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鏡前奇事 畫中隱詩(2 / 2)

他生相見莫妄言,

血淚引雷驚雲天。

麒麟為首四靈難,

應世三子消禍端。

字跡出現,三世佛與柳、淩二人自然驚異,但前世佛燃燈卻是看著畫中文字,癡癡發呆,並舉手淩空虛畫,描摹起畫中的字跡。

現世佛和來世佛都不免心生疑惑,但片刻後二人也心有所悟。現世佛釋迦自語道:“這畫中字跡,極為眼熟,當是八世前世佛的筆跡。”

前世佛燃燈此時描摹已畢,歎氣道:“正是八世先師的真跡無疑。曆代前世佛中八世先師所留書目最多,這筆跡絕對錯不了。”

三世佛同時對這畫卷雙手合十口誦佛號。

柳、淩二人滿頭霧水,一時不知所措,三世佛引二人坐下,仍是釋迦佛開口道:“這其中變化,老衲也是始料未及,但此時與二位自然脫不了幹係。畫中之人,應與二位有所關聯,但具體如何卻十分難講。不過這四句詩,似乎暗示了一些事情,不知二位可能看出什麼端倪?”

至此之時,釋迦佛及梵天寺中人都未曾提及九虛雲霞殿的名頭,更沒有說出柳淒淒的身份,因為他們認為柳、淩二人攜手同行,自然應該都是九虛雲霞殿中之人。卻不知道,此時隻有柳淒淒隱隱知道這畫中人的身份,並與三生鏡中前生鏡有所重合。淩山石則是仍在沉思著三生鏡中姻緣線斷開的問題,對畫中人物變詩句之事隻驚異了片刻,便不再深究其中涵義了。

其實若是此時任何一人點破柳淒淒身份,就不會有之後的諸多變故,但世事無常,出必有因,既是巧合,卻有存在必然。這陰差陽錯間,就注定了日後的江湖動蕩。

也該因果如此,三世佛被畫中字跡所引,雖然期間相隔年代久遠,卻是勾起對前輩高僧的追思與崇敬。三世佛本都是大智慧之人,卻也難免會當局者迷,隻道柳、淩二人的出現是為顯示畫中藏字。當年九雲真人與虛蓮大士來到梵天寺,五天之中,必然是創作此畫,而後八世前世佛題寫此詩。

柳、淩二人乃是九雲真人與虛蓮大士轉世,所以受到畫中血脈牽引上前叩首膜拜,那字跡方才顯現。若是換做旁人卻無法做到。而這詩詞卻是由八世前世佛所寫,想來應該是留與梵天寺中人的。況且此畫所在骨舍殿,能看到之人更是極少,所以這詩應該是留給三世佛的,至於其中的含義卻需要慢慢揣摩。

當時在三生鏡前隻有現世佛釋迦,故而前世佛燃燈與來世佛彌勒都未曾見到三生鏡中影像。不過既然詩詞由柳、淩二人引出,二人又是九雲真人與虛蓮大士轉世,這詩中“他生相見莫妄言”是否與他們有關呢?釋迦佛此時這個念頭一閃而過,但又不十分確定,此時剛剛出定,體內修為增進,仍需鞏固,就把這不確定的念頭暫時放下。先安排柳、淩二人休息,自己則回到禪房中趁熱打鐵,將入定中的感悟進一步加以梳理,順便鞏固增進的修為。如此一來便不是十天半月的功夫了,前前後後用了半年光景。

但柳、淩二人早在叩拜畫像後三天就離開了梵天寺。

此後柳、淩二人回到梵天寺後,由於身份懸殊生出變故,一別十二年後方才相見。卻應了三生鏡預言中的那句“地支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