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網絡寫作:從心靈化到類型化的轉換(3 / 3)

心靈化寫作到類型化寫作的轉換,其功能價值的變化我以為有這麼幾方麵:

認識功能弱化。對現實真切訴求的缺乏使得類型化文學在很大程度上割斷了與社會的聯係。類型化文學通常喜歡構建一個虛假的環境,這個環境看似與社會有聯係,但卻完全脫離社會現實。如虛幻盜墓小說、穿越小說、武俠修真小說、玄幻小說等;即使那些看似描繪現實的校園愛情、都市情感小說也是脫離現實十萬八千裏。這樣的虛假環境構建勢必大大弱化文學的認識功能。

人文關懷淡化。因為環境的不真實,其中的人物肯定不具現實典型性,導致讀者覺得人物虛幻,劇中之人雖也悲歡離合,命運坎坷,但往往沒有生活的痛徹,沒有一種感同身受透入肺腑的心靈震撼。心靈化文學也可能不注重環境的描繪,但它直接從環境中跳出,往往有一種直接的震撼,一種不得不麵對的實誠。而真正的實誠來自於對人的痛徹,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人文關懷。

休閑娛樂功能強化。今天網絡文學已變成消閑的重要方式。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文學閱讀已經成為手機應用的重要功能。由於手機的方便性,許多人的零散休閑時間都花在了網絡小說的閱讀上,如乘車、睡前、工作中的空閑等時段,許多人都會拿出手機來閱讀網絡作品。這些或者YY、或者天馬行空的作品帶給他們一種精神上的放鬆,一種勞累之後的釋放。它成為一種讓我們麻醉地逃避現實的喘息,當然不會是我們詩性的棲居。

就我國目前而言,大眾文化的消費種類非常有限,與人們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網絡文學能為大眾提供一種非常廉價、非常方便的文化消費產品,未嚐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而網絡文學的心靈化寫作其實仍然保留在網絡文學的邊緣寫作之中,如博客、非類型的個人寫作等。所以,目前網絡文學的這種狀態未嚐不是它一種比較自然、各得其所的狀態。

本書寫手的選取以網絡原創為總原則,對一些先在雜誌上發表或已先出版,然後轉移到網絡上的作品寫作者,原則上不進入該書的選擇範圍。所以,一些很有名的作家,在網絡上的作品也很多,但還是沒有選取。如滄月、步非煙、鳳歌、落落、韓寒、郭敬明等等。

本書網絡寫手的分代以他們主要活動的年段為主,2000年以前出現且比較活躍的寫手為第一代;2000至2004年前出現並比較活躍的寫手為第二代;2004至2008年段出現並比較活躍的寫手為第三代;2008年後出現且比較活躍的寫手為第四代。當然就某一個別寫手而言,他的分代不是絕對的,本人可能根據其寫作特點將他放在前一代或後一代,但絕對不會跨代,如不會將2000年前出現的寫手放在三代或四代,也絕不會將2008年後出現的寫手放在一代或二代。即分代的年限是絕對的,隻是在他兩代都可以靠時,以寫作情況為據適當調整。

本書寫手的排序規則是先按代排,代內按字母順序排。第三、四代因為人數較多,進行了簡單的分類。這個分類不很準確,因為有的人嚐試了多種類型的寫作,可以分在不同的類裏。每一類的人數也不均衡,而為了保持每類的大致均衡,隻好合並一些類型。每類裏的排列仍然是按字母順序。個別字母順序不對的是因為撰寫時有增補,序號發生了變化,致使所在序位不對。

注釋:

【1】聶慶璞、曠新年:《新民間文學》,《文藝報》2010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