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大道上所設的驛站
步行信差以及支付經費的方法從汗八裏城有不少道路通往各省。每條路上,也可說,每一條大路上,按照市鎮的規劃,每隔大約二十五或三十英裏,就有一座宅院,裏麵設有旅館招待客人,這叫作驛站或遞信局。這些好看的建築物內有好些陳設豪華的房間,都用綢緞作窗簾和門簾,供達官貴人使用。如果是王侯在這些驛站上住宿,也不失體麵,因為無論需要什麼物品都可以從鄰近的市鎮和要塞那裏拿到,朝廷對於某些驛站總是經常的供給。
每一個驛站上都領有四百匹良馬,用來贈送大汗信使往來之用,因為所有的專使都有時會留下疲憊的坐騎,領走壯健之馬。即使在多山的地區,離大道遠,沒有村落,又和各市鎮相距特別遙遠,大汗也同樣下令建造同樣布局的房屋,提供各種必需品,並一樣準備馬匹。
大汗又規定人民移居這種地方,以便開墾土地,並保持遞信的差使,所以便形成了許多的村落。這種建設的結果,給來到帝國朝廷的專使和來往於各省和各王國的欽差,給予了很大的方便。大汗在治理這一切事務時候,表現得比其他所有皇帝、君主或普通人都要高明。
在大汗的全部疆土內,在遞信部門幹活的馬匹不下二十萬,而設備齊全的建築物也有一萬幢。這真是十分奇異的一種規定,因而在行動上也很有速度,幾乎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如果有人要問這個國家的人口,以及他們是用什麼維持這些驛站的數目,那麼,大家可以回答說,所有偶像崇拜者和薩拉森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娶六個、八個或十個妻妾,因此生下了許多子女。他們裏麵有些人有三十個兒子可以跟著他們的父親從軍。對於我們,每人隻有一妻,如果她不能生育,丈夫也不得不和她白頭偕老,所以被剝奪了繁衍後代的機會,因此我們的人口遠不及他們那麼多。
食物方麵他們也沒有匱乏之憂,因為這些人民尤其是韃靼人、契丹人和南中國蠻子省的居民多數以米、粟等東西來維持生活,這些東西的產量十分豐富。小麥的生產雖然沒有這麼豐富,不過他們不吃麵包,僅僅把它製成麵條或糕餅來食用。至於米粟等糧食,就要和肉一起煮成漿。他們的土地如果能耕種就沒有荒廢的。這些家畜繁殖很快,當他們出征時,幾乎所有都帶著六匹、八匹或更多的馬自用。從這一切情況上可以明白,他們人口眾多以及使他們可以準備如此豐富的食物的一些原因。
在兩所驛站之間,每隔三英裏的地方就有一個小村落,大概由四十戶人家組成。裏麵住著步行信差,也同樣為大汗差遣。他們身纏腰帶,並掛上一些小鈴,以便在較遠的地方就能被人聽到。他們隻要走三英裏路,這就表明從一個信差站到另一個,鈴聲就是他走近的信號,新的信差聽到鈴聲就馬上接上他的包袱立即出發。這樣一站一站地傳遞,特別迅速,在兩天兩夜之內,大汗就能接到遠處的事情。如按一般的方法遞送,則在十天之內也很難接到。當果子成熟的時候,早晨在大都采的果子,到了第二日下午就可拿給上都大汗的麵前了,雖然兩地的距離平時要走上十天。
在任何一個三英裏的站上有一個書記,主要將一個信差到來與另一個信差出發的時間記錄下來,每個驛站都是如此做的。此外,還有官吏每月到驛站來查看一次,以便考查他們的管理內容。所有失職的信差都會受到查辦。這些信差不但沒有一切捐稅,還能接受大汗豐厚的津貼。
養驛馬的所有支出並不需要直接撥款。旁邊各個城市、市鎮和村落必須提供馬匹,並且還要負責飼養。各城市的長官依據大汗的命令,指定精明的人去考察馬匹,保證居民私人所能供給的數目。各市鎮和村落也同樣根據居民的財力逼迫征收,所有居住在驛站兩邊的人都要捐助一定的份額。贍養馬匹的費用再從各城市上繳給大汗的稅收中減去。
不過大家都要知道,四百匹馬並不全部同時在驛站幹活,隻有二百匹馬放在站上供差一月,剩下二百匹馬在這個時候就放在草場上喂著。每到月初,這些馬又到驛站上服役,以前服役的馬則放回牧場,讓它們休養。全部的馬就這樣換著使用。
如果碰到河流或湖泊等地,而步行信差或驛卒又必須經過,那麼鄰近各城必須要拿出三四條小舟,以便隨時使用。如果是幾個月路程的荒原,又不能取得食宿,那麼荒原附近上的城市對於往來朝廷間的專使,則必須拿出馬匹和食物,以滿足他們和隨從的需求。但大汗對於這樣的城市會給予一定的獎勵。所有間隔大路較遠的驛站,他們的一部分馬匹就由皇家供給,而這個範圍內的各城市和市鎮僅需要提供剩下一部分就行了。
要是遇到某處一個首領發生叛亂,或者特別重要事變,必須要用一定的速度傳遞消息,那麼驛卒每日要奔馳二百英裏,甚至要奔馳二百五十英裏。在這個時候,他們拿著一塊刻有白隼的牌子,當成緊急和疾馳的符號。如有兩個驛卒一起,便在同一地點乘上良馬同時出發。他們將衣服捂住,頭上纏一塊頭巾,用最快的速度策馬奔跑。這樣連續奔馳,一直到下一個驛站為止,也就是到二十五英裏的距離為止,然後在驛站換上兩匹準備好了的壯大的新馬,片刻不停,馬上前進,這樣一站一站地換馬,直至晚上為止,便奔馳了二百五十英裏。
他們在極端緊急的時候,夜間也照樣策馬前行,要是沒有月亮,就由步行的人持燈奔跑,在前麵帶路,總是這樣一站一站傳遞下去。當然在夜間前行不能很快,因為步行的人畢竟速度有限。能承受這樣極度勞累的信差,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愛戴。
我們馬上要離開這個話題,說說大汗每年舉行的兩次恩典。
大汗對於各省饑荒和牲畜死亡的救濟
大汗每年都要任命使者到全國各地去考察,觀察他的百姓是否因為天氣太壞、風雨侵襲或蝗蟲以及其它天災人禍而形成收成欠佳。如果出現了這種事情,他不但不收這些百姓當年應交納的賦稅,而且還會從他的儲備糧庫中提供充足的糧食來贈送人民作為口糧和種子。
