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卷 韃靼諸王之間的戰爭和北方各國的概況(2 / 3)

男爵們對阿魯渾的答詞

當時在場的男爵和騎士們聽了阿魯渾的陳詞,每個人都暗自發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正當他們默自著思索阿魯渾的話時,一個大男爵起來說道:“親愛的阿魯渾先生,我們深知你所說的都是真話,因此我答應代表此次和你共同作戰的人們,準確地告訴你,隻要我們的身體裏還有一絲氣息,就不會使你失望,我們如果無法戰勝,不如戰死。”

當這個人說完以後,其餘的人都異口同聲同意他的話。全軍都高聲歡呼,要求馬上迎敵,不要拖延。於是阿魯渾和他的軍隊滿懷信心,在第二天早晨出發,直達亞科馬特軍隊駐紮的平原上。他們在距敵人十英裏的地方井然有序地紮下營寨。阿魯渾忙完後,立即派了兩個親信送信給他的叔父。

阿魯渾派遣使者前往亞科馬特大營

當這兩個年邁的親信到達敵營後,在亞科馬特的帳前下馬,進去向這個有著大批男爵保護的人慰問。他們稍事休息後,其中的一人就站起來,訴說阿魯渾的口信:“廉潔的亞科馬特先生,您的侄兒阿魯渾對於您篡取他的王位,並且還要和他進行生死搏鬥,感到非常驚訝。這實在太不應該了,您的所作所為不是一個好叔父對侄兒應有的做法。因此,他讓我們轉告您,他心平氣和地請求您,做他的好叔父,並且還給他的權力,不要進行戰鬥。他同意給您所有的名利,您將做他管理下的所有江山的君主,這就是您的侄兒叫我們轉達的口信。”

亞科馬特對阿魯渾的答複

當聽完他的侄兒的話後,亞科馬特答複道:“使者先生,我的侄兒所說的都是虛假的,因為領土是我的,不是他的,我和他的父親一起統一了這個國家。轉告我的侄兒,如果他答應,我將封他為大公,並賜給他充足的土地,將他當作我的兒子看待,享受我座下最高的爵位。如果他不答應,你們可以坦白地告訴他,我要竭盡全力置他於死地。這就是我對我的侄兒的行為。除此之外,無話可說,也不會有別的解決方法。”

當亞科馬特說完後,兩個使者又問:“難道這就是我們獲取的所有回答嗎?”“是的,”他說,“在我有生之年,無話可說。”

於是兩個使者馬上策馬回營,達至阿魯渾的帳中,轉告他所有的經過。阿魯渾聽完後,大為憤恨,向他身邊的人叫道:“既然我的叔父這樣的欺辱,我如果不能進行報複,使世人目睹他的下場,我就絕不苟活,更不配繼位稱王。”他說完這些的話後,便對他的男爵和騎士們說:“如今我們除了迅速出發,將這些沒有信義的叛徒處死外,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我命令在明天早晨開始攻打,你們要盡力殺死他們。”於是他們連夜備戰。亞科馬特從探子那裏獲悉阿魯渾的計劃後,也積極準備,並鼓舞將士奮勇殺敵。

阿魯渾和亞科馬特的戰爭

阿魯渾在第二天早晨調集了他的士兵,整裝待發,在進行了一番激勵人心的演說後,就向敵人開始了進攻。亞科馬特也做了相同的準備,兩軍在中途相遇後,沒有進行任何對峙,就開始彼此攻擊。雙方開始進行了一場弓箭戰,刹那間平原上矢如雨下,受傷落馬的兵士隨處可見,他們躺在地上哀號,呻吟著,聽了令人心驚肉跳。雙方的戰士都傷亡重大,雖然阿魯渾本人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但由於命運不濟,所以最後他還是被打敗了。他的兵士紛紛逃竄,亞科馬特和他的軍隊在後麵窮追不舍,並進行了慘酷的屠殺。

阿魯渾本人在逃跑中被活捉。對方於是停止了追擊。戰勝者回到了自己的領地中,個個都興高采烈。亞科馬特下令將他的侄子關押起來,嚴加監視。他自己則開始沉迷於享樂了,他把軍權交給了一個將領,自己則迫不急待回都城去享受女色之樂。臨走時他命令對阿魯渾要嚴密監視,以防不測。為了緩解軍隊的勞苦,他特意命令兵士取近路返回都城。

