞國王的軍糧補給,而我的國土一片荒蕪,軍糧得不到補充,不得已的情況下,我隻能逃到亞美尼亞。

羅馬人並沒有追我,他們常用的手法是把軍隊攻占的地方變成荒地,使我無法再征召部隊。現在,就連亞美尼亞國王輕率的舉動(與龐培締結講和條約),也被他們當做自己的勝利而沾沾自喜。

我強烈地請求您,請求您能充分地設想一下我們成為失敗者的情形。因為現在您比其他任何國王更具備對抗羅馬軍的力量,隻有您才能終結與羅馬人的戰爭。

毋庸諱言,您擁有眾多的士兵、武器和資金,這些對我來說,是接近您、爭取與您結盟的理由;而羅馬人接近您則隻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奪取您的這一切!

您所不知的是,羅馬人早就覬覦著我們的國土,因為他們的西邊是大海,阻礙了他們向西方的擴張。羅馬人擁有的一切--房子、妻子、耕地等等,都是搶奪周邊住民的結果。

羅馬人過去也是難民,沒有國家,沒有家庭,不過是一群流浪者的團夥。他們的國家是構築於周邊人民的犧牲之上的。無論什麼樣的法律,什麼樣的人間倫理,什麼樣的神靈,都不會允許搶奪友人和同盟者,並將其毀滅的行為;都不會允許用充滿邪惡的眼光歧視其他民族,並將其變成奴隸的行為。

在普通民眾中,盼望自由的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無知民眾更期盼遇到一個公正的主人。我們東方的君主們,在作出重大決策時常常會遇到臣下懷疑的眼光,懷疑我們或是違反國民利益,或是為了複仇,而做出不慎的舉動。這個因素也會影響您的決策。

您擁有亞洲第一大城市,而且,因具有無窮財富而聞名於世的波斯也在您的手中。您作為這一切的擁有者,羅馬人能不動心嗎?他們現在是在哄騙您,是在阻撓您和我們的結盟。當羅馬人消滅了我之後,接下來除了戰爭您還能期待什麼呢?

羅馬人把他們的劍指向一切民族。但是,哪個民族可供掠奪的財富最多,他們在與這個民族的戰鬥中也就會最勇猛。他們反複運用戰爭和欺詐的手段,建立起了他們自己的帝國。照他們的這種邏輯發展下去,要麼是毀滅除他們自己以外的一切民族,要麼是他們自身的毀滅……羅馬盡管強大,但我們沒有必要絕望,我們能夠製止他們侵略的步伐。如果您能從美索不達米亞出兵,我從亞美尼亞出兵,共同包圍羅馬軍,他們就會陷入沒有軍糧、也得不到支持的困境,我們就能取得勝利。之前我們沒能實現這一目標,一是他們的運氣太好,二是我們在持續地犯錯誤。

假如您能接受我的請求,采取行動去幫助東方的君主們,您將作為消滅羅馬侵略者--這些全人類的強盜--的勝利者而令後人景仰。

我懇求您,發自內心地勸您采取行動。如果您選擇了讓我和其他東方的君主滅亡,也就是選擇了您的滅亡的延期到來。您與其這樣選擇,不如我們聯起手來,一致對外,奮力一搏,我們一定會取得戰勝羅馬人的偉大勝利!

盡管米特拉達梯的信寫得很悲壯,但如前所述,他渴望與帕提亞國王阿爾薩凱斯結盟的願望沒有得以實現。

下麵再來介紹一下羅馬方麵的看法。但絕不是為了與米特拉達梯辯論。我選擇的是羅馬哲學家、律師、政治家西塞羅去西裏西亞行省任總督時,寫給他弟弟的信的節錄。信中所表達的看法不應視為隻是西塞羅的個人見解,因為以西塞羅在當時羅馬的地位及影響力,他的見解足以代表羅馬方麵的主流意見。西塞羅去西裏西亞赴任是在公元前62年,龐培平定東方是在一年前的公元前63年,也就是說,西塞羅是在東方剛剛平定後去西裏西亞上任的。西塞羅在信中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