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馬上就辦,做高效執行的好員工(2 / 3)

每個人所處崗位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同,對於問題解決方式就更是不同。如果矛盾不能及時解決,就很可能激化矛盾。比如你原先的埋怨可能隻是埋在自己心的,後來發現自己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可能會擴大這種抱怨的範圍,就會對其他同事產生負麵影響。我們要善於觀察,及時發現同事或者領導的情緒,了解其背後的真實原因,如果是自己的責任,就需要馬上改正,及時溝通並處理,防止不良後果產生。孔子老人家早就教育我們,要聽其言觀其行,言是第一位,話不到位,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因此在溝通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對方,努力做到換位思考。如果和某人溝通無效,隻能說明自己需要改進溝通的方式和內容。

凱特是一所名校管理學碩士畢業的,出任某大型企業的製造部門經理。凱特剛一上任就對製造部門進行改造。他發現生產現場的數據很難及時反饋上來,於是決定從生產報表上開始改造。借鑒其他優秀企業的生產報表,凱特設計了一份非常完美的生產報表,從報表中可以看出生產中的任何一個細節。每天早上,所有的生產數據都會及時地放在凱特的辦公桌上,他很高興,認為他拿到了生產的第一手數據。沒過幾天,出現了一次大的品質事故,但報表上根本沒有反映出來,他這才知道,報表的數據都是隨意填寫上去的。為了這件事情,凱特多次開會強調,認真填寫報表的重要性,但每次開會,在開始幾天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過不了幾天又返回了原來的狀態。

原來,現場的操作人員,很難理解凱特的目的,因為數據分析距離他們太遙遠了。大多數操作人員隻知道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填表對他們來說是多餘的。不同的人,他們所站的高度不一樣,單純地強調、開會,效果是不明顯的。站在操作人員的角度去理解,雖然不斷強調認真填寫生產報表有利於改善現有的薪酬狀況,但這距離他們比較遠,而且大多數操作人員認為這和他們沒有多少關係。後來,凱特通過跟操作人員們詳細溝通,了解到了他們的真實想法,並且向他們明確了自己這次對報表改造工作的目的,最終將生產報表與業績獎金掛鉤,並要求幹部經常檢查,操作人員才知道認真填寫報表的重要性,這項報表改造工作才得以繼續執行下去。在溝通中,不要簡單地認為所有人都和自己的認識、看法、高度是一致的。對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模式,要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與別人溝通,隻有溝通到位,才能提高執行力。

溝通對身在職場和將要走向職場的人士非常重要,懂得溝通,才能提高執行力。在職場中不與領導溝通,領導不知道你在幹什麼,更不知道你在想什麼,即使領導通過其他渠道了解你的工作方向,但是通過別人的轉口,可能就存在了與事實不符的地方,甚至可能讓領導對你產生誤解。所以,即使你幹了不少工作,你的確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止於己,得不到領導的幫助和支持,會限製你能力的發揮,當然工作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不與領導主動溝通,其實是一個意識的問題,是一個人長期工作和思維習慣的問題,是一個等領導、靠領導幫助自己的思想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工作不成熟的側麵反映。在與同事溝通中,也要具備主動的精神,和領導溝通是幫助自己創造條件,和同事的有效溝通就是順利完成工作的保證。

某公司為了獎勵拓展部的員工,製訂了一項旅遊計劃,名額限定為8人。可是10名員工都想去,部門負責人需要再向上級領導申請2個名額。部門負責人:“老板,大家今天聽說去旅遊,非常高興。覺得公司越來越重視員工了,真是讓員工感動。這事是老板突然給大家的驚喜,不知當時您如何想出這個主意的?”老板:“真的是想給大家一個驚喜,這一年公司效益不錯,是大家的功勞,考慮到大家辛苦一年,是該放鬆放鬆了。大家心情愉快才能更好地工作,也會增加公司的凝聚力,我們就是為了讓大家高興。”部門負責人:“也許是計劃太好了,大家都在爭這8個名額。”老板:“當時決定8個名額是因為覺得你們部門有幾個人工作不夠積極。你們評選一下,不夠格的就不安排了,就算是對他們的一個提醒吧。”部門負責人:“其實我也同意您的想法,有幾個人的態度與其他人比起來確實是不夠積極,不過他們可能有一些生活中的原因,這與我們部門經理對他們缺乏了解,沒有及時調整都有關係。如果不讓他們去,對他們打擊會不會太大?如果這種消極因素傳播開來,影響不好吧。公司花了這麼多錢,要是因為這2個名額降低了效果太可惜了。我知道公司每一筆開支都要精打細算。如果公司能拿出2個名額的費用,讓他們有所感悟,促進他們來年改進,那麼他們多給公司帶來的利益要遠遠大於這部分支出的費用。不知道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公司如果能再考慮一下,讓他們去,我會盡力與其他兩位部門經理溝通好,在這次旅途中每個人帶一個,幫助他們放下包袱,樹立有益公司的積極工作態度,老板您能不能考慮一下我的建議。”老板聽了部門負責人這番話之後,覺得合情合理,答應了增加2個旅遊名額的要求。

