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日本群島、南印度和印度洋的海岸與島嶼(3 / 3)

所有的人,不論男女,膚色都是黑的,除了身體前麵纏著一塊布外,全身赤裸。他們都十分淫蕩好色,比如甚至連自己的親屬,如表姐妹和死去兄弟的寡婦都討來當老婆。但有人告訴我,印度各地的風俗都是這樣的。

科馬利

科馬利是一個省。在爪哇看不見的一部分大熊星座,在此處三十英裏內卻可以看見,並且幾乎高出地平線有一肘尺。國中已被開墾的土地不多,大部分地區都是森林覆蓋著。森林裏麵有眾多野獸,其中無尾猿特別多,它們的形態及個頭與人類相近。還有長尾猴,從個頭上看,與無尾猿差異很大。此外,老虎、豹子在這裏也很常見。

德裏王國

離開科馬利省,向西走三百英裏,抵達德裏王國。這個王國受自己獨立君主的統治和特殊的語言,它並不向任何國家納貢。人民崇拜佛教。國內沒有停船的港灣,隻有一條大河,船舶可安全駛入駛出。

這個國家的優勢並非居民的人數多,也不在他們的勇猛,而在於進到國境必須經過險峻的關隘,這種關隘使仇敵幾乎無法侵入。

這個國家出產數量龐大的胡椒和薑,還有許多其它香料。如果有一艘原本不打算靠岸的船,偶然被趕入河口,居民就會扣押此船,沒收船中的所有貨物,並且說道:“你們原本是要到別的地方去的,但我們的神靈引導你們前來,就是讓我們拿走你們的財產。”從蠻子省來的船,隻在晴朗的季節才到這裏,並力求在一周內——如果可能的話,時間更短些——載貨回去。因為他們雖然自己備有堅木和錨足以抵抗狂風,但沿河的沙灘常會使船遇到各種危險。這些是老虎和其它許多凶猛野獸的會聚之所。

馬拉巴

馬拉巴是大印度一個麵積很大的王國,位於西部,我們現在來講講這個國家的奇聞趣談。該國人民受自己君主的統治——這個君主並不隸屬於其它任何國家——還有自己的特殊語言。

在這裏,北鬥星高出地平線兩尋。這裏也和不遠的古者拉特王國一樣,有數不清的海盜。他們每年乘多於一百艘的小船出沒海中,搶劫途經的一切商船。他們將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不論大小——都帶到船上,在整個夏季的航行中一起生活。他們為防止商船漏網,在每五英裏的距離中停一艘船,如果有二十艘船就可占據一百英裏的海麵。每當其中的一條船看見商船出現時,馬上點火或放煙來告知同夥,於是所有艘船集合在一起,捕捉試圖經過的商船。他們對於船員從不傷害,一旦將船劫走,便將水手送到岸上,讓其另尋貨船,如果這些船員再途徑原路的話,可能還會遭到搶劫。

該國生產並出產大量的胡椒、薑、肉桂皮和印度堅果,還出產最為精致美麗的棉製布藝。

來自蠻子省的船載著銅作為壓船的重物。另外,還裝運金線織成的錦緞、絲、薄綢、金銀塊和馬拉巴所不出產的許多種藥材,他們用這些貨物交換得到此處的商品。當地有些商人將這些貨物運往亞丁,再由亞丁轉運到亞曆山大港。

走過馬拉巴王國後,再來述說它的鄰國古者拉特王國。如果我們想把印度的每個城市都一一描寫的話,那麼一定過於冗長,使讀者厭煩。

古者拉特王國

古者拉特王國座落於印度洋的西部,有自己君主,使用一種特殊的語言。從這裏看北鬥星,有六英裏的高度。

古者拉特王國是野蠻強悍、不懼生死的海盜的避難所。當他們在巡航中抓到一個旅行的商人,就馬上強迫他喝一杯海水,這樣導致他產生劇烈的腹瀉。就可以發現他是否吞食珍珠或寶石。

這裏同時出產大量的生薑、胡椒和藍靛。棉花生長於一種高六碼的樹上,數量很多。這種樹可以產棉二十年,但來自二十年樹齡的棉花不利於紡織,隻能被用作被褥。反之,來自十二年樹齡的棉花適合作薄棉布和其它非常精細的織品。

