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風雨(3 / 3)

“別耍貧嘴了。這位小文工程師可是縣長請來的鐵礦專家,縣裏的高爐能不能點火,全憑他一句話。”

“科長別逗我了,我還是中學生呢。”

說笑著,他們一行人就開始上山。

有多少村民跟在後麵,文國璽全然沒有注意到。他開始思考和搜索,科長不吭聲,別人誰也不敢說什麼。

他一邊看山勢、岩石,一邊回憶媽媽給自己講過的知識。功夫不負苦心人,天黑前他終於找到了鐵礦的原生礦。

這條礦脈寬度不過2米,長度大約50多米,兩頭延伸的細縫有1公裏長。小文認為,礦脈向下是會膨脹的,露出地麵的也許隻是一隻“大盤子”的頂部邊緣。但他不敢把這個想法說出來,生怕自己判斷有誤。他隻是對科長說:“從看得到的礦石露出點挖下去,可能下麵還有。”

科長興奮不已。天完全黑了,吃過晚飯,點起油燈,科長連茶也顧不得喝,就給縣領導寫信。第二天,當他們驅車前往小劉莊的時候,縣裏不知從哪兒弄來那麼多青壯勞動力,風風火火地,就在礦脈上挖開了。

小劉莊的情況和大汪村不一樣,但科長看不出來,跟在小文後麵又不好意思問。小文問明送到縣裏去的礦石是從半山腰上打下來的,就讓人直接帶到了那兒。

這山腰上有好大一塊地方寸草不生,一片赭黃色。這岩石很容易碎,隨手撿兩塊,兩手分別拿著,互相碰一下,就掉下不少黃色粉末。小文想來想去,好像媽媽也沒有教過自己這是怎麼一回事。他的沉默不語使科長感到困惑,不得不問道:

“這是鐵礦嗎?”

“這是鐵礦,可是含鐵量太低,送進高爐煉鐵劃不來。”

“那你說怎麼辦?”

“我們取些樣品回去化驗一下,看看裏頭除了鐵還有沒有別的更值錢的東西。”

“那還能有啥?能有金子?”

“這我可不敢說。大自然神秘著呢!我所學的,不過一點皮毛。”

科長想,有大汪村一個鐵礦,就夠小高爐吃喝的了。小劉莊既然含鐵量低,不開也罷。於是就依小文取了幾塊石頭帶回縣裏去了。

有了鐵礦石,又從鄰縣弄來焦炭和石灰石等配料,請來冶煉師傅,縣裏的小高爐終於點火了。

當全縣開萬人大會慶祝第一爐鐵水順利出爐的時候,科長再找小文,小文早已不知去向。

他開著車再次找到學校,校長和教導主任熱情地接待了他。問起小文來,校長說,他缺了一個多月的課,現在不知躲到什麼地方補課去了。他說要在半個月的時間裏上完一個半月的課程,趕上學校的正常進度,不允許有任何幹擾。

科長感歎地說:“這小鬼真是個謎。”

1960年,當文國璽高中畢業的時候,小劉莊的鉛鋅礦已經由國家正式開采了。發現鉛鋅礦的線索就是根據小文送去化驗的“鐵帽”樣品。這件事不知怎麼讓北京地質學院的一位教授知道了,於是他找到小文的母親,要求她把孩子送到北京地質學院去。

母子倆在商量的時候,媽媽說:“國璽呀,媽媽真離不開你。可是想到你爸爸一輩子為之奮鬥的事業,媽媽還是希望你到北京地院去。你說呢?”

“我也舍不得離開媽媽。但一輩子守在媽媽身邊我可能永遠長不大。”

他們把自己的決定告訴教授,教授知道他們是文老先生的親人,心中更是激動萬分。於是,文國璽成為北京地質學院的高材生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