為了這個目的,在大豐之年,大汗特地宣布各省購買很多的穀物存放在儲備倉中,並同時命令收購和看護要認真仔細,以便做到放入三四年也不會變質。這些儲備倉庫聽從他的命令,隨時備有滿倉的穀物以備荒年之用。若遇上上述的荒年,大汗出賣穀物的價格,僅相當市場價格的四分之一。同樣,如果其它地區有牲畜多數的死亡,大汗就用從別處征收的什一稅,來幫助受損者。的確,大汗的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如何治理他的子民這件大事上,他努力使人民可以自食其力,並不斷提高他們的財產。我們不能不提到,大汗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全部馬群、羊群或其它家畜群,不管是個人或集體的財產,也不論它們的數目有多少,如果遭到雷擊,他在三年之內就不要這群牲畜的什一稅。比方一艘載著商品的商船遭到雷擊,他也免收拒絕該船和船上貨物的關稅。因為大汗知道,這種事情是不祥的征兆。他說,上帝對貨主已經表示了生氣,他不願讓遭神譴的財產放到他的倉庫。
奉旨在大路兩旁所種的樹木
大汗在設計帝國的時候還有另外一種措施,既可以裝飾風景,又極有實用價值。他下令在大路兩邊大量種植樹木,每株間隔不超過兩步。當這些樹木長大後,不僅在夏季可以享受清爽,而且在冬季下雪時也能起路標的作用。這些都給旅行者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使他們的旅途變得舒適而方便。隻要土壤恰當,一切大路上都要種植樹木。但如果道路不得不穿過沙漠或石山而無法種植時,大汗就規定將石塊堆在路旁,並豎起石柱,當成路標。
大汗還下令高級官員來檢察上述措施是否辦的順利,所有道路是否保養良好。大汗之所以要這樣,除了上述因素外,還有一點要補充的,那就是占星家告訴他說,隻要植樹的人都會使自己延年益壽。
契丹省釀製的酒
契丹省大多數居民所飲用的一種酒,是由米加上香料和藥材製造的。這種飲料——或可叫作酒——特別芬芳甘醇,他們完全相信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勝過它。這種酒清香爽口,如燙熱之後飲用,比其它所有酒都更易醉人。
契丹所掘的黑石可以用作燃料
契丹省的各地都發現了一種黑石。它從山中挖到,其礦脈橫貫在山腰中。這種黑石像木炭一樣方便燃燒,但它的火焰比木材還要好,居然可以整夜不滅。這種石頭,一定先將小小的一塊燃著,要不,並不會著火,但隻要燃燒,就會散出很大的熱量。
這個國內不缺少樹木,不過因為人們眾多,灶也就特別多,而且燒個不停,再加上人們沐浴很多,所以木材總是供不應求。每個人一星期至少要洗三次熱水澡,要是冬季,如果力所能及,他們又會一天洗一次。所有當官的或富人都有一個火爐隻給自己使用。像這樣大的浪費,木材的供給必定會感到不足,但是這種石頭卻可以獲取很多,而且十分便宜。
大汗對貧民的慷慨樂施
前麵已經說過,大汗給他的百姓發放許多的積穀,我們馬上將說到他對於大都的貧民的慷慨幫助。如果有哪個體麵的子民因遭遇不幸。由富裕而變成貧窮;或有某人因孱弱衰老,無法謀生或無法獲得食物,他知道這些後,就贈送給他們每年所要用的消費品。有一批官吏專管大汗的這一部分支出,並在一個衙門中辦理此事。全部貧民在一個規定的時期內,來到這些官吏麵前。他們拿出一種說明書,證實前一年所拿到的救濟品的數量,所以他們在本年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物品。
大汗也同樣給貧民送些衣服。他從羊皮、絲綢和大麻拿到的什一稅中拿出一部分,來供此用。他下令將這些材料在自己建造的工廠中織成各種各樣的布,汗八裏城的每一個工匠每十天必須在工廠中工作一天,作為替大汗服役。這樣織做的布料所做的衣服,將贈送上麵所說的貧窮人們,供給他們冬夏之用。他還給自己的軍隊預備軍衣,並在每一個城市都織就許多的羊毛布,這一切支出都是由當地所征的什一稅支付的。
向朝廷請求救濟的人很多
大家都知道,所有遵守原有風俗,還沒有投入偶像教的韃靼人,是不會向乞丐送些東西的。當一個窮人向他行乞時,他們就把他趕走,並說道:“滾開些,你責怪季節不好,這是上天留給你的呀。上天愛你要是像他愛我一樣,那麼他肯定會替你做好一切的。”
偶像崇拜者中的哲人,尤其是前麵說過的巴克西向大汗表示:幫助貧民是一種善舉,會得到神的讚揚。從此以後,大汗就在上述的事情上救濟貧民的窮困。所有向朝廷要求食物的人,都不會被製止。每天都有官吏提供二萬桶米、粟和稷。大家因為大汗對貧民有這樣可敬和驚人的義舉,都十分擁護他。
汗八裏城的占星學者
在汗八裏城的基督教教徒、薩拉森人和契丹人中,大概有五千名占星學者與預言家。他們的吃穿是由大汗發放的,正如大汗對困難的家庭一樣。而他們則可以因此繼續地研究法術。
他們有個人的觀象儀,上麵畫有星宿的符號、時間及四季的幾個位置。各派的占星學者每年要考查他們各自的圖表,可以確定天體的軌道和天體相互的位置。在這裏他們從每個符號的星宿軌上看到天氣的變化,以便預先說明每月的特殊現象。比方他們預言某月將出現雷鳴、暴風雨、地震;某月將有閃電和暴雨;某月將有疾病、死亡、戰爭、打架和陰謀等。
當占星學家在他們的觀象儀中看到某事件的預感時,便告示該事件將要出現;但同時表明,上帝可以隨意或多或少地轉換他們所記下的事件。他們把自己在一年中所推算到的種種事件寫在一塊正方牌上,賣給那些想知道未來的人,一個銀幣一枚。凡預言較準的人則被看成此道的高手,並因此受到尊敬。
如果有人因為懷有做大事的願望,或要到遠處經商,或者要開始其它工作,而很想知道以後的成敗如何,便來到這些占星學者那裏,講明他們自己要做的事,詢問屆時的天意怎樣。因此占星家告訴他說,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他必須先說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時,等占星學者或算命者了解了這些詳情後,便進一步推斷他的星宿和所問的時間的天體方位是否對應。根據這種對比,就可判斷所問事業是否順利。
人民必須了解,韃靼人是用十二年一輪回來計算時間的;第一年以獅命名,第二年是牛,第三年是龍,第四年是狗,如此這般,一直到十二年所有排完為止。因此當一個人被問及出生何年時,他總是說生於屬獅的某月、某日、某時、某刻。這全部都由他的父母清楚記載下來。他們在十二年的周期結束後,又回到第一年,這樣周而複始,重複計算下去。
