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戰爭局勢之聲明(1 / 2)

袁軍營寨之戰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指揮問題,袁軍各部派係林立,袁軍集中了袁譚、袁熙、袁尚、高幹等不同部屬,數量雖然眾多,但意見不一,利益不同,各軍協調困難。

指揮失當的情形下,人數雖然多,但第一時間內到達不了最需要的位置。在混戰中發揮不了人數的優勢。

反觀曹軍,由於有了望遠鏡,以及完備的指揮係統,曹操軍隊總能根據戰場形勢,調整兵力。

優化兵力,調整部署,絕不浪費一兵一卒。

因為如此,戰爭的最前線,在有些交戰處,曹操的部隊甚至占了人數上的優勢。

往往一處戰鬥打完了,袁紹軍的增援部隊才趕來。

袁軍疲於奔波,掌握不了戰機。

等等原因,造成了袁軍的最終失敗。

袁軍此次撤退,成了袁軍心中永遠的痛。

自此袁軍被曹軍的聲勢所震,有了“恐曹症”,

袁紹軍兵,聽聞“曹軍”二字,夜間不能寐。

在營寨之戰中,袁紹下令撤退,弊端如此之大,給袁軍將士心中帶來了無比的陰影。

誠然,如果袁紹不撤退,在營寨之爭中,曹軍上升勢頭正猛,袁軍也未必能最終勝利,但這次撤退,為以後袁軍的最終失敗,留下了不小的伏筆。

荀彧從後方源源不斷的供應兵力,軍事器械,糧草。為曹操最後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過這次鏖戰,李海峰(荀攸)這時感慨良多。

沒有親身經曆這場戰役的人,以為官渡之戰是在一夜之間,抓住瞬間時機,反轉時局的,簡直是書生之談,大錯特錯。

官渡之戰,曹操由至弱擋至強,是在經過艱苦奮戰,積小勝才能大勝的,其艱難程度,隻有親臨其境的人,才能真真切切能感受到。

當然,主帥的決策性格,當然也是不可小覷的主觀因素,兩敵對壘,生死一線之際,誰能算得更準、誰能更熬得住,誰能更堅定,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李海峰仔細考量,也許在官渡之戰前夕,就勝負已定,決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戰前夕,曹操不念舊仇,招降了勁敵張繡,這是袁紹做夢也不敢想的。劉備主動投奔袁紹,但袁紹根本不會使用,沒有一點的實際作用。

這就是兩人的差距,這就是勝負的原因,這,就是決定戰爭的關鍵。

李海峰(荀攸)不禁有感慨自己親自創辦的神機營,本來以為會在戰爭中起到決定戰爭時局的作用。經過實踐,李海峰(荀攸)暗暗笑自己的書生意氣,自己本來以為,神機營的大炮一轟一響,袁紹會聞風喪膽,落荒而逃,官渡之戰不費吹灰之力而大勝。

經過此次戰役,看來自己是大錯特錯了,從戰場實際效果來看,神機營誠然給予袁軍一定的殺傷力和威懾力,但對於整個戰局,起不到一層的影響。

如果單純依靠一兩件先進的武器,沒有軍心和民心,想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