阿魯渾被釋放

這時,正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韃靼老男爵十分可憐阿魯渾。他覺得這樣將他們的君主囚禁起來,實在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於是決心要全力以赴去營救他。

於是他開始說服其他許多男爵合謀此事。由於他年事已高,並且一向廉潔機智,所以個人的影響力很大,輕而易舉就說服了他們共同參加這個冒險的行動。他們都表示願意聽他的命令。這次冒險行動的策劃者叫不花,參加的主要人物還有厄爾息德、托幹、特加那、塔加、提爾、奧拉脫和薩馬加。

不花調集這些人前往關押阿魯渾的帳中,告訴他,他們十分懊惱,不該參加對抗他的行動,現在為了贖罪,特來解救他,並擁護他做他們的君主。

阿魯渾收複王位

阿魯渾聽了不花的話,起初以為他們是來諷刺他的,因此十分生氣。“公正的先生們,”他說,“你們把我當做一個玩弄的對象,罪過更大,你們關押你們的主子,已經鑄成大錯,但也應當感到心滿意足了。你們要知道自己的行為實在太過分了,所以我懇請你們出去,不要再諷刺我。”

“親愛的阿魯渾先生,”不花說,“你要信任我們絕不是在諷刺你,我們所說的都是真話,並願宣誓效忠。”於是所有男爵都發誓,願尊奉他為君主。

阿魯渾於是也就發誓不再追究,並說明他一定像他的父親那樣尊敬他們。雙方起誓完畢,男爵們立即釋放阿魯渾,並且擁戴他為君主。於是,阿魯渾號召他們,向全軍統帥的大帳發動進攻。他們依令而行,亂箭齊發,射死了蘇丹,此人是亞科馬特手下最大的統帥。就這樣阿魯渾終於又收複了王位。

亞科馬特被活捉

阿魯渾知道自己的王位安穩後,便命令全軍向都城圍攻。而亞科馬特此時正在宮殿中舉行歡慶大會。正在他得意洋洋之際,突然進來一個使者對他說:“君主,我得到了一個噩耗,這也不是我所願意知道的。你要知道,男爵們已經將阿魯渾救出了,並支持他為王。你的尊敬的朋友蘇丹也已被殺。我告訴你,他們正向這裏進攻,要來殺你。趕快討論一下萬全之策吧。”

亞科馬特得知這個消息,起初十分懼害,簡直左右為難,但最後他終於恢複理智,平靜下來。他命令使者,不要向任何人走漏這個消息,同時命令自己的心腹侍從拿起武器,立即隨他出發。他沒有告訴任何人要去哪裏,而是直達巴比倫的蘇丹處。他確定在那裏可以活命。

第六天的晚上,他們來到一個無法通過的關隘。守關的人看到了亞科馬特,並且察覺出他妄想逃跑。於是,他們便決定逮捕他,因為亞科馬特及其侍衛都是輕裝前進,武器、裝備極差,所以此事是完全可行的。於是守關衛士逮住了亞科馬特,並在嚴密地監視下將他押往京都。恰好在阿魯渾奪回王位的三天後趕到,而此時,新君主正在為亞科馬特的脫逃而抑鬱呢。

亞科馬特被處死

當亞科馬特被當做俘虜交給阿魯渾的時候,後者十分興奮,立刻命令調集全軍,且沒有和任何人議論,就下令將他的叔父處死,還把屍體拋棄到一個誰也不知道的地方。這件事結束後,阿魯渾和他叔父亞科馬特之間的戰爭也就告終了。

阿魯渾之死

當阿魯渾處死了叔父,收複宮殿和王位後,從前服從他父親的所有男爵都趕來擁他為王,並且在任何事上都聽命於他。

至此,阿魯渾便命令他的兒子合讚帶領騎兵六萬駐紮亞博塞科,守衛他的土地和人民。阿魯渾在一二八六年奪回了他的王位,此時亞科馬特篡位已有兩年。阿魯渾在位僅六年就死了。據傳說,他是被毒殺身亡的。

