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1927年赴法國留學,獲博士學位。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等校任-教。1954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等職。一生成就卓著,著作等身,主要有學術專著《漢語史稿》、《古代漢語》、《漢語詩律學》,雜文集《龍蟲並雕齋瑣語》。著作彙編為《王力文集》行世。
【俞平伯】(1900—1990)原名銘衡,字平伯,以字行,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者俞樾之孫。古典文學研究家、紅學家、現代作家、詩人。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學院。曾加入北京大學新潮社,是新文化運動初期的重要人物之一。抗戰勝利後至1952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中國文學。1952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該所後並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即現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1956年被評定為一級研究員。
曾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著有《燕知草》、《雜拌兒》、《燕郊集》等散文集,所著《紅樓夢研究》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
【向達】(1900—1966)字覺明、覺民,筆名覺明居士,土家族,湖南漵浦人。著名曆史學家、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學專家。1924年畢業於東南大學曆史係。1934年到北京大學任教。1935年起,先後赴英、德、法等國,對流散到國外的我國珍貴的敦煌莫高窟史料進行收集和研究。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兼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校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主要著作有《中西交通史》、《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敦煌藝術概論》等。
【魏建功】(1901—1980)字天行,筆名健攻、山鬼、文狸等,江蘇海安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教育家,是我國現代語言學的早期開拓者之一,也是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的奠基人。192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法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曆任北京大學中文係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等職。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語言所學術委員,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語言所審音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主要著作收入《魏建功文集》。
【唐蘭】(1901—1979)號立廠(讀如庵),浙江嘉興人。著名文字學家、金石學家、曆史學家、詩人。多才多藝。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任教。194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47年代理北京大學中文係主任。1952年調至故宮博物院工作,直至逝世。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術委員、北京曆史學會理事等職。主要著作有《殷墟文字記》、《古文字學導論》、《中國文字學》等,研究論文二百餘篇。
【廢名】(1901—1967)原名馮文炳,字蘊仲,筆名廢名,湖北黃梅人。現代小說家、學者。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留校任國文係講師。1924年語絲社成立後,成為語絲社的成員。是京派作家的重要代表。1937年北平淪陷,回鄉避難,在家鄉任中小學教師。1946年重返北大中文係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調至東北人民大學(即吉林大學)任教授。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桃園》、《棗》、《橋》等。
【周培源】(1902—1993)江蘇宜興人。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24年赴美留學,1928年獲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後,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世界科協副主席。學術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廣義相對論和流體力學湍流理論方麵,在理論物理和流體力學研究方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