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5月1日,日軍在戰鬥中擊敗俄軍,俄軍向遼陽撤退,其中一支500人的戰隊一溜小跑地後退,沒跑多遠聽見後邊人聲嘈雜,以為是日軍追來了,趕緊回頭開槍。雙方打了半天,最後俄軍發現那邊沒人反抗了,大喜過望,跑過去後,發現躺在地上的屍體居然都是高鼻子黃頭發的俄國人,原來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呀!
6月,日軍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四師團、第五師團、第十師團(日後台兒莊大捷挨揍的正是這個師團)十幾萬人在大山岩指揮下向駐守遼陽的俄軍發動進攻,此時俄軍在遼陽有7個軍,13個師,22.5萬人,總指揮為庫羅帕特金,他戰前說:“寧死不從遼陽後退。”庫羅帕特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昔日的上級告誡他:“記住,你隻能當配角,上帝保佑,你可別有朝一日自己當主官,因為你缺乏決心和堅強意誌。不管你製定的計劃多美好,你永遠不會把它堅持到底。”那麼他的對手——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岩呢?本來大山岩不應成為他的對手的,因為戰前都看好山縣有朋出任此職,但明治天皇執意用大山岩。大山岩就問:“陛下為啥選我當總司令呢?山縣君可比我牛多了。”“山縣這個人太苛細,不少將領對他敬而遠之。”大山岩想了半天說:“莫非陛下欣賞俺是因為俺遲鈍啦?”明治天皇一笑置之。就這樣,“遲鈍”的大山岩成為日軍總指揮,但實踐證明他並不遲鈍,遲鈍的是庫羅帕特金。
庫羅帕特金在遼陽設有3道自認為堅不可摧的防線,並說:“寧死不從遼陽後退!”俄軍的第一道防線縱深小,且側翼暴露在外,這道防線很快被日軍攻破。8月24日,俄軍馬爾丁諾夫上校在高粱地隱蔽下秘密接近日軍近衛師團右翼,對日軍發起突然襲擊,隻聽“轟隆”一聲巨響,一個日軍碉堡被炸塌了。硝煙彌漫之際隻聽一聲響亮的衝鋒號:“烏拉!”一個個俄軍像久待獵物的獵人,端起槍像潮水般衝向日軍陣地,馬爾丁諾夫率俄軍與日軍展開白刃戰,日軍潰敗而逃。
但東部集團軍比爾德林格中將不敢利用這一形勢主動擴大戰果,仍舊消極防禦。8月30日,日軍向俄軍陣地展開炮擊,俄軍在堅固的工事中用火炮和機槍開始了反擊,並有效地頂住了日軍的進攻,使日軍傷亡慘重。
日軍因久攻不克,便改變了正麵進攻的戰術,於30日夜派兵1.8萬人偷渡太子河,31日拂曉到達對岸,從俄軍左翼迂回,同時對俄軍右翼繼續強攻。
庫羅帕特金此時想的都是如何保全自己,使自己不被包圍,於是他令俄軍在31日晚利用夜色掩護撤至第三道防線,俄軍在占優勢的情況下撤軍使傷亡不斷增加,給養和彈藥匱乏的日軍得到了喘息之機。
俄軍計劃在9月2日將日軍逼到太子河殲滅,但計劃趕不上變化。9月1日夜,日軍向俄軍左翼發起進攻,俄軍開炮還擊,日軍的炮火發出震天動地的吼聲,無數炮彈掠空而過,一道道炮彈出口的紅光像閃電一樣劈開了漆黑的夜空,炮彈帶著嘯聲風馳電掣,一群追趕著一群地飛向俄軍陣地饅頭山。每一顆飛速破風前進的炮彈最後的落腳地都是俄軍陣地,每一道炮彈劃出的光弧最後都在俄國軍人身上劃出一道血色光弧。最終,日軍占領了饅頭山高地,打亂了俄軍計劃。
庫羅帕特金臨時抽出7個步兵團、154門火炮去收複饅頭山,但由於各步兵團間缺乏統一指揮與配合,並不能充分發揮戰鬥力,俄軍奪回饅頭山的計劃最終失敗。
此時日軍投入的兵力已達最大限度,特別是第一軍損失嚴重,該軍打算在9月3日從太子河撤回來。然而正當日軍陷入困境時庫羅帕特金這個“外援”又幫了忙,由於過高估計日軍實力,擔心日軍會切斷他同後方的聯係,他下令放棄遼陽,退守奉天。日軍喜從天降,但因自顧不暇,所以也沒追擊俄軍。9月4日,日軍進入遼陽,遼陽會戰結束。此戰日軍參戰12萬人,戰死2.4萬,俄軍參戰16萬人(在此駐守的有6.5萬人沒打就撤了),1.7萬戰死,日軍投入火炮484門,俄軍投入火炮592門,雙方在此戰大體打了個平手。
此戰後一個沉默寡言,個子矮小,說話有氣無力,走路隻看自己腳尖,怎麼看都不像軍人的家夥讓自己的名字再一次使世界顫抖,他是誰呢?請看下文——日俄黃海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