阿魯渾死後凱嘉圖篡位

阿魯渾被害後,合讚的叔父凱嘉圖霸占了王位。因為合讚此時身處亞博塞科,所以凱嘉圖的行動十分順利。

當合讚聽到他父親去世和凱嘉圖篡位的消息後十分生氣,但他因為擔心敵人乘虛而入,所以不敢在那時離開自己的領域。不過他發誓,一定要伺機報此大仇,就像阿魯渾對待亞科馬特那樣。凱嘉圖篡奪王位後,除了支持合讚的人外,大都歸順了他。凱嘉圖還霸占了阿魯渾的妻子,並且縱情聲色,荒淫無度,因為他一向就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他篡位兩年後,也被毒死了。

凱嘉圖死後伯都篡位

凱嘉圖死後,他的叔父伯都——一個基督教徒——企圖篡奪王位。除了合讚和支持合讚的軍隊外,大家也都歸順他的管轄。這件事發生在一二九四年。

當合讚得知事變的經過後,他對伯都比對凱嘉圖更加惱怒,發誓要進行殘酷的回擊,並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毫不猶豫決定,馬上出兵。他們準備就緒,就向京都進軍了。

當伯都證實合讚帶兵圍攻的消息後,也馬上調集了大軍,在離京城十日路程的地方駐紮營寨,等待迎擊。

第二天合讚就趕到了,並立即開始了猛烈的打擊。結果伯都軍大敗,他本人也在戰鬥中被殺死。

合讚就這樣又收複了王位,在一二九四年開始了自己的管理。東方的韃靼國家就這樣從阿八哈傳到了合讚手中。

統治遙遠北方的韃靼各王

大家應當清楚,有許多韃靼人生活在世界的北方各地。他們的統治者叫海都,屬於成吉思汗的子孫,與忽必烈大汗的家係十分密切。他不隸屬於其他任何統治者。人民都繼承著他們祖先的習慣和體態,所以被看成是正統的韃靼人。

這些韃靼人都是偶像崇拜者,信仰著名叫納蒂蓋的神。他們相信它是大地之神,統治著大地和大地萬物。他們把這個虛幻的神塑成雕像,正如前麵所描述的那樣。

他們的君主和軍隊,並不把自己囚禁在城堡或要塞中,甚至不駐紮在城市裏,而是常常駐紮在這個地區的平原、山穀或森林中。他們不生產任何穀類,完全以肉類、乳品延續生活,相互之間和睦相處。他們絕對服從君王的命令,而君王也把維護自己臣民的和平、團結作為管理的最高目標,並視此為自己的重要義務。他們擁有許多馬、牛、綿羊和其他家畜。在這些極北地區還有白熊,軀體健壯,大多數都有二十指距長。這裏還有黑毛的狐狸,許多野驢和些許叫作“浪得斯”的小動物,這種小動物全身長著順滑的毛皮,叫作“黑貂”。此外還有五花八門的貂類小獸和鼬鼠,即貓鼬。這種鼠群多得令人吃驚,但是韃靼人捕鼬的機關卻十分靈巧,沒有一隻能夠躲過這種羅網。

要到達這些人民的居所,必須走十天的路程,經過一個荒無人煙的寬廣平原,在平原中有時會遇到大片沼澤,其中滿是泥潭。因為這裏冬季十分漫長,所以地麵經常結冰。一年之中隻有少數幾個月份中,地麵被陽光融化,但這會使土地變得十分泥濘,而讓旅行更加艱難跋涉。

但是這裏的居民為了便於商人出入他們的地區,以購買他們的毛皮——他們所有的貨物就是這些毛皮——便在每天行程的終點搭建一座高出地麵的小木屋,確保使商人能夠平安通過這片沼澤地帶。木屋中還派有專人服侍商旅,並在第二天保護他們達至下一個木屋。這些人就這樣一站一站地保護著商旅,直到走完整個荒原。

居民們為了在冰麵上行走,發明了一種小車——和鄰近我國的土人用來在崇山峻嶺中行進的車子有些類同——叫作特拉格勒或橇。這種車子沒有車輪,底平,但前部彎曲呈半弧,很適宜在冰上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