韃靼人的宗教及他們對靈魂的看法與風俗
前麵已經講述,韃靼人都是偶像崇拜者,各個都有一張神像圖,高高地貼在本人房中的牆壁上。圖上麵有一個名字,是用來代表在天上的神靈的。他們對這個神靈天天焚香膜拜。他們首先雙手前拱,然後跪下叩頭三次,禱告神靈賜予他們智慧和健康,除此之外,他們對上帝沒有所求。在天神之下,他們在地板上建造了一個雕像,叫納蒂蓋(Naligay)。他們相信他是管理地上一切事物,或看護從土地中生產物品的神。他們替納蒂蓋配上妻子兒女,也一樣對他焚香、拱手、叩頭,向他禱告的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養兒生子等一些的事情。
他們認為靈魂不滅。他們相信:當一個人死去,他的靈魂就會進入另一個物體中,還要按照這個人生前的善、惡來決定他的以後是好是壞。如果他是一個窮人,而且行為高尚,那麼他第一次將出生於一個有體麵的婦女,再生出來後就變成了一個有體麵的人;第二次則投到一個有錢人的家中,當做一個貴族;這樣在人生的階梯上不斷提高,一直到與神融合一體為止。反之,比方他是一個有體麵的人的兒子,而行為卑鄙,那麼他的下一世將變成一個村夫,甚至成為一隻狗,並且還要不斷下降,愈降愈低。
他們說話時的語言十分謙恭,他們互相問候,滿麵笑容,彬彬有禮,表現得相當有教養。飲食方麵他們也特別講究幹淨。他們對父母表示非常的尊敬。如果有一個兒子對爸媽怠慢無禮,或在必要時不承擔照顧父母之責,那麼,便由一個公堂來處罰這種不孝之罪。
犯有各種罪惡的罪犯先被捕入獄,然後判以絞刑。那些坐牢三年——這是大汗所計劃的普通監禁之期——的人,在他刑滿到期時,就會在他的側麵頰上刻下一印,以便不同於其他人。
這個國家的人民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民都要嗜賭,現在的大汗不許一切種類的賭博和其它詐騙方法。他在製約人們幹這種行為的一道上諭中說:“朕以刀劍之力,征服了你們,你們的全部財產都是朕的。如果群眾賭博,就是以朕之財產來尋歡作樂。”但是他並不因為具有一些權力而強取豪奪。
至於每個有地位的人,覲見大汗時,所規定的禮節製度,我們不應該略去不談。當他們靠近大汗的居所,還有半英裏路程時,為展現對聖上的敬意,就表現出一副卑恭肅靜的樣子,不敢有絲毫的喧嘩之聲,也不敢高聲大叫,甚至不敢大聲說話,害怕聲音傳到遠處。所有有職位的人都隨身帶著一個吐痰用的小器皿。當大汗在殿中時,沒有人敢在地板上吐痰。等到覲見結束,大汗設宴慶祝,朝覲的人又馬上按規定自行攜帶一雙白皮製的細致長靴,還要入殿前將走過路的靴子交給仆人,穿上這種白長靴。之所以要繼續這種習慣,是為了不弄髒那些用金銀線繡成的並具有各種色彩的美麗地毯。
契丹的其它地方與永定河及其橋梁
我們在敘述了大汗的政府、契丹省的治安、汗八裏城大汗的寬宏大量等事件之後,現在將進而講解帝國的另外部分。你們應該知道,大汗曾任命馬可到帝國的西部出任專使。他走出汗八裏後,向西方前進,足足走了四個月。我們馬上要將他在來往途中看到的一切事件講述出來。
走出都城十英裏,來到一條叫白利桑幹河(永定河)的邊上,河上的船隻載運著大批的貨物穿梭往來,十分忙碌。這條河上有一座十分美麗的石橋,在世界上可是無與倫比。此橋長三百步,寬八步,就算十個騎馬的人在橋上齊步而行,也不會覺得狹窄不便。這座橋有二十四個拱,由二十五個橋墩支撐著,橋拱與橋墩都由弧形的石頭砌成,展現了高超的技術。
橋的兩邊用大理石片和石柱各建了一道短牆,氣勢十分宏大。橋的上升處比橋頂略寬些,隻要一到橋頂,橋的兩側便變成直線,彼此平行。在橋麵的拱頂處有一個寬廣的石柱立在一個大理石的烏龜上,挨著柱腳處有一個大石獅子,柱頂上還是一個石獅。橋的傾斜麵上還有一根刻上石獅的美麗的石柱,這個獅子離前一個獅子一步半,全橋各柱之間都鑲上大理石板。這與石柱上那些細致的石獅,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些短牆是為了阻擋旅人偶然失足落水而建造的。
涿州城
通過這座橋,向西前進三十英裏,經過一個有不少壯麗的建築物、葡萄園和肥沃土地的城市,到達一座富饒的大城市叫涿州,偶像崇拜者在這裏建有大量寺院。
這裏的居民多數以商業和手工業生存,他們製造金絲織物和一種非常精美的薄綢。這裏還有許多大旅館供體麵的旅客吃住。
離城一英裏,才到大路的分岔處,一條向西,一條向東南,向西的路路過契丹省,向東南的路直達蠻子省。從涿州城向西走十日,通往契丹,到達大因府,沿路經過許多繁華的城市和要塞。這裏的生產業與商業十分興盛,而且有許多葡萄園與耕地。契丹人生活的地區不生長葡萄,所以都從這裏運去。這裏又有不少桑樹,桑葉可供居民養蠶並獲得大量的絲。這個地區的很多居民與附近無數市鎮有著頻繁的往來,所以可以在居民中間傳播習俗。一些商人不斷地往來於市鎮之間,每逢各市鎮定期的集市,他們就把商品由一個城市運到另一個城市。
大同府
在前麵講到的十日路之外,再走五日,據說還有一座美麗的大城市,叫大同。大汗狩獵的地方就一直延伸到這裏,在這個範圍以內,除掉皇家的王公和在大鷹師處登記的人外,沒有人敢打獵。如果超出這個界限,一切有官位的人都可以隨便行獵。
不過大汗很少來此一帶遊獵,所以,許多野獸,尤其是兔子,繁殖得極多,有時甚至將省內所有生長的穀物都弄壞了。大汗知道這個消息,便率領整個宮廷人員前往狩獵,最後滿載回來。
這裏的商業非常發達,各種物品都能生產,尤其是以武器和其它軍需品見長,它們從這裏直接交給皇家衛隊使用,特別方便。葡萄園為數甚多,所以可以出產很多的葡萄。其它果實也很多,桑樹及養蠶業也很發達。
走出大同府,向西走七日,經過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這裏有許多城市和要塞,商業和製造業特別發達。這裏的商人覆蓋全國各地,獲得巨大的利潤。穿過區域後,到達一個很重要的大城市,稱為平陽府,城內也有許多商人和手藝工人,絲的產量也很高。不過,我們對這個城市就不再多說,在進一步講明開昌府這個著名的城市之前,先講講一個名叫泰津的壯麗城堡。
泰津堡