這裏也製造大批的山羊皮、水牛皮、野牛皮、犀皮等等其它獸皮,用船銷售到阿拉伯。床上用的罩被是由紅藍兩色的熟皮製成,它們非常柔軟而美麗,並用金銀線縫合,回教徒經常使用這種東西。其中用金線織成的誘鳥獸圖案的墊子,也是這裏的特產;它們有時賣價很高,足足六個銀馬克。但這裏的刺繡比世界任何地方的都更為精美。我們再走下去,將說及卡南王國。

卡南王國

卡南是一個物產豐富,幅員遼闊的王國,位於西部。之所以認為它位於西部,因為馬可·波羅的行程從東方開始,他所說諸國的方向通常都是由他的行程決定的。

這個王國隻受一個君主的統治,並且不對任何國家稱臣納貢。人民崇拜信仰,用一種特殊的語言交流。這裏不產胡椒和薑,卻產一種數量很多的暗紅香料。

有很多船舶為了裝載這種香料和其它各種物品,常常來往於此地。船上也裝載著許多運到印度各地銷售的馬匹。

坎貝王國

坎貝是一個地域廣大的王國,位於西部,受一個獨立的君主的統治,擁有自己特殊的語言。人民是偶像崇拜者。由於國土位於更偏西北方的地方,所以看見的北鬥星比前麵若幹個國家還要高。

該國商業極其發達,大量的藍靛在此製成,棉布和毛織物也很多。也輸出許多精良皮革,用此換回的是金、銀、銅、鋅。坎貝王國別無其他有意思的事。接下來我們將談及塞維那思王國。

塞維那思王國

塞維那思也是一個位居西部的王國,這裏的居民性情溫良,也有信仰,受一個獨立君主的統治。自有一種與他人不同的語言。

他們主營商業和製造業,常有大批的商人滿載商品來此換取本地的貨物。但馬可·波羅聽說,他們偶像廟中的祭司是世界上最為暴戾的人。我們現在將談到克斯馬科蘭王國。

克斯馬科蘭王國

這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自己的獨立統治和自己的語言。隻有一些居民是崇拜信仰的人,但大部分人是回教徒。

他們主營商業和製造業。食物是大米、小麥、肉類和乳品。產量都很豐富。有許多商人通過海陸兩道來此做生意。

當人們向西北方行進時,就抵達了大印度的最後一個王國。因為大印度的疆界起源於馬八兒,而終於此處。我們在描述它的時候,隻論述沿海岸的各省和各城市,如果談到內陸地區就將會使本書的篇幅擴展太多。

讓我們現在再把印度的島嶼粗略介紹一下。其中有一個叫作男人島,還有一個叫作女人島。

男人島和女人島及其名稱的來曆。

距離克斯馬科蘭約五百英裏的南太平洋中有兩個島,他們之間相距三十英裏。男人島上住的全是男人,沒有女人同住;另一個住的全是女人,沒有男人同住,叫作女人島。

這兩座島上的男女居民屬於相同種族,並且是受過洗禮的基督教徒,但由於他們遵守的是舊約全書的規章製度。若男子來女人島,隻能住三個月,就是三、四、五月,每個男人和自己的妻子住在單獨的屋子中。期滿後男人即回到男人島上去,就這樣度過一年其餘的日子,孤單一人並且沒有女子作伴。

婦女們則留養自己的兒子到十二歲,然後再把他們送給他們的父親。至於女兒就讓她們留在家中養到適婚年齡為止,然後將女兒們許配給男人島的男子。這種生活方式由於這裏的特殊氣候,這種氣候不允許他們與妻子長年同居,不然會有生命的危險。他們有自己的主教,該主教隸屬於索科特拉島的基督教區。

男人播種穀物並以此維持自己妻子的生計,但婦女承擔備耕和收獲工作。兩島上也同樣出產各種水果。男人主要以乳、肉、米、魚為食,他們都是有能力的漁夫,能捕大量的魚,且不論是鮮魚還是鹹魚都賣給來到島上的商販,但這些商販來這裏做生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到此處的特產——龍涎香。

