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引大軍向荊州進兵。
劉表忙遣劉備抗拒曹操。
卻說劉表遣玄德引兵為前部以迎之。
雙方未及交鋒,曹操卻聞袁譚遣辛毗到操求援。曹操聞言大喜。
辛毗見操禮畢,操問其來意,毗具言袁尚袁譚不睦,袁譚相求之意,呈上書信。
曹操問辛毗袁譚此舉誠意,辛毗答道:“明公勿問真與詐也,隻論其勢可耳。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於外,謀臣誅於內;兄弟讒隙,國分為二;加之饑饉並臻,天災人困:無問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滅袁氏之時也。今明公提兵攻鄴,袁尚不還救,則失巢穴;若還救,則譚踵襲其後。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也。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搖動。況四方之患,莫大於河北;河北既平,則霸業成矣。願明公詳之。”
曹操大喜道:“恨與辛佐治相見之晚也!”
曹操看書畢,留辛毗於寨中,聚文武計議。
程昱道:“袁譚被袁尚攻擊太急,不得已而來降,不可準信。”
呂虔、滿寵亦說:“丞相既引兵至此,安可複舍表而助譚?”
獨有李海峰(荀攸)知道事情輕重緩急,說道:“三公之言未善。以愚意度之:天下方有事,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不敢展足,近幾年來,未嚐有大的動作,其無四方之誌可知矣。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勢窮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後觀其變,並滅袁譚,天下定矣。此機會不可失也。”
曹操大喜聞言大喜,即日督軍還取冀州。
劉備此時不知虛實,聞曹操退兵,心中大疑。
因劉備數敗於曹操,恐操有謀,敗軍之將,不敢言勇。劉備與曹操數次交戰,從來沒贏過,這次為劉表前部,對抗曹操,劉備心中非常沒底,聞曹操退兵,心中暗暗自喜,劉備心怯,當然不敢追襲,引兵自回荊州。
曹操複囤兵冀州,使人探袁譚消息。
時譚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處,聞袁尚敗走中山,乃統軍攻之。尚無心戰鬥,徑奔幽州投袁熙。譚盡降其眾,欲複圖冀州。操使人召之,譚不至。
操大怒,自統大軍征之,直抵平原。
譚聞操自統軍來,遣人求救於劉表。
劉表聞訊,請劉備商議,意欲使劉備領兵前去救援袁譚。
劉備此時甚懼怕曹操,估計如果與曹操對陣,無一勝算,如若敗之,必遭劉表部屬恥笑,不如暫且在劉表處,發展自身勢力,待事成熟,在別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