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曆史上第一個自治區(1 / 1)

卻說袁熙、袁尚投遼東太守公孫康。

公孫康勢力位於偏遠的遼東地區,且經營當地多年,家族勢力已根深蒂固,難以輕易拔除,而其地處偏遠,對中原地區的形勢影響不大,所以當時朝廷都懶得去攻打他們,

當袁氏兄弟逃到遼東(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東南部地區)時,公孫康擔心曹操來攻,就暫時接納了二人。

後見曹操並不來攻,而且在攻占柳城後很快撤軍,頓時感到對自己的威脅不是來自曹操,而是來自近在咫尺的袁氏兄弟。他擔心袁氏兄弟奪走自己的地盤,決定設計將其除掉。

這天,他邀約袁氏兄弟前來赴宴,準備就在席間動手。袁尚自恃手下還有數千騎兵,自己又頗有些勇力,並不把公孫康放在眼裏。

行前他與袁熙密謀說:“今天我們到公孫康那兒,可以在席間當場把他殺掉。然後占據遼東郡,再慢慢發展勢力。”

卻說公孫康探聽到曹操此時已經撤兵,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

本來曹操想趁機平定公孫康,但李海峰(荀攸)建議,既然公孫康歸順我們,為了不讓公孫康疑慮,不如不派兵,不設官吏,讓公孫康自己管轄領地,彼此相安無事,豈不更好。

曹操聞言大喜,見公孫康歸順自己,於是善言撫慰,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

李海峰(荀攸)認為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成功設立自治區的範例。

果然,公孫康在歸順曹操之後,為國家立下了不少功勳,其中高句麗(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屢犯遼東,公孫康出軍擊之,大敗高句麗,有力的維護了邊疆的繁榮和穩定,為我國的東北版圖的確立有著非凡的意義。

卻說操收軍入柳城(今遼寧省朝陽縣十二台鄉袁台子村。),封田疇為柳亭侯,以守柳城。

曹操此次北征,深入塞北,直抵遼東。有力地奠定了北方的版圖,北方各處,由此牢牢的掌握在華夏子孫的手中,曹操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