索科特拉島

離開這些島嶼後,向南再走五百英裏,就抵達索科特拉島。這個島幅員遼闊,生活必需品非常富足。島上居民在海岸附近發現許多來源於鯨魚腹內的龍涎香。由於很多人需要這種東西,所以居民就以捕捉鯨魚為業。他們捕鯨的工具是用一種有倒鉤的鐵叉,牢牢地刺入鯨魚體內,這樣它就無法擺脫。鐵叉上再係上一根長繩,繩尾綁上一個浮標,這樣就能發現鯨魚死後所在的地方。然後居民把它拖上海岸,取出腹內的龍涎香,還可從鯨魚頭部取出幾桶鯨油。

這裏的男女和前麵所描寫的信仰佛教者一樣,也是全身裸露,僅僅在身體的中部纏一塊薄布。他們除了稻米之外,不種其它任何穀物。他們以大米、肉類和乳品為主食。他們信奉基督教,也受過正式的洗禮,受一個大主教——世俗的和精神的——統治。這個大主教不臣屬於羅馬教皇,而是隸屬於住在巴格達的教長。他是由教長任命的,有的時候也由人民民主選舉,再由教長批準。

有許多海盜把搶來的貨物拿到這裏出售,當地人也沒有顧忌的向他們購買。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都是從異教徒或薩拉森人那裏搶來的,他們購買並沒有錯誤。所有駛向亞丁王國的船隻都會經過這裏,並在此購入大量的魚、龍涎香和當地製造的各種棉紡織品。

島上的居民比任何地方的人都更熱愛使用巫術和魔術,雖然這被他們的大主教嚴厲禁止,並為此把他們驅逐出教,卻收效甚微。如果任何一條海盜船弄壞了他們的船隻,他們就必定會使用巫術把海盜鎮住,一直到他們賠償損失,才能允許重新出海。即使遭遇順風,他們也有力量轉變風向,強迫海盜返回島上。

相同道理,他們能夠使大海風平浪靜,或在狂風大作時使船隻沉沒。此外他們還可以操縱其它許多神奇的本領,這裏就不多嘴了。我們將描述馬達加斯加島。

馬達加斯加島

離開索科特拉島之後,向南和西南之間乘船一千英裏,便抵達馬達加斯加島,這個島是世界上麵積最大、最肥沃的島嶼之一,方圓將近三千英裏。

島上的居民是回教徒或穆罕默德教規的信徒。居民們有四個希克——用我們的話說即是“長老”的意思——這四個希克在政府中擔當不同的職務。人民以商業和製造業為生,通常出售大量的象牙。因為這裏和桑給巴爾一樣,都有很多大象,從桑給巴爾輸出的象牙數量很多。

居民全年所吃的主要食物是駱駝肉。雖然他們也吃其它家畜的肉,但是駱駝是最受歡迎的,因為駱駝是本地肉食中最有利於健康和最好吃的、最可口的。

森林中盛產紅檀香木,它的價格因為產量的上升而下降了許多。此外還盛產來自鯨魚的龍涎香,潮水將這種東西直接衝到岸上,居民便彎腰拾起然後出售。

土人獵殺老虎、豹子和其它各種動物,如赤鹿、羚羊和黃鹿以及一些飛鳥雀類,這給了他們許多野外運動的機會。這裏的鳥與在我們那種氣候中的鳥並不是一樣的。

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商船駛往該島,船上裝載著各種各樣的貨物,如錦緞、絲綢。商人們有的賣給本島商人或是交換本地特產,他們因此得到巨額利潤。

商船最遠隻到這個島和桑給巴爾島,而不再駛向更南方的數目繁多的島嶼。這是因為流向南方的洋流,波濤洶湧,船隻一去不複返。從馬拉巴海岸到該島要航行二十至二十五天,而返回則需要三個月,按照如此可知向南而去的洋流的氣勢是多麼龐大啊!

聽島上的人說,在一年的某個季節中,有一種奇異的鳥——從南方飛來的“魯克”——從南方飛來。這種鳥的體態和鷹類似,但卻比鷹大得多。它體積龐大,可用爪子抓起一頭大象,然後帶著大象飛到天空中,再把大象摔死吃象的肉。

據某次看見這種鳥的人說,當它的兩個翅膀張開時,長度達十六步,毛的長度和厚度都是八步。

根據馬可·波羅猜想,這種動物或許就是書中描繪的叫格利芬的那種半鳥半獅的獸類。他還特別向那些親眼見過此鳥的人打聽,但他們一貫認為此物具有鳥的形態,更具體地說,是鷹的形態。

