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2)(1 / 3)

柴草高高而雜亂,用刀割取那荊條。姑娘趕快嫁給我,我來喂飽她的馬。

漢江之水廣又寬,不可能遊到對麵。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也不行。

柴草高高而雜亂,用刀割取那蔞蒿。姑娘趕快嫁給我,我來喂飽你的馬。

漢江之水廣又寬,不可能遊到對麵。江水悠悠長又長,乘筏渡過也不行。

【鑒賞】

這是一首山野樵夫唱的情歌。樵夫在山上砍柴的時候,看到高大的喬木和浩瀚的江水,想起了自己一直愛慕的姑娘,心情憂傷之下,就唱出這一首感人至深的情歌。樵夫對那位姑娘念念不忘,卻始終難遂心願,感到十分惆悵。他用漢水和江水的寬廣難渡來比喻愛情之路的艱辛,傾吐了自己心中強烈的愁緒。

從這首詩的結構上來看,全篇分為三章,第一章相對獨立,後兩章則開始使用疊詠,這與《詩經》中其他重章疊句的民歌看似沒什麼差異。但從藝術意境來看,三章層層疊加,相互關聯,其內在邏輯也頗具詩意。

汝墳

【原典】

遵彼汝墳①,伐其條枚②。未見君子,惄如調饑③。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④。既見君子,不我遐棄⑤。

魴魚赬尾⑥,王室如毀。雖則如毀⑦,父母孔邇。⑧

【注釋】

①遵:沿著。汝:即汝水,是淮何的支流。墳:河流的堤岸。②條枚:即枝葉。③惄(nì):憂愁。調(zhōu):通“朝”,即早晨。④肄(yì):樹枝砍斷後再長出來的小枝。⑤遐棄:遠離。⑥魴(fáng)魚:即鯿魚。赬(chēng):淺紅色。⑦毀(huǐ):火,形容像火焚一樣。⑧孔:甚。邇(ěr):指窮困的境地。

【譯文】

沿著汝河堤岸走,用刀砍下樹枝葉。許久未見心上人,憂愁如早晨挨餓。

沿著汝河堤岸走,用刀砍下細樹枝。已經見到心上人,請不要再遠離我。

鯿魚尾巴赤紅色,王室召喚急如火。雖然召喚急如火,父母窮困難養活!

【鑒賞】

這首詩分三章,第一章寫一位婦女在汝河岸上一邊砍柴一邊思念遠征未歸的丈夫,憂愁的心情難以排解:第二章寫終於見到了久別歸來的丈夫,央求丈夫不要再離開:第三章寫王室的勞役政策又使他們無法相見,婦女感到僅憑自己難以支撐這個家,向丈夫哭訴自己的難處。

全詩用語簡潔生動,比喻新奇有趣,將婦女心中的思念和哀怨化作縷縷青絲,滲透在字裏行間,讀來感人肺腑。

麟之趾

【原典】

麟之趾①。振振公子②,於嗟麟兮③。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麟之角④。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注釋】

①麟:即麒麟,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祥瑞之獸。趾:指麒麟的蹄。②振振(zhēn):形容誠實仁厚的樣子。公子:指貴族子孫,與後麵的公姓、公族一樣。③於(xū):通“籲”,這裏作歎詞。④定:指額頭。

【譯文】

麟的蹄子啊。仁厚的公子,哎喲麟嗬!

麟的額頭啊。仁厚的公姓,哎喲麟嗬!

麟的犄角啊。仁厚的公族,哎喲麟嗬!

【鑒賞】

這首詩旨在讚美尊貴的諸侯公子。也許今天的讀者會奇怪,古人為何以“麟”起興,其實這在古代是一件異常莊重的事,因為麒麟被譽為一種兆示“天下太平”的仁義之獸,在古人的心目中有著非常尊崇的地位。所以,本詩以“麟”起興,表達對諸侯公子的讚美之情也就理所當然了。

全詩分三章。開篇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讓瑞獸麒麟與仁厚的公子交相輝映,傳遞出一種神聖的美感,令人情不自禁發出“於嗟麟兮”的讚歎。後麵兩章也隻是稍微改了兩個字而已,其含義並無多大變化,但如此三章回旋往複,視覺意象和聽覺效果水乳交融,就製造出一種熱情洋溢的情感氛圍。

國風·召南

西周初年,召公奭居西部鎬京,統治西方諸侯,範圍包括今河南西南部、陝西南部及今四川一帶。《召南》就是召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民歌,共有14篇,與《周南》合稱“二南”。

鵲巢

【原典】

維鵲有巢①,維鳩居之②。之子於歸,百兩禦之③。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④。之子於歸,百兩將之⑤。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⑥。之子於歸,百兩成之⑦。

【注釋】

①維:發語詞,無實際意義。鵲:即喜鵲。②鳩:布穀鳥。傳說布穀鳥不自己築巢。③兩:通“輛”。百兩:形容很多車輛。禦(yù):迎接。④方:占據,占領。⑤將:護送。⑥盈:充滿,占據。⑦成:完成儀式。

【譯文】

喜鵲有巢在樹上,布穀飛來就居住。姑娘就要出嫁了,百輛大車來迎她。

喜鵲築巢在樹上,布穀飛來占有它。姑娘就要出嫁了,百輛大車護送她。

喜鵲築巢在樹上,布穀飛來占滿它。姑娘就要出嫁了,百輛大車迎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