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趙的生活與愛情當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下跌宕起伏。大觀元年三月(公元1107年3月),趙明誠的父親突然病逝。宰相蔡京落井下石,暗下殺機,誣告趙明誠父親,使得朝廷追回了對他的各種贈官和稱號。趙明誠兄弟三人,也因為“父罪”而統統免職。趙家開始走下坡路,生活的變遷漸漸靠近這對還沒有準備好的年輕人。
北宋靖康二年,即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朝攻破汴京,俘獲了徽宗、欽宗父子,趙構南逃,建立南宋王朝。李清照夫婦隻好隨難民遷徙江南。在避難漂泊的路上,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大半遺失。動蕩的年代,愛情變得珍貴、浪漫、理想,也變得脆弱、浮躁、短暫。每個女人都幻想著依靠的男人是英雄一樣的人物,是頂天立地的豪傑丈夫,然而,大多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而已。南遷後,趙明誠曾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卻在一次叛亂中,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十分失望。在逃亡江西的路上,李清照寫下了《夏日絕句》,讚揚項羽,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卻刺痛了趙明誠,愛情的熱度漸漸冷卻。趙明誠自感羞愧難當,心情鬱鬱。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六月,趙明誠被旨知湖州,赴南京行在麵見皇帝,卻於八月十八日病死在建康。也許生活的平靜使得愛情變得寡味,也許丈夫的不夠英勇使得濃情蜜意變得平庸淡然,但這個男人真的不在了,生活必將遭受重創,她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斯人已逝,而生活還要繼續。孤苦無依的李清照曾嫁給張汝舟,而張隻是想要騙取她的錢財。婚後,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想象的那樣有錢,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都有上當受騙的感覺,感情也就無從談起了。這段婚姻維持不到百天就結束了。多年的漂泊無依,又遭改嫁波折,使得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受到了更嚴重的傷害。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誌不屈”,但卻無法改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廢寢忘食,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國破、家亡、夫喪、物盡,李清照陷苦痛與災難……看來自古以來,天總是嫉妒紅顏的,要有一個完滿白頭的愛情總是如此之難,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向往李趙二人的愛情傳說。也許,離愁別緒,難舍難分,愛之愈深,思之愈切,本身就是愛情無法避免的特征,最後就讓我們重溫他們的愛情傳說。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55.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闌意(王禹《點絳唇》)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
《點絳唇》
王禹偁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
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闌意!
王禹偁(公元954~1001年)北宋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於黃州,世稱王黃州。做官期間,他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複知製誥。後被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