大汗聽到這件奇異的事情後,特派遣使者前往這個島,其借口是要求釋放他的一個被囚禁在這裏的奴仆,但事實上是想了解這個國家的情況以及求證故事的真實性。聽說當使徒回到帝都時,把魯克的一片羽毛帶回來,的確有九十指距,而它的羽莖部分周長也有兩手掌。這個讓人驚訝的展品使大汗十分高興,賞賜給了進貢者價值連城的禮物。

使者還帶回一枚野豬的牙齒,重量大約是十四磅,這種野豬長得有水牛那麼大。島上還有長頸鹿、驢子和其它野生動物,都和我們國內的很不同。對此,我們已經說完了,就開始介紹桑給巴爾吧。

桑給巴爾

越過馬達加斯加島就是桑給巴爾島,據說該島麵積二千英裏。居民有偶像崇拜情節,自有一種特殊的語言,對任何國家都不納貢品。他們的塊頭很大,但高度卻與之很不相配。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一定會被當作巨人了。

他們都十分健碩,一個人可以負擔我們四個人所背負的重量。同時他們需要的食物也相當於我們五個人所吃的飯量。他們有黝黑的皮膚,全身僅腰下纏一塊布。他們的頭發是卷曲的,即使浸在水中,也很難被拉直。他們的嘴巴大且闊,鼻子向上翻,耳朵很長,眼睛很大,讓人畏懼,容貌像鬼一樣。婦女醜陋無比,也是口闊鼻厚眼大。他們的手和頭都巨大的很,身體各部分極不勻稱。

這個島上的婦女是世界上最醜的。她們的大嘴、肥厚的鼻子和難看的乳房,都比其他地方的婦女的大四倍。他們以肉類、乳品、大米和棗子為食,沒有葡萄酒,但用米、糖和一些香料配製了一種酒,這種酒味道很好,很容易讓人醉倒。

島中有數量可觀的大象,所以象牙是一種重要的商品。

這裏也有美麗的長頸鹿。它們身材勻稱,前腿細而高,後腿短,脖子很長,頭小,性情溫和。它們的毛色較淺,並帶有紅色的斑點。頭頸相連長約三步。

該國的綿羊極具特色,除了頭是黑的外,全身皆是白色,狗的顏色也是如此。動物的體態一般都和我國不同。

有許多商船運貨來該國為了得到象牙和龍涎香,因為海中有很多鯨魚,所以沿岸有許多這種香料。

島上的首領們有時也相互爭戰,人民打仗十分勇敢,往往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由於沒有馬匹,他們乘象或駱駝作戰。他們在象背上安裝木亭,可以容納十五至二十人,用劍、矛和石子作武器。開戰之前,他們特地讓象喝酒,因為大象喝酒會因興奮和勇猛更加好戰。

我們隻描述印度諸多省中最著名的地方;對於各島也是如此,它們多到難以置信。無論有沒有人住的島加起來不下一萬二千七百個,馬可·波羅是從水手及這個國家臭名昭著的海盜那兒聽來,那些航行印度諸海的人的著作也是這樣說。

從馬八兒到克斯馬科蘭,大印度共包括十三個大王國,其中的十個我們已經介紹過了。而小印度是從日本到穆非裏,除島上有眾多王國,還包括八個王國。而我們現在講第二印度或中印度,又稱阿比西尼亞。

阿比西尼亞王國

阿比西尼亞是一個麵積廣闊的國家,又稱為中印度或第二印度。它的主要君主是一個基督教徒,此外還有六個君主,三個是基督教徒,三個是回教徒,他們都向為首的君主繳納貢品。

有人對馬可·波羅說,這些地方的基督教徒有統一的身份符號,特意用烙鐵在前額和雙頰烙二三個記號。可以說,這是水洗後的第二次火的洗禮。而回教徒隻有一個記號,即從前額一直到鼻子的中央。這裏有眾多猶太人,他們的兩頰也有兩個記號。

基督教徒的主要君主的都城都在這個王國的內地。回教徒眾親王的疆土與亞丁王國相鄰。這裏的人改奉基督教,這是光榮的使徒聖托馬斯的功勞,自從他在努比亞王國傳播福音,使那兒的居民改信基督教後,就來到了阿比西尼亞,他令人讚歎和折服的說教和表現出來的奇跡使努比亞的居民也改信基督,最後,他隱居在馬八兒王國,無數人因此改變信仰。後來——如前所述——他摘取了殉教者的桂冠,並埋葬在那裏。