在平陽府的西方有一個漂亮的大要塞名叫泰津,據說是在很早的時代,由一個叫作金王(The Golden King)的君主創立成的。在這個要塞的城牆內有一座裝飾美麗莊嚴的王宮,所有古代掌管這裏的著名王公的肖像都擺放殿中,構成了一個特別莊重的紀念館。
現在來說一說曆史上關於這個金王的介紹。他是一個很有實力的君主,宮廷中養著許多極漂亮的女子,供他差遣。當他要到王宮每地行樂時,就由這些女子拖車。車的重量很小,所以她們完全可以勝任。她們隻是替他服務,凡是能夠增加他的舒適或高興的事,全都一一照辦。他在政府中非常有地位,在統治上也是恩威齊用的。
據當地的人們說,這個城堡十分堅固。但是,金王的王國是王罕的封區,因為他妄自尊大,因此時刻想要背叛王罕。王罕聽說這件事後,十分著急,但因為這個要塞十分堅固,不能進行正麵拚殺,所以這種事態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來他的隨從中有十七個騎士來到他的麵前,說明他們願意去將金王生擒活抓來。王罕答應事成之後一定給予重賞,這使他們歡欣鼓舞起來。
因此這十七名騎士離開了王罕,投奔金王。他們說自己是從遠方而來,願為他效命。他們在效勞期間盡忠職守,既吃苦又勤勉,受到了新主人的信任,得到了極大的恩寵。
有一天,金王出獵,跨過一條河,和沒有過河的隊伍暫時分開了。這些騎士看見時機已到,完全可以實行他們的計劃,於是馬上抽出劍來包圍了金王,逼迫他來到王罕的勢力範圍內,使他不能得到自己隊伍的任何幫助。
王罕對俘虜金王的待遇
當他們到達王罕的國家時,王罕通知他的俘虜穿上最卑賤的衣服,並為了特別侮辱他,專門派他去看管禽獸。
金王在這種可憐的處境下度過了兩年,而且一直被嚴密監視,不能逃走。等兩年過後,王罕通知將他帶到自己的腳下。金王誠惶誠恐地擔心自己將會被處死,但事情正好相反,王罕在下令他不得妄自尊大和驕矜後,就寬恕了他,並下令讓他重穿君主的衣服,又用一個很莊嚴的衛隊送他歸國。從那以後,金王就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忠貞,並且與王罕總是友善相處。以上所述就是傳說中有關金王的事跡。
壯麗的喀拉摩拉河
走出泰津要塞,向西走二十英裏,看見一條大河,叫喀拉摩拉河(黃河)。此河既深且廣,因此無法在上麵建造一座結實的橋梁。這條河一直向東流入大海,河的附近有許多城市與城堡,裏麵住著很多的商人,從事大量的貿易。鄰河的區域出產薑和大量絲綢。
這裏的鳥雀多得令人不能相信,特別是雉,一個威尼斯銀幣可買三隻。此外還生產一種大竹,有些竹子的周長有一尺,有些甚至有一尺半,當地的居民將竹子用作生活的每個方麵。
過了這條河,再走三天,來到一座稱作開昌府的城市,這裏的人們是偶像崇拜者,他們所管理的商業範圍超級廣泛,並從事各種生產業。這裏出產很多的絲、薑和我們的世界幾乎沒見過的許多藥材。他們編織金絲的織物和各種綢緞。我們在下麵將要談到京兆府省的京兆府城。
京兆府城
離開開昌府,向西走八日,依次看到許多城市和商業市鎮,經過一些果園與耕地。這裏有繁多的桑樹,十分有利於絲的製造。居民大多崇拜偶像,但還是聶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土庫曼族人和薩拉森人。
這個地區的野獸能帶給遊人一個很好的遊獵機會,這些鳥雀也足夠人們射取。
走了八日後,就抵達了京兆府城。這個城市是一個擁有強大勢力的大王國的都城,是許多君主的居住之所,該城以製造武器盛名。大汗現在將這裏的領導權交給他的兒子忙哥剌(Mongalan),讓他負責看管。
這裏是一個大商業區,以製造業出名。盛產生絲、金絲織物和一些綢緞,軍隊想要的各種物品也同樣能夠生產。各種食物也都非常豐富,並能用中等價格購得。人們大多崇拜偶像,但也有些基督教徒、土庫曼族人和薩拉森人。
離城五英裏的一個平原上有忙哥剌的一座壯麗的王宮,王宮內外有許多泉水和小溪流淌。此外還有一個好看的花園,周圍高牆環繞,上麵還有牆垛。花園占地達五英裏,園中畜養著種類繁多的野獸與禽鳥,用來供君王開心。花園的裏麵是寬敞的王宮所在之處,王宮的幹淨與美麗無以複加。宮中有許多大理石設立的大殿和房間,裝飾著圖畫,金箔和最好看的天藍色。忙哥剌能夠繼承父誌,用合理的手段治理國家,所以得到人民愛戴。他也擅長打獵和放鷹。
契丹與蠻子的疆界
從忙哥剌的住地向西走三日,經過許多美麗的市鎮和城堡,這裏的人們以工商業為生,並生產大量的絲。走完三日後來到一個山穀地帶,這就是漢中。
不過,這一帶並不缺少居民,他們欣賞偶像,從事農耕。這裏大多是歸森林地帶,所以他們還靠打獵為生。森林住著許多野獸,如虎、熊、山貓、黃鹿、羚羊、赤鹿還有其它許多動物,這能夠使居民獲得很好的收入。這裏整個的長度有二十日的路程,所有路程都是在大山、峽穀和樹林中,但沿途有一些市鎮,這能給遊客很大方便。
蠻子省
這樣向西走二十日,途經一個地方叫阿克八裏蠻子,含義是指“蠻子境內的白城。”這裏表層平坦,人口眾多,居民以商業和手工業生存,還出產許多的薑。商人將生薑帶到契丹全省各處,獲得豐厚的利潤。這裏還盛產小麥、米和別的穀類,價格也特別便宜。
這個平原上人煙很多,繼續向西走兩個驛站後,又會碰到山穀和樹林。再向西走二十日,又能夠看到人煙,他們全部是偶像崇拜者,以農產品和獵物維持生活。這裏除出產上麵敘述的各種野生動物外,還有大批的麝。
成都府省與大江
在山區中走過二十個驛站的路程之後,到達蠻子省裏麵的一個平原,那裏有一個區域叫成都府。它的省城是一座漂亮的大城,也用同一個名稱。以前,這裏是不少有財有勢的君主的駐紮場所。城的周圍有二十英裏,但現在該城分裂如下:
死去的老國王有三個兒子,他想著在自己死後,他們都能執政,於是他將全城劃成三個地區,城市雖然是由一個城牆環繞,但內部已經用牆劃分開了。
這三兄弟也就都變成了國王。他們父親的疆域一直就十分廣闊富饒,所以他們各自分得很大的一部分。但自從大汗掌握此地後,便除掉了這三個國王,並將他們的錢財收歸己有。
