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歡的寫作主要集中在早期,帶有當時明顯的網絡寫作痕跡,與現在的網絡寫作有很大不同。如大量使用網絡聊天對話體,語言簡潔,故事推進較緩慢等特點。
《迷失在網絡與現實中的愛情》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的背景是網絡,網名為喬峰的男主人公熱衷於足球,每天的網絡論壇上都有他的身影,樂此不疲。在一次網絡討論中,喬峰認識了一個叫做風影的女子。風影假裝足球論壇的球友騙取了喬峰的電話,電話接通後吃驚的喬峰頓時不能言語。就這樣,兩個孤單的人每天暢聊於網絡。漸漸地兩個人心中都對彼此有了一些說不出的莫名感覺。一次風影出差的時候,喬峰鼓起勇氣向她表白,風影知道後並沒有太多的驚訝。出差回到蘭州的風影再三思考後接受了喬峰的愛,兩人相約情人節的時候在一個酒吧見麵。見麵的兩人互相對彼此都有好感,正式確立了關係,至此網絡的愛已走入現實。
如果故事就這樣結束會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然而一切才剛剛開始。戀愛中的兩人,每天沉醉於自己的小世界中,幸福地相伴。直到有一天,風影向喬峰問到何時結婚的事,喬峰聽到結婚二字不由得一愣,原來喬峰的父母打算讓他出國深造,身上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而未來則看似撲朔迷離,喬峰明白自己深愛風影,下定決心帶風影回去見父母。回家的那天,一家人在飯桌上好不溫馨,吃完了晚飯,喬峰的父親讓他陪著一起去看老師,家裏留下了風影和喬峰的媽媽。當喬峰辦完一切回到家時看到風影和母親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以為一切都完美解決。那天在和喬峰一起回去的路上,風影提出兩個人走一走,無奈喬峰還不知道風影的心意。一天早上,喬峰從床上醒來時,空無一人的客廳裏留下了一封風影的信。為了不影響喬峰的前途,風影選擇了默默離去,消失在茫茫人海裏。其實那天在喬峰家,喬峰媽媽早已向風影道明了一切。失去了真愛的喬峰,獨自麵對偌大的城市,何處是家?
作品有意思的地方是不僅把愛情設置於網絡中,而且以網絡喻愛情。男女主人公是通過網絡認識的,又在網絡上發展出愛情,相當流行的網戀故事。但最終愛情與網絡一樣虛幻,真真假假,難以把握。“也許,網絡與愛情,真的是很相似的:明明是虛幻的,卻充滿著使人眩目的神秘與美麗,讓你如醉如癡地陷入進去,情願永遠不要醒來……”【3】
但是,愛情與網絡終究不同。“可是,如果真的這樣,那又為什麼,我在網路上留下的足跡,總是那麼快的被覆蓋、被淹沒,不久便徹底消逝,悄無聲息。而我的絕美淒豔的愛情啊,卻總在每一個寂寞無眠的夜裏,折磨我疲憊的回憶……”
從純粹文學的角度看,這個作品並不成熟。人物太過單調,主要人物就是戀愛的雙方,其他人在整個作品中都沒有太多表現。事件太過簡單,貫穿全文的隻有一條主線就是喬峰和風影的戀愛。而最引人詬病的是這個題目根本不能概括故事的內容與思想,因為主人公的愛情根本不是迷失在網絡裏。文章的表達方式也過於失真,兩個相愛的人都已經回家見過父母還僅僅知道對方的網名。作者的寫作手法刻意向網絡悲劇愛情故事上靠攏,兩個真心相愛的人就因為男方要出國就分開,這樣的理由太過牽強。給人的感覺是作者把故事生拉硬套進某個模式,最後的分手是作者刻意而為之並且人工痕跡太過明顯。從欣賞性來看,這樣的文章隻適合中小學生閱讀。文章的一大特點就是很多名字都源自於金庸武俠小說,可見作者本人對金庸的喜愛。
(曹誌遠)
6.寧財神