因為阿比西尼亞人常常同亞丁的回教君主、努比亞的人民和其它許多鄰國的人民交戰,所以都成為了勇敢無畏和極佳的戰士。他們頻繁地使用著武器,是這一帶最出色的士兵。

馬可·波羅聽說,一二八八年,大君主阿比西尼亞決定親自去朝拜耶路撒冷的聖墓——他的臣民中有很多人每年都去朝聖,這次他的大臣對他說,這個決定不太明智,因為他必定途經仇敵回教徒所控製的許多地方,極有可能受到不可避免的威脅。於是君主決定派一個以聖德聞名的主教作代表。該主教到達耶路撒冷後,獻上君王的祭品,並宣讀祈禱文。但當他返回經過亞丁蘇丹的領土時,被抓到了蘇丹麵前。蘇丹勸他改去信奉回教,但主教堅定地表明不會背棄基督教。於是蘇丹不顧阿比西尼亞君王的憤怒,對主教舉行了割去陰莖包皮的割禮,然後放他回去。主教回國向君主訴說了自己所受的侮辱和暴行。君主下令集合軍隊,並親自率兵去剿滅蘇丹。蘇丹也請到了兩位鄰邦的回教徒君主,聯合組成了一支大軍。雙方經過大戰,阿比西尼亞王獲得了勝利。奪取了亞丁城後,他縱容兵士肆意搶掠,以報主教受辱之仇。

這個王國的居民的生活不可缺少的是小麥、大米、肉類及乳品,他們用芝麻煉油,食物品種多種多樣。國內有象、長頸鹿和其它各種動物,包括野驢和與人相似的猴子,家禽與野禽也很多。黃金的數量也很可觀。商人們常來此經商,以獲得巨額利潤,接下來讓我們來到亞丁王國。

亞丁王國

亞丁隻有一個君主,人們稱他為蘇丹。居民都是回教徒,他們極端厭惡基督教徒。境內有許多市鎮和城堡,更有優良的港口。船常載滿香料和藥材從印度駛來這裏,商人們購買了上述的貨物後,再把這些貨物從大船分裝到小船上,以便轉運到亞曆山大港。不同天氣條件下,沿著海灣航行二十天左右,就可到達目的地。

商人的船到亞丁港後,從船上卸下貨物,再用駱駝向內地轉運,走三十日,到達尼羅河。再乘哲姆斯這條路線裝載貨物,沿尼羅河運抵開羅,再沿一條叫作加利齊恩的運河到達亞曆山大港。

商人們將印度的貨物從亞丁運到亞曆山大港最易行和最短的路。他們在亞丁也同樣裝運大批阿拉伯馬,這些阿拉伯馬被送往印度王國和各島嶼出售,商人們利用昂貴的價格,以獲得巨大的利潤。

君主蘇丹向印度運來的商品和他的港口運出的商品征收關稅,從中取得了巨額財富,因為這個港口是那一帶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場,也是往來船隻必經之地。

有人向馬可·波羅介紹說,當巴比倫的蘇丹第一次引兵攻占亞克城的時候,亞丁蘇丹送給了他三萬匹馬和四萬頭駱駝。他們對於基督教的仇恨之深可見一斑。我們現在將談到厄西爾城。

厄西爾城

厄西爾城的首領是一個回教徒,他公正廉潔地治理此城,並受亞丁蘇丹的壓迫。

亞丁與厄西爾相距約四十英裏,大多數市鎮、城堡和信譽好的碼頭隸屬於厄西爾。許多印度的商船從這裏購買大批的良馬。這些馬印度貴族非常重視,所以商人們可以賣個高價。

大量的一等白香料就是來自厄西爾城,它是從一種類似冷杉的樹上如水滴般流下來的,人們將管子放到樹中或剝光樹皮,從割口處緩慢流出,的乳香變成固體。有時即便沒有切口,由於溫度極高,也會有乳香從樹上滴下來。

這裏生長許多棕櫚樹,大量出產棗子,該國除米和粟外,沒有其他穀類,因此隻能從別處購買這些東西。酒不是用葡萄釀製的,而是用米、糖和棗混合釀成的,非常美味。他們還飼養一種綿羊,這種綿羊在其他羊類長耳朵的地方上露出一對小角,並延長到鼻梁上。它另有兩個小孔充當耳朵的作用。