有許多大川深河發源於很遠近的高山上,河流從各個方向圍繞並穿過這座城市,供給該城需要的水。這些河流寬達半英裏,有些寬兩百步,都很深。城內有一座大橋穿過其中的一條大河,從橋的一端到另一端,兩邊都放一排大理石橋柱,支撐著橋頂,是木質的,鑲嵌著紅色的圖案,上麵還鋪著瓦片。整個橋麵上有許多精細的小屋和鋪子,買賣眾多的貨物,其中有一個較大的建築物是收稅官的住地。隻要經過這座橋的人都要交出一種通行稅,據說大汗每天隻從這座橋上的收入就有一百金幣。
這些河和城外的各支流合成一條大河,稱為長江。此江的水道在東流入海之前,估計有一百日的路程。
在這條江的兩旁和附近的地方有不少市鎮與要塞。江中的船舶川流不息,運載著大量的貨物,來往於這些城市。省中人們是偶像崇拜者。走出這裏後,一半沿著平原,一半穿過一些峽穀,走五日,可以看見許多好看的住宅、城堡和小市鎮,居民以農業維持生活。城市中有各種生產業,特別是能織出漂亮的布匹、縐紗及薄綢。這個地方和前麵敘述的各地區相同,是虎、熊及其它野獸相處之所。到了第五日晚上,就走到了西藏的荒原。
西藏省
當蒙哥汗到西藏省來征戰的時候,這裏特別荒涼。在二十日路程的相隔中,隻能看見很多市鎮和城堡的廢墟。因為人煙不多,各種野獸,特別是老虎成群結隊,出沒無常,使得商人和一些旅客在夜間都有很大的危險。
商旅們不僅攜帶糧食,並且在到達投宿地後,還一定極其小心,就用以下的防禦措施,以保護他們的馬匹不被吞噬。在這個地方,特別是在各條河的旁邊,有很多竹子,高約十步,周長三手掌,各節的距離也長三手掌。旅客們將幾根青竹弄到一起,到了晚上,放在他們營地的旁邊,點起火堆,用火燒它們。火的熱力足以使竹節爆開,發出一些聲音。這種聲音估計可傳到二英裏以外,野獸聽了特別害怕,於是紛紛跑掉。
商人們還得帶些鐵銬鎖住馬腿,要不,馬被這種聲音所驚,也會脫韁而逃。有許多人如果沒有采取這種防禦方法,所以白白丟掉了自己所帶的牲畜。就這樣走二十日,路經一個荒原,既沒有旅館,也沒有食物,可能三四天才得到一個機會,填補一些必需品。商旅們走到這段路程的最後,才能看見有幾個的城堡和武裝的市鎮聳立在岩石的高處或山巔上。此後,才漸漸進入到一個有人煙和耕作的地方,而不再有猛獸追吃的危險了。
這些地方的人民不喜歡娶保持童貞的青年女子為妻,她們必須在婚前與許多男人交合過,才算過關。這種難看風俗的盛行,隻能說是隨便崇拜偶像的結果。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是神所喜愛的,並且相信一個沒有男伴的女子是沒有價值的。
因此,要是商旅的駱駝隊來到,等到他們搭好帳幕想要過夜時,那些有女兒待嫁的母親就帶著自己的女兒來到這裏,希望生客接受自己的女兒,並且在此地居住時,與她長期相處。一些很漂亮的女子自然會被看上,但其餘的便不免失望回去了。被選中的女子與旅客住在一處,一直到他們走了為止。臨行時商旅會把這些女子送還她們的母親,從不希望帶她們同行。不過她們所希望的,也不過是商人能給些裝飾品、戒指或一些紀念品,讓她們帶回家中。
她們將全部的裝飾品都戴在脖子上或身體的各個部分。凡贈品數目最多的女子,就被看成最惹男子關心的人,因此最受求婚的青年男子的追捧。在婚嫁之日,她將這些贈品擺放出來,她的男人就相信這是他們的偶像使她能討好於男子的證據。但是婚後,她就變成了人家的老婆,無人再敢侵犯。這種規矩是不會破壞的。
這些崇拜偶像的人奸惡狠毒,並不把搶劫當作一種罪惡。他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盜匪,而且他們還靠獵取禽獸和摘些水果維持生活。
這裏出產麝,而且數量很多。麝每月分泌一次麝香,和前麵已說過的相同,在它的近臍處聚集一種膿腫或癤子,裏麵全是血液。這種動物隨處可見,所以麝的香氣四溢,充滿整個城市。在本地的語言中,這種動物被叫做穀得利(Cudderi),是用狗去抓捕的。
這裏的人民不用錢幣,大汗的紙幣也不用,他們把鹽用作通行貨幣。他們的衣服樸素,是用熟皮、生皮或粗布縫造的。他們的語言是這個附近蠻子省的西藏省所特有的。
關於西藏更進一步的討論
西藏最早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國家,因此被劃分為八個王國,擁有不少城市和城堡。它的境內有很多河流、湖沼與山嶺。每條河中有很多的金沙。這裏的珊瑚的需求量挺多,婦女用它來作項飾,並且還用它來裝飾偶像。駝毛布和金線布都可用來織造。這裏產藥材,但卻從未運到我們的國家。
在這些人民中,可以找出最好的巫師。他們會用巫術,能變出許多奇怪和虛幻的東西,都是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他們可以帶來暴風雨,並加以閃電雷霆,他們還能夠表演其它許多奇事。
總的說來,他們是一個窮困的民族。他們的狗和驢子一樣大,極為強健而凶猛,可以獵取任何野獸,特別是抓捕野牛。有些最好的蘭隼在這裏生存,還有一種薩克爾隼,飛行特別迅速,土人習慣帶它一起狩獵。
和前麵所說的其它所有王國和省份一樣,西藏省也歸大汗。它的附近是建都省。
建都省
建都是一個位於西方的省份,最早受它自己的王公的領導,但自從歸入大汗的規劃以後,就受大汗所任命的長官的處理。但是我們不要相信建都是在亞細亞的西部,隻不過由於我們從東北方走來,所以它就好像處在西方。建都境內有一些城市和城堡,省會位於省的入口處,也叫建都。在它的旁邊有一個大鹹水湖,出產珍珠,顏色潔白,但不是圓形。珍珠產量相當豐富,如果大汗能讓每個人都去采集珍珠,那麼它的用途必定變得微不足道,所以隻有得到特許的人,才能做捕魚采珠的工作。鄰近有一座山,生產綠鬆石,同樣,沒有得到大汗的同意,這種礦同樣不能開采的。
這裏的居民有一種可恥可憎的風俗。所有來這裏的旅客和他們的妻子或姐妹發生過關係,他們毫不為恥。相反,當生客來到時,每家的主人一直設法把他們中的一個帶來家裏。並把家中的全部婦女都托付給他,讓他作臨時的主人,自己反要離家出走。當生客在家時,男主人總是在窗台上作一個標記,如把他的帽子或其它東西放在上麵。當這種記號存在的時候,做丈夫的就留在外麵,不回家來。這種習慣盛行於全省。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出於敬奉他們的偶像。他們相信,對旅客如此和善的做法,可以得到神的幫助,從而獲得五穀豐登的祝福。