溝通的目的是達成意見或行為的共識。而建議是沒有任何強加的味道,僅僅是比較兩種或多種行為所帶來的結果,哪個更加完善而優良,供對方自由選擇。提出意見時,最忌諱的用語就是“你應該……”、“你必須……”。不論你的建議多麼好,與你溝通的對方隻要聽到這兩個詞,頓時生厭,產生逆反心理,大多不會采納你的意見。部門負責人的這種溝通方式顯然是得當的,他懂得用異位思考法,樹立一個溝通低姿態,站在公司的角度上考慮一下公司的緣由,遵守溝通規則,與老板平等對話,做到了合理提出建議,給對方重新考慮的理由,從而使問題有了回旋的餘地,把這項活動順利地執行下去也就不難了。

溝通的目的和意義,對於員工來說,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執行力度。如果溝通不暢,就會導致需求的誤解,目標的偏移。溝通能力強的人,走到哪兒都不會孤影隨行;善於交流的人,走到哪兒都不會孤身一人。溝通協作有助於你更快融入團隊。想讓同事親近你,首先要主動友善地親近身邊同事,態度積極地詢問和請教問題,總會得到對方同樣友善的回應,使雙方更快更友好地熟悉起來,不僅有利於自身的成長,也有利於工作溝通和協作,從而提高你的工作執行能力。

在我們工作的溝通當中也是同樣的。當你說出一句話來,你自己認為可能已經表達清楚了你的意思,但是不同的聽眾會有不同的反應,對其的理解可能是千差萬別的,甚至可以理解為相反的意思。這將大大影響我們溝通的效率與效果,從而誤導你執行的方向,降低執行的效率。在遇到不同觀點的時候,我們盡可能多地與同事和領導去溝通,把你的想法表達清楚,並且要清楚同事或者領導的心思或者目的,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執行力度。

行動到位,執行力才能到位

職場中,最受歡迎的人,毫無疑問是執行力最能到位的人。在執行過程中,最沒效率的事情就是第一次執行不到位,然後還要推倒重來。僅僅有了行動還不算執行到位,隻有行動了,並且將事情做到方方麵麵圓滿,才算得上執行力到位。要執行就要有行動,要執行到位就要行動到位。行動到位是對一個優秀的執行者的最高要求,行動到位意味著執行的最高境界。

要提高執行的效率,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行動到位。行動到位,不是一個簡單量化的工作標準,而是一個改變所有組織和個人的有效工作哲學和方法。行動到位,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哲學,是一個人實現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的法則。在工作中,行動到位,是提高執行效率的第一步。行動到位,是老板對員工的期待;行動到位,是提高質量、保證品質的必然要求;行動到位,需要員工對工作有充分的準備。行動到位就不能抱有“差不多”的思想。