居民都是捕魚高手,捕獲的金槍魚非常多,所以兩條隻需一個威尼斯銀幣。因為該國氣候炎熱,寸草不生,所以他們通常把這些魚曬幹後用來喂養牛、駱駝和馬。這些家畜由於經常吃這種飼料,也早已習慣了。

上述飼料主要成分是一種小魚。它們在三至五月被大量地捕殺,然後被曬幹堆在家中作為家畜的飼料,家畜也吃活魚,但更喜歡吃幹魚。

土人因為穀類稀少,所以用魚肉作為原料製成大餅。其做法如下:他們將魚切碎,加入某種汁液和麵粉把魚塊揉成團,然後放在太陽下烤成幹。最後再把這種餅幹成塊地保存起來,作為全年的食物。

前麵所說的乳香在當地的價格十分便宜,政府用十個金幣可以運走一百公斤,隨後他們再以四十個金幣的價格倒手給外地商人,這是遵守亞丁蘇丹的命令買賣的。他用上述低廉的價格倒賣這個地區所產的所有乳香,從中牟得了暴利。這裏再沒有什麼可有趣的了,我們將談論杜爾法城。

杜爾法城

杜爾法是一個重要的市鎮,位於厄西爾二十英裏的東南方。居民是回教徒,它的首領是亞丁蘇丹的臣子。這個地方近海處,有一個繁忙港口。

阿拉伯馬匹從內陸國家運到此處,商人們倒賣到印度出售,可獲得可觀的利潤。這裏也產乳香,但由商人自己收購。杜爾法還統治其他市鎮和城堡。我們現在將談到卡拉耶提。

卡拉耶提城

卡拉耶提是一個大城市,與一個叫作卡拉圖的海灣相臨,位於杜爾法約六百英裏東南。人民信奉穆罕默德,歸忽裏模子的梅利克管轄,當他遭受別國的侵略或天災人禍時,就向這個城市求救,因為該城易守難攻,從來沒有被仇敵攻占過。

它周圍的土地並不生長任何穀類,所以要從其他地區購買糧食。這個國家有非常好的港口,許多來自印度的商船,在此城收售布匹和香料,從中牟取暴利,因為附近海岸的各市鎮和城堡都很需要這些東西。這些商船同時還從這裏購買馬匹,在印度出售時,又可獲得暴利。

卡拉圖海灣的炮台建在海灣入口處,未經批準,任何船舶都不能夠擅自進出海灣。這個城市的梅利克和克爾曼的統治者維持著一種猶如君臣的關係,梅利克需向克爾曼王進貢。但如果克爾曼王提出過分的要求,梅利克有時也會表示不滿,如果發生了這種事情,克爾曼王便會命令軍隊進行圍攻。於是梅利克便逃出忽裏模子,入住卡拉耶提,這樣,他便有能力斷絕任何船舶的往來。於是船舶就無法駛入克爾曼境內,貿易因此阻斷,克爾曼王將收不到任何關稅,這使他的收入銳減,所以迫不得已停止和梅利克的矛盾。

港口上結實的炮台不僅成為海灣的鐵鎖,而且也成為了這個海區的瞭望塔,因為從炮台上時刻可以看見過往的船舶。國內的居民一般以棗子、鮮魚或醃魚勉強度日。鮮魚、醃魚的需求量很大。但有位高權重的人則從其他地方購買穀物供自己享用。離開卡拉耶提,向東北行駛三百英裏,便到達忽裏模子島。

忽裏模子

忽裏模子島上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靠近大海,受梅利克的管轄,所謂梅利克就是統治者的意思,他還統治著其他許多市鎮和城堡。

這裏的居民屬於薩拉森人,都是回教徒。這個地方的溫度極其高;但每家每戶都安裝通風裝置,可以稱心如意地將空氣送進各樓層和各房間內。如果沒有這種裝置,人們一定不會在這裏生活。我們在第二卷中對於這個城市和啟西、克爾曼都已談到,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我們對於大印度瀕臨海的各城鎮以及阿比西尼亞的多個國度——所謂中印度——已經講敘很多了,現在,在完成本書之前,將從頭開始把以前各卷忽視的地方再補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