他們所用的貨幣,其做法如下:將金子熔成小條,不經過什麼鑄造,就按重量使用。這是他們較珍貴的貨幣,不過麵值較小的,製法卻有所反差。因為這裏有許多鹽井,所以當地人們就從鹽井中取出鹽水,用小鍋把水煮出鹽。當水開了一小時後,就會變成糊狀,到時把它製成小餅,價值二便士。這種小餅下平上凸,扔到近火的熱瓦上,很容易幹燥。這種鹽幣上印有大汗的標記,不是他任命的官吏,禁止鑄造。像這樣的八十個鹽餅就能換一個金幣。但是當商人們將鹽餅拿回山中和其他遊客很少到的地方時,按照土人的落後及相隔市鎮與安居本土的程度,可用六十、五十,甚至四十個鹽餅換取一個金幣。
這些商人還同樣在上麵敘述的西藏省的多山地區和其它區域進行交換。鹽幣在那裏也是通用的。商人們從那裏收到的利潤特別大,因為這些土著人的食物中隻需鹽,並認為食鹽是必需品。而城市的居民隻用鹽餅破損的小塊用在吃的中,至於整個鹽餅則用來貨幣流通。
這裏也有許多的麝,所以麝香也很多。同時湖中還有各種魚類。除此,如虎、鹿、大鹿和羚羊也都是當地的特產,還有許多各樣的鳥雀數量也很多。不過這裏的酒,則沒有由葡萄釀成的,而是由小麥、米和香料製成,確為佳品。
這個省區也都是出產丁香。丁香樹較小,它的枝葉與桂樹相同,不過較長、較窄。丁香樹的花,白而小,和丁香本身相同,但一成熟,就成為暗色。薑也是這裏的盛產之一。最後這裏除了盛產一些藥材外,肉類也特別豐富,隻不過沒有多少能拿去歐洲。
走出建都城,向本省附近的邊界走十日,沿途中可見許多好看的住宅、防地以及捕獵禽獸的區域。居民的風俗習慣和以前描寫的一樣。第十日的夜裏,就到達一條大河叫不魯鬱思,這是這裏的天然疆界,出產很多的金沙。該河直接流入大海。這條河沒有值得關注的地方,所以就不多說了,現在我們要說到哈剌章省。
哈剌章省及省會押赤
渡過上述的河後,便來到哈剌章省。這個省地域很大,所以分成了七個行政地方。該省位於西方,人們是偶像崇拜者,都歸大汗的版圖。現今大汗讓自己的兒子也先帖木兒做這裏的皇帝。他是一個富有、寬宏而有力量的親王,天性聰明,道德很好,所以他的統治特別公正。沿河再向西走五日,經過的地區人煙很多,並有許多城堡。人們以肉類和水果維持生活。他們有自己的一種奇怪的語言,而且很難學會。在這裏養育著最好的馬匹。
到第五日晚上,便到達省會押赤,這是一座宏偉富饒的大城市。城中有很多的商人和工匠。居民成分也很複雜,有偶像崇拜者、聶斯托利派基督教徒、薩拉森人還有伊斯蘭教徒,不過偶像崇拜者的人數最多。這裏盛產米、麥,不過人民認為小麥製成的麵包有害健康,因此不吃麵包而吃大米。他們還用別的穀類放些香料來釀酒,釀出的酒清澈好喝。至於貨幣,是用海中的白貝殼充當,這種貝殼也可造出項鏈。八十個貝殼可變成一個銀幣。這裏有一些鹽井,居民所用的鹽都來自這裏。鹽稅是大汗的部分收入。
土人不會把自己的妻子與別人通奸當作是一種羞辱。這裏有一個大湖,方圓近一百英裏,養著各種魚類,其中有些魚的外形頗大。
這裏的人們有生吃禽鳥、綿羊、黃牛和水牛肉的風俗。他們是用下列方法保留生肉的:將肉切成小塊浸在鹽水中,再入上幾種香料,這是上等人的方式;至於較窮困的人,則將肉切碎後,浸在大蒜汁中,然後取出食用,其感覺好像烹調過的一樣。
哈剌章省的另一部分
走出押赤城,向西走十日,可到達哈剌章省的一個重要城市,這裏也隸屬於大汗,由他的兒子忽哥赤(Kogatin)在此行使皇家的權力。該處的各個河道都出產金沙,金沙有的是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有的則是大量堆積在一起的。山中存著豐富的金礦。因為黃金儲量很大,所以一個金幣僅可兌換六個銀幣。居民也可以用貝殼當做貨幣,不過這不是由本地出產的,而是由印度輸入的。我在前麵已經講明,這些人們是從不娶處女為妻的。
這裏還盛產蛇和巨蛇(鱷魚)。巨蛇體長十步,整體長達十手掌,靠近頭的地方有兩隻短腿,每隻腿上有三個爪子,眼睛比四個便士還要大,閃閃發光。兩顎很寬,可以吞下一個大人,牙齒大而尖硬,它們的整個體形十分嚇人,無論人或其它動物,隻要接觸它們,沒有不感到害怕的。其它蛇類體積較小,僅長八、六或五步。
獵捕巨蛇的方法是這樣的:巨蛇害怕白天太熱,所以隻呆在洞中,到了夜間,才出來覓食。不管是什麼動物,隻要被它遇見,它都會擒而食之。吃飽後,它還會爬到湖邊、井邊或河邊飲水。它們的身體很重,隻要它沿岸走動時,便會留下一道很深的痕跡,好像一根很大的木材在沙地上拖過一樣。當捕蛇的人發現它們經常經過的地方後,便將幾根木條插入土中,再在木條上麵裝上尖硬的鐵矛,而後用沙子蓋上,不露出任何馬腳。當巨蛇爬過這些常走的道路時,便會被這些武器傷害,並且很快死去。
烏鴉知道巨蛇死後,便會噪聲大作,這就是捕蛇者的信號。他們會立刻跑到這裏,將巨蛇皮拔開,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到巨蛇膽,它在醫藥上具有很大的作用。如被瘋狗咬傷,要把將一便士重的膽汁摻入酒中服下,可以治痊;孕婦臨盆時,它還可用為催生劑;將一點的膽汁塗治麵皰、膿皰或其它疹類,可使之立即消除;對於治療其它許多病痛,此物也很好用。
這種巨蛇的肉售價也昂貴,因為人們認為它的味道比其它肉類要鮮美,因此都視其為珍品。這個省區的馬相當肥大,它們在未長大前就被送到印度出售。人們喜歡將馬的尾巴切去一節,所以一方麵可以免去尾巴向兩邊晃動,另外留下的也可以向下垂直,他們認為馬行走時尾巴左右搖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人們騎馬時使用長馬鐙,同法蘭西人相同。而韃靼人和別的人使用的全部是短馬鐙,所以當他們射箭時,可以在馬背上站起來。這裏的人用水牛皮當成全副甲胄,所用的工具是矛、盾和弓矢。他們的每個箭頭都是有毒的。
有一群人,特別是那些心懷鬼胎的人,身邊常揣著毒藥,隻要有被捕和受苦刑的危險時,就服藥自殺。有人講給我,這是千真萬確的真事,他們寧願毀滅自己,也不願受任何折磨。但是他們的統治者知道了這種詭計,時常準備狗屎,強迫服毒的人吃下,以引起嘔吐,將毒藥吐出。這樣的一副解毒劑是隨時準備用來對付那些可憐蟲的計謀的。