寧財神,男,1975年2月23日出生於上海,原名陳萬寧。知名網絡寫手,中國作家、編劇。1991年,寧財神以少年大學生的身份考進了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金融係,畢業後他跟隨朋友來到北京,做期貨交易,1997年進入互聯網行業,空閑無聊混跡於各BBS,開始寫作。他是天涯社區早期網友之一,曾擔任過影視評論版主,並發過知名帖子《天涯這個爛地方》。1999年回到上海,加盟“榕樹下”,擔任運營總監。被譽為第一代網絡寫手領軍人物,網絡文學三駕馬車之一。2000年與俞白眉等寫情境喜劇《網蟲日記》,被王朔鄙視。
2002年,網絡泡沫破滅,榕樹下改朝換代,寧財神離開榕樹下,好友俞白眉建議他再次從事編劇工作,開始編寫《武林外傳》。2006年,央視播出《武林外傳》,受到熱烈歡迎,寧財神從此譽滿江湖,成為國內著名編劇之一。2010年電影作品《大笑江湖》《人在囧途》等亦頗受歡迎。2011年5月24日,寧財神受聘擔任SMG尚世影業創意總監。
寧財神的文字類作品很多,種類也紛繁複雜。有小說、散文、小品、劇本和網帖等。除此之外還寫過一些偽朦朧詩。根據統計,寧財神已經發表的作品有44部,其中有一部分是影視作品及劇本。主要有《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新新網蟲日記》《假裝純情》《緣分的天空》《無數次親密接觸》《八十八次的親密接觸》《網絡鬼故事係列》《本命年之夏》《不見不散》《較量》《鹵煮男女》《精舞門》《網蟲日記》《大笑江湖》《都市男女》《人在囧途》等。
其小說體裁與傳統小說不同,通常篇幅短小,而且故事性不強,他所寫的文章當中有描寫愛情的,也有抒發感情的。寧財神的作品語言可分兩種,一種是詼諧幽默,而一種是溫婉古典。通常,他是以幽默的語言來發帖反映現實,創作小說或劇本。而他的抒情文章與他平日的創作風格大為不同,文字清遠飄揚,內容恬淡如茶。有一定的意境,值得回味。
寧財神的作品以小說形式流行的並不多,他的文字作品並未搶占到很大市場。實質上寧財神是一名過了氣的網絡寫手,雖然各大論壇書庫都存有作品集,但點擊率基本上已接近於零了。從他1997年開始網絡寫作,迄今為止已經生產出大量文字,他自己看著一大堆文字堆在硬盤之上,應該是欣喜和慚愧同在,汗水與淚水齊流。所以,個人覺得當年王朔對他的鄙視不無道理,寧財神並不是一個有才氣的作家。相較於文學創作,寧財神參與或直接創作的影視作品則要成功一些。他創作的影視作品以世俗喜劇、情景喜劇為主,近年來獲得很高收視率,其最大特點是在淺薄、無厘頭的搞笑中諷刺現實。
《武林外傳》是一部章回體古裝情景喜劇,也是寧財神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該劇故事發生在明代一個叫七俠鎮的地方,是關中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一個叫郭芙蓉的黃毛丫頭初入江湖,欠下錢財,被困在“能人輩出”的同福客棧。故事從這裏開始,依次引出佟湘玉、白展堂、呂秀才、李大嘴、莫小貝,以及邢捕頭、燕小六、錢掌櫃這幾個性格各異、風趣動人的年輕主人公,引出了一連串戲謔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一群性情各異、即可憐又可愛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在同福客棧裏經曆了江湖上的各種風險和傳奇,遍嚐人間冷暖,體會親情愛情,見證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這是一部笑看武俠、“光說不練”的古裝喜劇。它寫的是武俠故事,實際上是一部反武俠的傳奇,有點類似於《堂·吉訶德》。江洋大盜白展堂武功高強,但卻不敢行走江湖,被六扇門追得隻能躲在客棧當跑堂;六扇門的千金郭芙蓉因為一點小錢被迫在客棧掃地;最厲害的殺手中原一點紅是被書生呂輕侯說死的;衡山派的掌門人莫小貝是個既不會武功,也無能力管事的小姑娘,等等,全是無厘頭的武林笑話。
