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但這時它在中國還隻是極少數人的應用。而此前的1991年,華文第一家電子周刊《華夏文摘》在美國創刊,有一個署名少君(錢建軍)的在第1期上發表了一篇小說《奮鬥與平等》,拉開了華文網絡文學的序幕。從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間,少君在北美各類華文電子期刊、BBS上共發表了100多篇文學作品,是華文網絡文學的真正鼻祖。
1995年中國大陸的網絡文學開始萌芽,中文網絡詩刊《橄欖樹》在該年的3月出現,創辦人是詩人詩陽、魯鳴。年底出現了另一網絡文學刊物《花招》。這一年的8月,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開設BBS論壇,原創網絡文學正式萌芽。1997年11月2日淩晨,一篇《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的帖子在中國足球失敗喪失亞洲杯出線權後的幾小時內發出並迅速傳遍網絡。其作者是中國IT傳奇人物、足球愛好者老榕。網絡發泄情感的巨大威力第一次在中國顯現。1997年11月“榕樹下”正式注冊。1998年3月中國台灣蔡智恒的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風靡整個華文網絡,掀起華文原創網絡文學的小高潮。
其時,大陸的安妮寶貝、黑可可、邢育森、李尋歡、俞白眉等聚集於“榕樹下”,招兵買馬,搔首弄姿,高談闊論、指點文學,把一個“榕樹下”弄得像模像樣,聲名鵲起,掀起了大陸網絡文學第一次高潮。這些人現被視為網絡文學第一代寫手。
2000年,今何在的《悟空傳》在互聯網的冬天裏像一把火,燒遍了整個網絡。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使這把火更旺。期間藍晶、可蕊、尚愛蘭、江南、燕壘生、老豬、雲中君、王小山、西門大官人、十年砍柴、木子美、竹影青瞳等一批有靈性的寫手在網上非常活躍,寫出了自己的精彩。這些人我們一般稱其為第二代網絡寫手。
2003年,文學網站的VIP製開始試水。寫手可獲得報酬,讀者需要對某些章節付費。網絡寫作成為可以養家糊口的職業。開創性的類型化作品開始出現,類型模仿正式開始。像《誅仙》《鬼吹燈》《盜墓筆記》《韋帥望的江湖》《明朝那些事事》《新宋》《竊明》《九州縹緲錄》《塵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一大批類型化的巨著湧現於網絡,帶來了網絡文學的繁榮,也使網絡文學無論在數量上還是閱讀上都遠超傳統文學。此一段時間內的寫手我們稱之為第三代網絡寫手。
2008年盛大文學成立,開始大規模投資網絡文學領域。類型化的作品高度繁榮,網絡文學成為一個產業。此時,一大批非常年輕的寫手,攜帶他們的粗淺文字,湧入文學市場,以他們的體力和韌勁製造出大量文字產品。該時段內,因循沿襲第三代的類型為多,隻有極少數寫手能有所創新。我們將這一前後活躍的寫手稱為第四代網絡寫手。
二
簡單的曆史回顧我們發現,短短十幾年的網絡文學發展,已經完成了從心靈化寫作到類型化寫作的轉換。
在第一、二代寫手那裏,盡管寫作的水平有些參差,但寫作的目的都是表達內心的情感。他們寫作既不是為養家糊口,也不模仿別人或自己陳陳相因,他們是心靈情感的抒發。少君曾坦言:我不能不寫作,寫作使我在於金錢遊戲的壓抑中得到釋放,寫作也使我在異域的漂泊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所在。他正是通過網絡這一平台把在東西方文化夾縫裏掙紮求存的新移民心中的喜怒哀樂宣泄出來。安妮寶貝、尚愛蘭等人那些靈動的文字哪個不是她們內心真情的呐喊和呼喚?即使木子美、竹影青瞳這兩個飽受詬病的人,其文字也真情至性,出自女性內心的渴望。而十年砍柴這樣的作者,用自己嬉笑怒罵的文字針砭社會、分辨是非,哪一篇不是出自自己內心對社會的痛徹?還有今何在、慕容雪村、江南等雖寫的是長篇小說,情感的脈搏沒有這麼顯露,但也都是心靈對社會脈動的深切感受。
第三代寫手是網絡文學市場化的開拓者,他們為網絡寫作的寫手們拓展了一條生存之路。其實,一二代寫手中的部分人已經很明確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安妮寶貝離開了網絡,有很多原因,但其中肯定有寫作的收獲問題。中華楊自己創建文學網站,意圖收費閱讀;尚愛蘭辭職又複職。所有這些現象都與寫手們勞動而無獲有關。心靈的宣泄固然重要,也非常有意義,但腹中的食物更重要,沒有則心都不跳,何況靈乎。所以,這種開拓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是網絡文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代寫手中不乏大才,他們寫的許多作品雖然因類型化而虛幻,但不得不佩服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橫溢的才華與激情四射的熱血。像蕭鼎、天下霸唱、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玄雨等等。還有當年明月、灰熊貓、雪夜冰河、阿越、曹三公子、月關等對曆史的雄闊把握與理解也不得不歎為觀止。趙趕驢、三十等人幽默輕鬆的文筆,桐華、金子、天下歸元、辛夷塢等女性寫手的愛情筆墨都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