在他們受大汗統治前,有這樣一種殘暴的習慣:如有素質高尚、機智堅強的人偶然投宿到他們的家中,他們便會在晚上將這個人殺死。這其實不是謀財害命,而是他們想讓才智雙全的死者的靈魂留在自己的家中,使他們的所有事業興旺發達。因此,能在這種風俗中,占據一個貴人靈魂的人,都被當作幸運者,而一些人卻因此喪失了自己的生命。但自從大汗開始統治這個地區以後,就采取種種手段來除掉這種可怕的習俗。因為實行了嚴酷的懲戒,這種風俗已不複存在了。
匝兒丹丹省和永昌城
從哈剌章省西行五日,便就有了匝兒丹丹省,此省歸於大汗的版圖,省會為永昌。這個範圍的貨幣是黃金,有時可以是貝殼。一盎司金子可兌換五盎司銀子,一薩吉金子兌換五薩吉銀子。原來這裏多是黃金,但卻不產銀礦,因此所有向這裏販入銀子的商人都能獲得很好的利潤。
這個省區的居民有用薄金片裝飾他們牙齒的行為。這種裝飾物依據牙齒的形狀鑲得十分巧妙,可以永久套在牙齒上。男子又在自己的手臂和腿上刺一些黑條紋,其方法如下:將五口針並攏起來,刺入肉中,直到見血以後;然後再用一種黑色染劑在刺孔上摩擦,因此便能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傷疤。身上刺有這種黑條紋,是被認為一種裝飾和有體麵的標誌。
男人們除了熱愛騎馬、行獵和使用武器及軍事生活外,從不關心別的事情。至於家務分配,完全由他們的媳婦負責,並且由買來的,或是戰爭中俘獲的奴隸來做她們的助理。這裏的人們有一種奇異的風俗、一個孕婦一經分娩,就立刻起床,將寶寶洗幹淨包好,而她的丈夫則馬上躺在她的位置上,將嬰孩放在身邊,看護四十日。並且這一家的親戚朋友都來向他祝賀,而他的妻子則整理家務,將飲食端到床上的丈夫吃,並在附近給孩子哺乳。
這裏的居民同樣吃生肉。他們用上麵講過的方法將肉調製後,和米飯一起搭配。此處的酒是由穀類釀製的,添上香料後確實是一種佳品。
在這個地區中,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居民隻崇拜家中的前輩或祖宗,認為自己的生存和自己所有的財富,都是祖宗賜予的。他們不用文字記述曆史,想到他們居住在林深葉密的山地和野蠻的情形,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到了夏季,這裏的環境十分悶熱又極不幹淨,所以一般商人和其他外地人隻好離開這裏,以避免疾病侵襲。
當當地人彼此進行交易,為了確保債務或信用,需要製訂某種契約時,他們的首領就會取來一塊木製方塊,在上麵劃一些表示數目的符號,然後將其一分為二,雙方分執其半,這種方法和軍隊的虎符一樣。當債務到期時,債務人必須還清債務,而債權人則繳出他所執的半塊木方,這樣雙方都會感覺十分滿意。
有時在這個省和建都的各城市,以及永昌和押赤中找不出一個像樣的醫生。當一個大人物生病的時候,他的家人便派人到那些用祭品供奉神靈的巫師家中,將病人的病情告訴他們。
巫師於是便奏起各種美妙的樂器,同時載歌載舞,敬奉他們的神靈。這種行為一直持續不斷,直到魔鬼附在他們其中的某個人的身上為止。然後家屬就會向這個人詢問病者患病的原因,以及應如何治療。惡魔於是假借此人的口答道,患病是由於冒犯了某個神靈。巫師便向這個神禱告,請求他饒恕病者的罪孽,並許諾在病愈後,病人會犧牲自己的血以報答神的大恩大德。但惡魔如果看出病人已病入膏肓了,便宣稱他因冒犯了某神過於嚴重,任何犧牲都於事無補了。反之,當他覺得這種病有可能治愈,便索取若幹黑羊作為敬神之物,並下令要求祭神必須由巫師和他妻子一同舉行。他認為這樣也許可以得到神的恩賜。
病人的家人馬上答應,然後他們親手宰殺黑羊,把羊血灑向天空。男女巫師則點燃香燭,讓香氣在病人的屋裏飄散,他們有時還用蘆薈製造出一種煙霧,然後他們將肉湯和香料混合而成的液汁,灑向空中,同時又笑又唱又舞,目的是為了使神愉悅。這種儀式完畢後,他們就會將獻祭的肉以及酬神所剩的加入香料的液汁,用精神煥發的表情來大嚼大飲。
巫師們在吃過這些東西,收過費用後,便揚長而去。如果承蒙上帝的恩典,病人康複了,他們就歸功於自己所酬謝的神靈;如果病人死了,他們便指責那些負責烹調供品的人在奉神之前已經品嚐過供品,致使這種儀式的神聖性全然消失了。
然而,這種儀式還不是每個病人都能辦得起的。實際上,這種儀式隻是為貴人或財主而專門享用的,每個月最多隻有一二次。不過在契丹和蠻子省的一切有信仰的居民中,由於缺少醫療資源,這種儀式是很普遍的。因而巫師就可利用這些可憐的人們的愚昧和迷信而對他們大加戲弄。
大汗征服緬與班加剌拉王國
所用的方法我們將對在此地發生的一場永留汗青的戰爭進行詳細的描寫。一二七二年,大汗派遣一支軍隊駐防在永昌和哈剌章這兩個地方,以抵抗敵國的入侵。此時,他還沒有任命他的兒子去主持這些地方政府。
印度的緬與班加剌的國王,他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國庫殷實,當他聽說韃靼人的軍隊已來到永昌,便馬上發動戰爭,企圖殲滅這支軍隊,使大汗不敢在他的邊疆上駐兵。為此,他召集了龐大的軍隊,軍中有為數眾多的大象。象背上搭建著木製的亭子,每個亭子可容納十二人至十六人。他率領這些象和大批的騎兵、步兵,向大汗的駐地進軍,並在距永昌不遠的地方安營紮寨,以便讓自己的軍隊調整狀態,隨進應戰。
大汗軍隊的應戰
大汗軍隊的統帥是納速剌丁(Nestardin),他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軍官,但聽說緬王統率如此龐大的軍隊來攻,仍不免有些戰戰兢兢,因為他自己的部下還不到一萬二千人,而敵人在象隊外就有六萬人。但他並沒有顯出絲毫驚慌失措的樣子,隻是讓軍隊退到了永昌的平原,並在一個有密林掩護的地勢險要處設立軍營,萬一象隊猛攻,他的軍隊可以退回林中。並且可從這裏安全地用弓箭小股打擊敵人。
他召集軍中的將領,告訴他們,戰鬥的勝利不在人數的多寡,而在於士兵的勇敢與軍隊的紀律。因此,他要求他們在這次戰役中表現的勇氣,要超過以前的各次戰鬥。他又告訴他們,緬和班加剌王的軍隊對戰術一竅不通,缺乏打惡仗的經驗。因此他們不必因為敵人的人數較多而感到膽怯,應該相信自己的力量。最後他說:“我們的名字不僅要讓眼前的敵人感到害怕,要讓全世界都感到戰栗。我一定會領導你們戰勝敵人。”
