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袁紹強弩之末(1 / 1)

如果沒有親身經曆這場戰事,各位讀者是體會不到以少勝多是多麼的艱難。

以少勝多,如今咱們從書本上看曆史上的官渡之戰,以為是曹操靈機一動,就能想到一個高明的計策,在一日之間,就能反敗為勝。

事實絕對不是這樣,所有的軍事鬥爭,如同咱們曆曆在目的抗日戰爭一樣,經過多少年的艱苦鬥爭,付出了多少艱辛、困苦、犧牲,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可見,並不是一日之間,就能取得成功的,而是在艱苦的抗擊強敵之中,曹操善於抓住瞬間的戰機,才取得成功的。

官渡之戰的勝利偶然中絕對存在必然的因素。

卻說自從夏侯惇後備兵員都衝鋒到一線後,曹操兵力嚴重不足。

李海峰(荀攸)看到,曹操的護衛隊幾乎全部都開到戰爭一線,身邊護衛最少是僅僅數十人,幸虧李海峰(荀攸)安排神機營裏的大炮數門,分列在曹操附近,以備不虞。

否則,袁軍一旦奇襲,捉住曹操,那全盤完蛋。

此時誰也代替不了曹操的位置。

曹操就是曹軍的靈魂。

李海峰(荀攸)知道,如果曹操戰亡,那曹軍會馬上潰散。

曹操的位置在軍中無人能替代,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9月25日拂曉,袁軍軍集中數萬騎兵,配合步兵向中路大營強攻,做退兵之前的最後一擊。原來袁紹最終采取了中庸方案,就是再進行一次猛烈的進攻,如果還不能占領曹軍營寨,就退兵。

曹操守軍輪番上陣抵抗,利用營內柵欄、鹿砦、陷坑、密道、壕溝、堡壘,阻擊袁軍。

曹操更是率領李海峰(荀攸)等謀士親臨戰鬥一線,曹操親自騎著戰馬,環繞軍營一圈,激勵將士道:“敵人做出瘋狂進攻,已是強弩之末,成敗在此一舉,大家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奮戰。”

曹軍大呼相應,士氣高漲。

經晝夜血戰,始得遏止袁紹軍隊的攻勢。

袁軍在規模化的攻擊過程中,沒有占到任何便宜,死傷比曹軍多出數倍,精銳部隊更是死傷大半。

從9月26日起,袁軍停止了大規模的集團軍形式的進攻,優勢盡失。

雙方進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