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之誠】(1887—1960)字文如,號明齋、五石齋,祖籍江蘇江寧,生於四川成都。著名曆史學家。清末舉人出身,早年積極參加民主革命活動。1917年應北京大學之聘,擔任國史編纂處民國史纂輯。1927年起任北京大學史學係教授。1931年起,專任燕京大學曆史係教授。1952年以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身份全薪退休。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曆史考古專門委員。著述有《古董瑣記》、《中華兩千年史》、《桑園讀書記》、《東京夢華錄注》、《清詩紀事初編》、《槐居唱和集》等。
【錢玄同】(1887—1939)原名錢夏,號疑古,浙江吳興人。十九歲留學日本,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師從章太炎治“小學”。1913年始,先後任北京高等師範、北京大學教授。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雜感,力主“文學革命”。“五四”後,任北京師大國文係主任,參加語絲社,並致力於音韻學研究,從事文字改革工作。1928年任北平大學中文係主任。有音韻學和辭書等著述多種。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蘇泰興人。曾任中國地質調查所所長、北京大學地質係研究教授、中央研究院總幹事。著作有《梁啟超年譜長編》、《揚子江蕪湖以下的地質》等二十餘種。
【張競生】(1888—1970),原名公室,廣東饒平人。學者、性學研究專家。1919年獲法國裏昂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1至1926年,受蔡元培聘任北大哲學教授。1926年公開出版《性史第一集》。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省文史館研究員。
【李大釗】(1889—1927)原名耆年,字壽昌、守常,筆名李釗,河北樂亭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治學家、曆史學家、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1917年應聘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經濟係、曆史係教授。十月革命後,接受和積極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積極領導“五四”運動。1920年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在北京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負責中共北京市委和北方區委的工作。後曆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秘書、北大圖書館館長,中共中央委員,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書記等職。1927年4月6日被奉係軍閥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主要論著收入《李大釗文集》。
【李四光】(1889—1971)字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者和領導人。畢生從事地質科學的研究和教育事業,成就卓著,蜚聲海內外。1920年至1927年在北京大學地質係任教授。1931年擔任北大地質係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地學部委員、中國科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為中國大慶等油田的發現做出重大貢獻。
著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等。
【劉文典】(1890—1958)字叔雅,原名文驄,筆名劉天民,安徽合肥人。近現代民主革命家和著名學者。早年積極參加民主革命活動。後經陳獨秀推介,到北京大學任教,經過數年努力,完成第一部學術著作《淮南鴻烈集解》,學術聲譽由之大振。1927年出任安徽大學校長。1928年重回北京大學任教授。1949年後曾當選全國政協第一、第二屆委員。著有《淮南鴻烈集解》、《莊子補正》、《三餘劄記》、《群書校補》、《杜甫年譜》等。
【許德珩】(1890—1990)字楚生,江西九江人。著名社會學家、政治活動家。1915年入北京大學,是“五四”學生運動領袖之一。曆任中山大學教授,黃埔軍官學校政治教官,上海暨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教授。1944年發起組織民主科學座談會(1945年改名為九三學社),任常務理事,後任中央委員會主席。1949年後,曆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糜,學名洪驛,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藏暉等,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1910年留學美國,師從杜威,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英文係係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