當印度人聽說韃靼人已經退到了平原,隨即前進到距韃靼人約一英裏的地方紮營。
緬王發出命令,率領全軍凶狠地撲向韃靼人的陣營。而韃靼人卻按兵不動,等待著最佳的時機。他們誘使緬軍來到他們的壕溝前,然後無畏地衝出營寨準備與敵人兵戎相見。但是韃靼軍隊很快意識到,由於自己的戰馬從未見過這樣載著木亭的怪物,竟然嚇得不知所措,掉頭便跑。騎士們雖然竭力製止,但仍無濟於事,因此緬王軍隊逐漸占據了優勢。韃靼人的統帥發現了場上的這個情況,並沒有失去冷靜的頭腦。他立即下令改變戰術,讓部下下馬,把馬趕入密林中拴好,然後徒步向象隊衝去,展開敏捷的射擊。
與此同時,木亭中的敵人和緬王的其它軍隊也奮力回擊。但由於他們射出的箭,力道和準確性遠不如臂力強勁的韃靼人,所以逐漸落了下風。韃靼人不斷地用箭和其它兵器集中攻擊大象,使大象受到了重創,於是它們突然退卻,扭頭奔向後方自己的兵士,陣式大亂,使得站在象背上的人也無法控製了。
這些大象既受肌膚之痛,又被進攻者的呐喊所驚,不再順從駕馭者的指揮。它們肆意奔逃,最後在憤怒和恐懼的作用下竟然奔入了韃靼人所藏的密林中。結果,粗大的樹枝撞壞了它們背上的木亭,戳死了那些坐在裏麵的士兵。韃靼人看見象隊已經潰敗,又重振士氣,整理人馬,重新上馬,將各小隊聚集起來,勇猛地衝向緬軍,於是一場血腥的戰鬥開始了。
緬軍也沒有因此而喪失士氣。緬王親臨陣地,要求士兵頭腦清楚,不要因為象隊的失敗而畏縮不前。然而,韃靼人擅長射箭,遠非他們所能抵擋。當雙方的箭袋空了之後,士兵們又拿起了劍、矛和鐵錐,勇敢地展開了白刃戰。一時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許多人重傷倒地,斷臂折足,血流漂杵,令人慘不忍睹。雙方相互絞殺,喊聲震天。
緬王作為首領,表現得有勇有謀,他每每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穩定軍心,要求士兵們努力守住陣線,同時又命令用預備的主力騎兵去支援那些疲憊不堪的部隊。但是他最終看出敗局已定,於是隻得率領殘兵向後撤退。在撤退中又有大批的士兵被殺死。
這場戰鬥從早晨持續到下午,雙方都傷亡慘重,但最後韃靼人取得了勝利。取得勝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韃靼人陣地旁森林的掩護。緬王不應該選擇這個地點發起戰鬥,而應設計將敵人引到平原中,使他們不能抵抗象隊的衝擊,然後再將兩翼的騎兵展開,便可將他們圍而殲之。
韃靼人在擊敗敵人大部隊後,又收兵回到象群所困的林中,準備生擒它們。但他們看到的是,那些從木亭上逃下來的人正在砍樹斷路,準備逃跑。於是韃靼人立刻殺死了他們,隻留下那些能夠操控大象的馭手,並憑借他們的能力,擒獲了二百多頭大象。
自這以後,大汗軍隊就經常使用象戰。這次勝利,使大汗占據了班加剌和緬王的全部疆土從而擴大了自己的版圖。
荒無人煙的地方與緬王國
出了匝兒丹丹省,我們來到一個大丘陵,地勢連走二日半都相差無二,途中也沒有人煙。然後我們又進入一個大平原,這裏每周有三天是眾多商民的趕集之日,其中有部分人是來自鄰近的山區,他們帶著黃金來兌換銀子。商人也從遠方來到這裏,目的就是用銀子換取村民的金子;因為五薩吉銀子便可兌換一薩吉金子。
居民因為不能夠把自己的金子直接運出,所以隻能與商人換取自己所需的物品。但土人的住所都在地勢十分險峻的山區,除他們自己外,外人很難進入,所以交易隻能設定在平原地帶。
走過這片平原,向南方印度的國土前進,就到達了緬(緬甸)王國。全程大概要花費十五日的時間,沿途沒有人煙,沒有房屋,森林中有許多大象、犀牛和其它野獸。
緬城和金銀二塔
走過十五日的路程,終於到達了緬城,它是這個國家(緬甸)的首都,宏偉壯麗。居民說一種特殊的語言。
據說,這個國家以前受一個富有而勢力強大的君主的統治。他在臨終前,下令在他的陵墓旁修建兩座棱錐形的塔。整座塔全用一寸厚的金片包裹,所以,滿眼都是閃閃的金色。另一座塔,用同樣厚度的銀片覆蓋。塔尖的圓頂上,懸掛著一些金銀製的小鈴鐺,它們隨風飄動,就叮當作響。兩座塔各高十步,交相輝映,構成一幅華麗的景象。
君主的陵墓也同樣用金屬片包裹,金銀各占一半左右。這是君主為禮敬自己的靈魂而準備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永垂不朽。
大汗決定攻下這座城市,為此他專門派了一位勇敢的軍官負責帶兵打仗。軍隊按照自己的習慣,通常幾個術士或巫師同行,這種人在朝中往往數量很大。當軍隊進城時,遠遠看見這兩座錐形塔建造得如此富麗堂皇,但因為不知道大汗的旨意,所以不敢有所毀壞。等到大汗知道這兩座塔是為紀念前王而建立時,便下令規定它神聖不可侵犯,也不得使它有絲毫的損傷,因為韃靼人對於有關死者的任何遺物,都是十分尊重的。這個國家盛產象和美麗的大野牛,此外如赤鹿、黃鹿和其它動物也很多。
班加剌王國
班加剌王國位於南方,在馬可·波羅暫住大汗朝廷的時候,還不是大汗版圖的一部分。大汗的軍隊在很長的時間內以這個國家為主安軍事目標,因為正像前麵說過的一樣,這個王國國力很強盛,它的君主也很有勢力。
這個國家也有自己的語言。人民都是有宗教信仰的。當地的牛幾乎和象一樣高,隻不過沒有那樣大罷了。居民以肉、乳和大米為食,因為本地盛產這些東西。這裏的棉花很多,商業也很興旺。土產品中有甘鬆、草豆蔻、薑、糖,以及其它多種藥材。這些藥材吸引了印度各地的商人。
商人們也同樣購買這個國家的閹人作為奴隸。因為貴族和商人們都需要這種人看守自己的妻妾,所以商人將他們賣到其他王國去,可獲得巨額利潤。這個王國走完全境需要三十日的路程,它的東邊有一個國家名叫交趾國。
交趾國
交趾國是一個位於東部的王國,由君主統治子民。人民是有信仰的,他們自有一種特殊的語言,並自願歸順大汗,每年都來朝覲進貢。這個君主沉緬於肉欲,後宮三百佳麗,而且當他聽說哪兒有一個美麗婦人時,還一定要娶她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