領導問員工:“數據搜集得怎麼樣了?”員工回答:“差不多了!”領導滿意地點點頭;老板問秘書:“人都到齊了嗎?”秘書回答:“差不多了!”老板說:“那好,我們現在開會!”;爆破手問定向爆破專家:“您看這一噸炸藥這樣布置行嗎?”定向爆破專家說:“差不多!”爆破手帶著部下去埋炸藥去了;……“差不多”幾乎成了回答所有提問的標準答案了,然而這些差不多所導致的結果又會是什麼呢?領導跟員工要數據的時候,員工實際隻完成了80%,可是這時候已經來不及搜集,結果與其他企業競爭失敗;老板對秘書說開會的時候,竟然還有整整一個部門的人沒有到位,結果會議延遲,耽誤了其他所有部門的工作時間,使大家加班到很晚,秘書和遲到的部門均受到批評;爆破手帶著專家所謂的“差不多”的炸藥進行爆破,結果炸藥量過大,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在工作中,“差不多”永遠不會讓我們得到滿意的結果,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總覺得“差不多”就夠了,行動不到位,隻會給我們帶來損失、帶來麻煩。如果我們總覺得自己做得差不多就足夠了,那麼我們就得不到升職加薪的機會,因為老板眼睛是雪亮的,他憑什麼選擇“差不多”的員工來做別人的領導呢,他憑什麼給“差不多”的員工加薪呢?隻有把事情做到位,我們才能得到領導的賞識,才能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行動到位,執行力才算到位,老板才會滿意。

具有行動力的人,行為的主動性高,具備一定的冒險精神,傾向於在不斷嚐試、在“做”的過程中學習和提升;對工作的未知因素沒有畏難情緒,不怕困難和挫折,相信自己。他們能夠主動領受工作任務,積極和上級、同事及下級商討工作任務中的難點、問題,尋求解決辦法與對策。在麵對工作任務時,傾向於立即采取行動,並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工作的進展。他們更傾向於用“嚐試”的方式解決問題,願意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行動到位才能取得工作成果,才能拉開與別人的差距,才能被老板和上司賞識。行動並不難,難的是行動要到位、要成功。有的人隻管上班,不管貢獻,隻按照上司的吩咐做事,不去計較結果,能敷衍的就敷衍,能拖的就拖,這些都是行動不到位的表現,從這些表現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做事不到位不僅不利於個人取得成績,也不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影響公司的發展,所以當你抱有“差不多”思想的時候,先不必抱怨自己沒有機會,也不必抱怨領導對你不公,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勇於承擔責任和行動後果才是執行到位的表現。

喬是一家食品公司的銷售員,工作對於他來說是痛苦的,每天早晨鬧鈴要響好幾遍,他才痛苦地從床上掙紮起來。他跨入公司大門後,還總是神情恍惚。這天,他坐在會議室睡意蒙矓地聽著經理布置工作,工作安排好後,喬開始拜訪客戶,結果遇到拒絕和冷遇,心情簡直糟透了,仿佛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下午下班前回到公司填工作報表,胡亂寫上幾筆湊合一下交了差,一天就這樣結束了。喬很懶惰,平時根本不去花時間學習,思想消極,從不好好去研究自己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沒有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從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麼,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從不認真去想一想顧客為什麼會拒絕,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為顧客帶來了什麼樣的服務和滿足。到了月底一發薪水,喬這才發覺薪水原來隻有這麼點,他覺得在這裏做下去沒什麼意思,也沒什麼發展,於是喬很牛氣地炒了老板的魷魚。一年下來,換了三四家公司。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時間就這樣耗盡了。結果卻一無所獲、一事無成、一窮二白!喬雖然在忙碌著、行動著,可是他卻從沒有認真做成過一件事。行動了,卻沒有行動到位,自然也談不上執行到位。

每個企業都可能存在這樣的員工:他們每天按時打卡,準時出現在辦公室,卻沒有及時完成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忙忙碌碌,卻不願盡職盡責。他們從不會把自己該做的做到位,對於他們來說,工作隻是一種應付:應付上班、應付加班、應付老板交代的任務,他們總認為機會是多麼神奇的東西,以為隻要遇到好機會就會水到渠成。事實上,機會隻不過是我們腦子裏偶爾閃現的一個念頭,如果你沒有馬上付諸行動,那機會便稍縱即逝,給你留下的隻能是無盡的悔恨。

行動不到位,是員工缺乏責任心的一種表現,它實際上是工作中的失職,是隱藏在我們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顆定時炸彈,一旦時機一到,就會轟然爆發,貽害無窮。你沒有在正確的時間裏做好一件事情,那麼很有可能你就已經失去了那樣的一個機會了,這就是所謂的行動力了。行動力不佳會讓我們喪失很多很好的機遇,不論是行動力還是執行力,都是對於行動而言的了,最終檢驗一切的標準是行動有沒有到位,行動到位了,執行力才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