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白(2 / 2)

憶秦娥①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②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③傷別。

樂遊原④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⑤。

①秦娥:秦地女子,指京城長安美麗的女子。

②秦樓:傳說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和她的丈夫蕭史所住的樓叫秦樓。秦地女子所居之樓自然也稱秦樓。卻恰與典合,而樓中所居者境況殊不相同。

③灞陵:漢文帝劉恒的陵墓。

④樂遊原:唐時遊覽勝地,全城最高處,今西安市南。

⑤漢家陵闕:漢朝帝王的墳墓。

此詞為登高懷遠,悲秋思古之作。上片從淒咽的簫聲寫起,這悲哀欲絕的簫聲如泣如訴,在刺痛我們心靈的同時,美麗而傷感的秦娥出現在我們的麵前。如霜的月下縈回著冰冷如水的簫聲,秦娥從夢中醒來。秦娥是被明月喚醒,被她的美夢喚醒的,而生活於世俗中的我們,能否為那如水的簫聲喚醒?秦娥是孤獨的,在她的哀傷背後,是令人倍感痛苦的“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年年柳色”一句,與王昌齡“忽見陌頭楊柳色”相比,從離別的時間上別出一格,亦頗能顯出哀傷的沉重。下片筆鋒一轉,雖然表麵上寫的是秦娥的懷遠與悲秋情思,卻帶出一片大境界。“樂遊原”是繁華喧鬧的回憶,“清秋節”是蕭索悲涼的代表。短短兩句,使我們想起燦爛的春光,遊園的佳季,美好繁華的盛世,華麗的龍駕鳳輦,飄飛的裙裾,顫顫的步搖。“音塵”二字,帶動了我們的聽覺與嗅覺:有秦皇漢武車輦馳過的隆隆聲,有國色天香的妃子留下的絲絲暗香,有悠揚的樂聲,有似錦的繁花,有如繁花一般漸漸遠去的紅顏。然而,蕭瑟的秋風與如血的夕陽下,隻有古墓陵闕蒼蒼茫茫。“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八個字,顯見作者在愛情的失落中融入了時代的失落感,在男女離別相思的悲哀中,滲透了一種更強烈、更深沉的曆史消亡和毀滅感。

詞借閨怨之情發端,而以懷古傷今作結。結尾的這一畫麵,立腳點是如此之高,場景是如此之壯闊,格調是如此之蒼涼悲壯,意境是如此雄渾高遠,這就難怪王國維說此詞:“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獨有千古。後世唯範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堪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人間詞話》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