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附錄:北大人物誌(2)(3 / 3)

【陳衡哲】(1893—1976)筆名莎菲,原籍湖南衡山。曆史學家、作家。

1920年獲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同年應蔡元培之邀回國,任北京大學西洋史兼英語係教授,成為北京大學第一位女教授。此後,又先後在四,川大學、東南大學任教授。陳還是最早用白話文進行創作的重要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西洋史》(上下冊)、《文藝複興史》、《衡哲散文集》、《小雨點》、《一個中國女人的自傳》等。

【範文瀾】(1893—1969)字雲台、芸台、仲雲、仲芸,筆名武波,浙江紹興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河南大學等校教授。193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0年任中共中央馬列學院曆史研究室主任,撰寫《中國通史簡編》和《中國近代史》。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畢生從事曆史研究,對中國史學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均有獨創見解。主要著作還有:《群經概論》、《正史考略》、《文心雕龍注》、《唐代佛教》、《範文瀾曆史論文選集》等。

【毛子水】(1893—1988)名準,字子水,以字行,浙江衢州人。著名學者。學問廣博,被譽為五四時代“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館長,天津《益世報》主編。1949年去台灣,任台灣大學教授,《自由中國》、《新時代》雜誌主編。著述集為《毛子水文存》、《毛子水全集》。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24年在美國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曆任中州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1952年院係調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直至去世。

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常務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等職。在哲學思想和中國哲學史研究方麵,繼承和闡發了程朱理學的傳統,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體係,開創了中國傳統哲學現代化的新局麵,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主要論著收入《三鬆堂全集》。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號未學齋主,江蘇無錫人。著名曆史學家、思想史家。1930年任燕京大學講師。1931年起曆任北京大學、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曾擔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法學院院長。1950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並任院長。1967年去台灣,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長期研治史學,功底深厚,造詣很高,著述豐富,有《國史大綱》、《先秦諸子係年》、《劉向、歆父子年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宋明理學概述》等。

【金嶽霖】(1895—1984)字龍蓀,湖南長沙人。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1920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曆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1955年後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一級研究員、副所長、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邏輯學會會長等職。長期從事哲學和邏輯學的教學、研究工作,是最早把現代邏輯係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的邏輯學家之一。並且把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合,建立了獨特的哲學體係。

【林語堂】(1895—1976)原名和樂,後改語堂,福建龍溪(今龍海)人。

著名學者、作家。曾獲德國萊比錫大學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1932年起創辦《論語》、《人世間》、《宇宙風》等刊物,為“論語派”代表人物。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長於英文寫作,風格幽默、閑適。著述主要有《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幽默小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