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附錄:北大人物誌(3)(2 / 3)

【徐誌摩】(1897—1931)初名桶森,小字又申,後更字為誌摩,浙江海寧人。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8年師從梁啟超,同年出國留學,期間受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開始寫詩。1922年歸國後,曆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教授。為“五四”時期新詩的積極倡導者,詩風格調清新,韻律和諧,想象豐富,比喻新奇,富於韻致,是“新月派”代表人物。有《誌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落葉》、《秋》等傳世。

【翦伯讚】(1898—1968)原名象時,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著名曆史學家。1924年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1926年回國,從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曆史的研究。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出版名著《曆史哲學教程》,係統地闡述了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新中國成立後,曆任燕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曆史係主任、副校長。“文革”中,被劃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1968年與夫人同時含冤去世。著述宏富,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七八部,共約400餘萬字。

【葉企孫】(1898—1977)上海人。著名的物理學家、教育家。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曆任東南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起,曆任北京大學教授、校務委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為我國培養和選拔了一大批科技精英,被譽為我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羅常培】(1899—1958)字莘田,號恬庵,北京人,滿族。著名語言學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國文門。畢業後曆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畢生從事語言教學及研究,對漢語音韻學和漢語方言研究均有貢獻。所著有《廈門音係》、《臨川音係》、《唐五代西北方音》、《漢語音韻學導論》等。

【遊國恩】(1899—1978)字澤承,江西臨川人。著名文學史家、楚辭學專家。192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係。1932年起,曆任山東大學、華中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教授,直至逝世。1952年後,兼任北大中文係副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等職。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主要著作有《楚辭概論》、《先秦文學》、《中國文學史》(主編)等。

【曾昭掄】(1899—1967)字叔偉。湖南湘鄉人。著名化學家、教育家。192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兼化學係主任。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著作和譯作有《化學戰爭通論》、《炸藥製備實驗法》、《有機物質分類反應及鑒定實驗》等。

【鄭天挺】(1899—1981)原名慶姓,字毅生,筆名攫日,原籍福建長樂,生於北京。著名曆史學家、教育家。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4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預科講師。後曆任中文係、曆史係教授、係主任,北京大學秘書長。1949年後曾任南開大學副校長,主持校點《明史》。

治學嚴謹,精於考證,尤精於明清史。主要著作有《清史探微》、《探微集》、《清史簡述》、《及時學人談叢》等。

【陳岱孫】(1900—1997)原名陳總,福建閩侯人。當代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1926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1927年回國後,先後擔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經濟係教授、係主任和法學院院長。1953年起任北京大學經濟係教授,曆任北京大學經濟係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兼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委員、經濟學組副組長等職務。

在財政學、統計學、國際金融、經濟學說史等方麵都有極高的研究成就,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和經濟科學的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經濟學界的一代宗師。主要著作有:《經濟學說史講義》、《經濟學說史》、《從古典經濟學派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說史》、《陳岱孫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