該劇於2006年1月2日在央視播出,最高收視率是9.4%,是2006年中國大陸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之後各地方台曾多次重播,亦有良好收視,在網絡上也受到熱捧。該劇最大的特色在於不間斷的無厘頭搞笑,帶給觀眾一些淺幽默。內容上無可取之處,雖有一些對現實的小小諷刺,但既不深,也不多。結構上有可圈點的地方,如將整個武林發生的事置於小小的同福客棧,這一方法是繼王朔《編輯部的故事》後中國室內情景喜劇的一個發展。
《假裝純情》在寧財神的小說中有一定代表性。故事主人公老寧,相好的一個女孩叫範可可,條件好人又賢惠。可是老寧熱衷網戀,丟掉了愛情。在老寧不懈地追求下,可可又回到了老寧身邊。最後大家都以為故事結束時,文章出現了這樣一段話:“段子原本不該在這裏結束的,可是再往後,結局還是個悲劇故事,寫著寫著,我實在是不忍心把可可寫成輕舞飛揚那下場,雖然她們的命運是異曲同工。就到這兒了,各位朋友全當這是個鼠頭蛇尾的故事吧。僅以此故事懷念可可,我生命裏曾經最美麗的風景。此故事絕對絕對不歡迎轉載,不是我勁兒勁兒的假扛,實在是因為她的問題,請勿轉載。”對於這種寫作手法,有種戲謔讀者的意味。這樣的文章也隻能混一混論壇,離正規作品還有一段距離。而作者的寫作手法很大程度上模仿痞子蔡,筆下基本都是愛情悲劇。寧財神的小說藝術形象較為誇張,是典型的影視劇路線。其形式有點像周星馳的無厘頭惡搞,雖然寫的是悲劇,但是並沒有把悲的那麵深刻挖掘出來,用一個詞來形容是樂觀的悲劇。
所以我們也應該為作者慶幸他選擇了編劇,而不是小說創作。影視劇本的技術要求相比小說而言低了很多,因為再差的劇本,隻要通過圖像的彌補、導演拍攝的完善,完全可以湊合過去。就《武林外傳》來看,整個劇情的確沒有太多內涵,隻是符合大眾的娛樂性,屬於快餐式娛樂,笑過就轉瞬即逝。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網友認為寧財神是垃圾製造者的原因。
(曹誌遠)
7.俞白眉
俞白眉,男,真名武濤,1975年出生,陝西西安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我國第一代網絡寫手,現為著名的影視劇、話劇編劇。
俞白眉1998年開始在網上寫東西。當時零零散散寫了一些,有雜文,也有小說,大部分篇幅都不是很大。主要為兩類,一是評論,二是小說。他的評論文章在網上流傳較廣頗具影響的是“網絡論劍”係列,如《大夢先覺篇》《愛情老狗篇》《刀剖周星馳篇》《主力難當篇》,其他評論文章還有《老漢磨牙係列》《四大才子打麻將》《白眉毛的大白話》等;他的小說作品主要有《馬世龍禁煙》《尋常男女》《洪水退去之時》等。當時可以說是逮著什麼寫什麼,和大多數網絡寫手一樣,在網上嬉笑怒罵,寫自己的性情文字,十分瀟灑自在。
2000年起從事職業影視編劇工作,著有大量膾炙人口的電視劇、電影作品。2001年,俞白眉編劇、鄧超主演的經典舞台喜劇《翠花上酸菜》一炮走紅,成為中國大陸商業舞台喜劇的鼻祖。電視劇作品主要有《房前屋後》《無敵三腳貓》《西安虎家》《東北一家人》《閑人馬大姐》《網蟲日記》《相鄰不遠》《歡樂青春》《延安愛情》等。電影作品有《飯局也瘋狂》。話劇作品有《翠花》《分手大師》《諾亞方舟綁架案》《惡棍天使》等。2010年攜手好友鄧超創立白眉工作室,編劇兼監製出品話劇《翠花八年經典版》等。
在俞白眉的“網絡論劍”係列評論文章中,最先出籠影響也最大的是《網絡論劍之大夢先覺篇》。這篇洋洋灑灑的文字,開篇是一個虛擬夢幻般的場景:“話說白眉老人修煉了大半輩子,雖然早熬得人老成精了,但是總因福緣淺薄不能登仙得道,眼看著黃土埋到大半截腳後跟了居然一事無成,不由得心中茫然,渾不知何去何從?”這時候白眉遇見了老神仙,二人在一起坐以論道,談論天堂文學(暗指傳統文學),又談論天堂網絡文學,老神仙的一些論點是相當精彩的,比如老神仙說:“代聖賢立言的欲望最可怕不過,乃是一切偉大作家的天敵……有那麼多作家喜歡侃侃而談我的創作是為了向讀者說明一個什麼道理,這是下下品的作家。上品的作家啟發讀者;上上品的作家啟發讀者,而且自己也說不準能啟發出什麼來。”文章中的老神仙,當然是個子虛烏有的人,那些精彩的論點,實際上是俞白眉自己的觀點。采用的柏拉圖對話錄的方式。
