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本來想乘曹操與袁紹相戰之時,偷襲曹操背後。
劉備算計的很美,他預料,袁紹兵多將廣,實力雄厚,和勁敵曹操交戰,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分不清勝負的,於是放心來攻曹操之後。
沒想到袁紹兵敗如此之快,曹操回軍如此之迅速。
令劉備更沒想到是,曹操隻是派李海峰(荀攸)和曹洪留守對抗袁紹,親自率領重兵回援,劉備措不及防,大敗,狼狽而奔,敗軍不滿一千,尋思無路,隻得投奔劉表。
曹操欲乘勢攻劉表,荀彧勸道:“袁紹未除,而再攻劉表,兩麵作戰,勝負未知也,不如先集中力量乘勢攻袁紹。”眾謀士亦勸。曹操點頭稱是,於是大軍複攻袁紹。
李海峰(荀攸)接著曹操,兩人相見大喜。
計算日期,從曹操啟程到複歸,還不到二十日。
曹操見袁紹已死,李海峰(荀攸)又占得黎陽。於是派重兵圍攻袁氏兄弟。
李海峰(荀攸)知道,在三國演義的記載中,史渙被袁尚所殺,李海峰(荀攸)恐史渙在對陣中有閃失,雖然說,經過自己和自己身邊一些人的努力,使事實發生了一些變化,改變了一些曆史,但李海峰(荀攸)也不得不防,史渙是自己的得力幫手,更是自己穿越時空以來,第一個生死相交的朋友,一定要確保史渙的安全萬無一失。
就以保護神機營安全為由,告知曹操,留史渙在身邊,保護謀士營,不讓史渙出陣。
史渙素服李海峰(荀攸),聽之安排,因此度過此難,不在話下。
曹操分路攻打冀州,曹操兵勢甚銳,更兼有神機營的大炮相助。
袁譚、袁熙、袁尚、高幹怎是曹兵對手,皆大敗,棄冀州而走。
袁譚逃到南皮,袁尚與袁熙逃到幽州,高幹自回並州去了。
在逃走之時,因為李海峰(荀攸)事先在城外挖了許多壕溝,袁軍士兵和戰馬掉進壕溝中者,不計其數,皆被曹軍所獲。
卻說袁譚走南皮,袁尚與袁熙逃到幽州,高幹自回並州。
曹操分頭追趕,分路出擊。
曹操此時戰線太長,兵力不足。
曹操兵連日攻打不下。
郭嘉進言道:“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並,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
曹操善其言,命賈詡為黎陽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曹仁守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