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煙月不知人事改——體味詞曲中的悲歡與離合(9)(1 / 3)

張孝祥剛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就站到了主戰派一麵。他上書為嶽飛鳴冤,在朝堂上對秦檜黨羽曹泳提親“不答”,這可得罪了秦檜一黨,為官不久,根基不穩之時,如此鮮明的立場,很快就給自己招來了禍患。秦檜指使黨羽誣告他的父親張祁殺嫂謀反,將張祁投進了監獄,用盡手段百般折磨。張孝祥也因此牽連受難,仕途受阻。幸運的是秦檜不久就死了,張家這才算脫離了苦難。

從紹興二十四年到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4~1159年)的五年裏,張孝祥在臨安當官,接連升遷,仕途很是順利,直至升任中書舍人。中書舍人是為皇帝執筆代言的官,是近臣,也是十分重要的職務。如此炙手可熱的人物,仕途又是青雲直上,難免遭人嫉妒。果不其然,汪徹一紙彈劾,使張孝祥丟了官職。

丟官以後,張孝祥隻好回到老家蕪湖,閑賦兩年半之久。在此期間,金主完顏亮南下攻宋,張孝祥雖然無官無職,但是他滿腔熱血,胸懷報國之誌,始終密切關注戰局變化,曾致書李顯宗、王權等軍事將領,諫言抗金計策,陳述戰略。同年進士虞允文(公元1110~1174年)在采石磯大敗金兵,金主完顏亮不得不移師揚州,調整渡江計劃,卻被部下叛將所殺。金國隻得撤兵,南宋朝廷暫時安全了。張孝祥聽說此事後,十分高興,既為好友感到驕傲,也表達了自己建功的願望,作了一首開篇這首《水調歌頭·聞采石磯戰勝》。

詩人高喊“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巧用兩個典故:“乘風”《南史·宗慤傳》記載,宗慤少有大誌,曾對他的叔父宗炳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擊楫”句化用《晉書·祖逖傳》化用祖逖“中流擊楫而誓”句意。也使人們想起了毛潤之的那句“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同樣是表達渴望建功立業,擔負大任,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的心情。采石磯之戰後,他來到建康,拜訪南宋重臣張浚,席上慷慨激憤,作《六州歌頭》詞一首: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

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

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張浚聽後,“罷席而入”,酒也不想喝了。“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說出了多少愛國誌士的心聲,恐怕有生之年,是無法收複中原故地了。“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感人至深。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可謂頗得要義。

46.白發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晚節不保的劉克莊

《賀新郎·九日》

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

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

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

看浩蕩千崖秋色。

白發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淩雲筆。

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

鴻北去,日西匿。

劉克莊(公元1187~1269年)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初名灼,師事真德秀。寧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補將仕郎,調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製置使李玨任為沿江製司準遣,隨即知建陽縣。因詠《落梅》詩得罪朝廷,閑廢十年。後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授樞密院編修官,兼權侍郎官,被免。後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公元1246年),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賜同進士出身,秘書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授權工部尚書,升兼侍讀。五年(公元1264年)因眼疾離職。度宗鹹淳四年(公元1268年)特授龍圖閣學士。第二年去世,諡文定。他晚年趨奉賈似道。諛詞諂語,連章累牘,為人所譏。但他也曾仗義執言,抨擊時弊,彈劾權臣。他與江湖派戴複古、敖陶孫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謂餘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