在《網絡論劍之大夢先覺篇》中,俞白眉幽默詼諧的寫作風格已經初現端倪,該篇是一篇說理文,說的是網絡文學的現狀、網絡作家的存在和缺陷、網絡創作的突破口等等問題。但通篇文字見不到板起臉孔教訓人的痕跡,倒是有許多輕鬆調侃處常常讓人禁不住發笑,笑過之餘又不得不認真思考一些問題。在他接下來寫作的“網絡論劍”係列、《洪水退去之時》《尋常男女》等都保持了這種幽默詼諧的寫作風格,並且更加老練成熟,似有遊刃有餘的感覺。
小說《尋常男女》寫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些平凡的事兒:電視台做征婚交友的節目,單位上叫常山等幾個年青人去參加,在場麵上湊個趣。攝影機的鏡頭下,一群人模狗樣的尋常男女登場了。節目主持人明明沒多少文化,卻偏偏總愛拿《追憶似水流年》《戰爭與和平》等世界名著說事兒,常山想幽它一默,當節目進行到一半時,還沒配上對的女嘉賓們都有點著急了,一個金發的胖女子問常山的擇偶標準,常山嚴肅地回答了四個字:“色藝雙絕”後來又濃縮成兩個字:尤物。金發胖女子表情有些尷尬,可是又無可奈何……故事就這麼開始了,人物一個個陸續出場,李維、趙子安、黃躍、顧戈、盧曉童、段湘寧等,一群尋常男女的日常生活故事,一幅當今社會的世態風俗畫。該文沒有寫完,導致後麵經常有人問作者結局如何。
俞白眉為文,追求生動有趣,關於文學的趣味,他曾說過這樣的大白話:“希望自己寫的東西首先要能讓人看下去。”多年來,文學一直過於強調教化功能而忽視和貶低了文學的娛樂趣味功能,俞白眉則站出來說:“如果我覺得此處有趣味,我就有權在這個地方疏離主題給大家表演一下這個趣味。我能這麼理解,說明我向來拿主題不太當回事。”他在《網絡論劍之刀剖周星馳》中表現出來的戲謔和顛覆,對周星馳電影無厘頭語言風格的刻意模仿,都說明了這一點。這樣的叛逆精神,是許多網絡寫手所具備的,體現在俞白眉身上的隻不過更加明顯罷了。【4】
網絡文學評論家元辰曾在青青草論壇發過一張英雄貼,在那個標題為《想清楚和說不明白》的貼子裏元辰評論道:“俞白眉一肚子故事不錯,駕馭文字的能力不錯,語體變換的能力不錯……他的長處正在於著力尋找傳統與創新的契合點,不斷轉換角度、語言、敘述方式,尋找心靈對話的切入點。他給我的是一個鮮活的江湖頑童形象,而不是一個功成名就的大俠。”
還有評價更高的:俞白眉——真正的網絡文學大家。俞白眉作品才是中國網絡文學金字塔上的精髓之作,代表了中國網絡文學的最高之大成,至今都無人能夠企及。
俞白眉的與眾不同在於他從一開始起就以自我意識為中心構建寫作格調。他拒絕一出世就以迎合大眾趣味為出發點寫作,他試圖盡力在作品中能處處體現自己的思想和對世界認知過程。他渴望肯定某些東西,又往往懷疑和否定這些東西。他的文風尖銳直接,毫不客氣,懷疑一切,審視一切。在俞白眉的文字世界裏,時而是彷徨,時而是呐喊;時而是猶疑,時而是不定。生存還是毀滅,這樣的終極話題對於他來說似乎才是永恒。在他的筆下你能讀到當代人那種血淋淋剝皮剜肉式的痛苦快感。
在他的世界中有時頂禮膜拜一些東西,有時偏又要跳出來親手打碎這些東西。他喜愛武俠和金庸,最後卻又不惜身體力行的站出來告訴大家:武俠是虛無讓人難以信任的。他喜愛王朔,有時卻又連他一塊兒給否定。他喜愛傳統的一些舊秩序,卻又往往是這些舊秩序的最大破壞者。他喜愛新鮮事物和叛逆,最後卻又無情的一並給丟棄掉。他自戀,但更多的時候是連自己一並懷疑和否定。【5】
也許網絡的嬉笑怒罵更適合他,但這些養不活他,所以他離開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