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馬上就辦,用細節成就卓越(3 / 3)

在人生麵臨重大轉折的關鍵時刻,注重細節往往可以讓你出類拔萃,成就你的夢想。有這樣一件事情:妮可去應聘一家公司的會計,麵考官照慣例問了妮可一些相關的問題,麵試結束後,麵考官對妮可說:“你的表現很不錯,如果你被錄取了,我們會打電話給你的。”麵考官話音剛落,就聽到妮可用清脆的聲音說:“請您無論如何,打個電話來,即使我失敗了。”一邊說一邊遞過去一元錢。麵考官充滿了好奇:“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如果我被錄取了,這打電話的錢不該公司出;如果我沒被錄取,這打電話的錢更不該公司出。”麵考官告訴她:“那我現在就通知你,你已經被錄取了。”此後,妮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出色,注重每一處細節,經妮可處理過的賬目沒有一處紕漏。不到一年的時間妮可就成為財務部負責人。從打電話這個細小的環節中,考官做出錄取的決定絕非心血來潮。首先,公、私財產分明是一個會計應具備的素質;其次,在失敗後能去思考自己的不足,說明妮可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妮可不僅在麵試中注重細節,得到了考官的認可,給自己贏得了這個工作的機會,在工作中,妮可也處處注重細節,最終受到領導的賞識,讓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細節無處不在,一個善於發現細節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當今社會,想成功的人很多,但注重細節的人卻很少。社會上普遍存在著一種浮躁的風氣,人們渴望一舉成名、一夜暴富、一次成功,急功近利,盲目跟風。古人雲:“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宏圖偉業固然令人神往,但構成宏圖偉業的卻是許許多多毫不起眼的細節。細節,微小而細致,在人生的曆史長河中,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裏,細節從來不會叱吒風雲,但卻潤物無聲,也許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所在。細小的事情往往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一個細節,可以使你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飽受失敗的痛苦。每發現一個細節,都會成為你將來成功的鋪墊;每注意一個細節,都會使你的成功多一分希望。

古人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任何一次成功絕對離不開細節的鋪墊。我們唯有改變心浮氣躁、好高騖遠的毛病,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方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否則,必然適得其反。

在人生的征途上,每個人都渴望站得高,但是,當我們每日麵對那些繁瑣蕪雜的小事,麵對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節時,會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些可能關係到我們能否站到高處,關乎到事業的興衰呢?朱自清說:“細節就是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細。”細節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觀念,可以表現一個人的修養,可以左右一場比賽的結果,可以改變一場戰爭的勝負,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夢想,可以決定人生的高度……細節之中蘊藏著機遇,細節之中飽含著真情。一個人若是想要事業上獲得旁人難以企及的成功,那麼首先就要學會關注細節,切勿粗枝大葉,也許就是由於你輕輕彎腰拾起地板上的一個小紙團,你就被你夢寐以求的公司錄用了;也許就是由於你一次不經意間的“失誤”,你留心了並加以研究深思,你就會像貝爾一樣創造了一項發明;也許就是由於你在國外有過逃票的經曆,你就在國外再也找不到薪水微薄的工作了,盡管你還是從某個名牌大學畢業;也許就是由於你在公共場合隨意吐了一口痰,本來就要談妥了的一筆大生意被立馬取消。

在細節的周圍,往往蘊含著決定你人生命運的轉折點。你可能因為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細節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亦有可能會因為一個日常的小細節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生活中並不缺乏你成功的機會,關鍵在於你是否擁有留心的眼睛。細節決定人生的高度。要想成功,並非靠你那一味無知的幻想,並非靠你那超乎常人的智慧,而是在於細節,細節決定了你的人生究竟能站多高,能走多遠。我們要用關注的眼光去發掘細節,用發展的思維去處理細節,那樣我們會有無盡的收獲。

對工作中的小事負責,確保工作零缺陷

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我們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要有所作為,要獲得碩大的勝利果實,就要從工作中的小事做起,對工作中的小事負責,把好崗位職責裏的每一關,不要因為覺得不重要就去忽略它。工作成果是由許許多多的小事累積而成的,沒有在小事中一步一步地積累,工作中是不會有所成就的。把工作做好是一種追求,不要隻認為工作是單項的任務,確保工作零缺陷是對任何行業、任何職位都受用的,所以,對工作中的小事負責,拋棄“混日子”的想法,追求零缺陷的工作態度,以飽滿的熱情來工作,讓自己不斷超越自己,讓自己不斷地發現自己潛在的價值,像愛自己一樣來愛自己的工作,那麼,你的工作將會把同樣的愛回饋給你!

一個能勝任零缺陷要求的員工,首先是一個在工作中對小事負責的員工,因為對小事負責是最完美的工作態度,隻有認真負責的人,才能夠在單調、重複的工作中找到樂趣,並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工作中,確保自己工作零缺陷的完美。要實現個人的提升,對小事負責的態度永遠都是第一位的,確保零缺陷工作也是如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是一名醫生的凱特為了維持生活,趁著美國製造業興起的浪潮,找到了一份質檢員的工作。由於他有著醫學背景,因此能夠從醫學的角度看待質量檢驗這項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質檢員就像驗屍官,隻能在問題發生後才去發現和解決,並不能提前預防問題的發生,更不能提高質量。從醫生角度看來,隻有加強預防,才能夠避免人得病。後來他提出一些措施,確保在生產過程中按照標準來執行,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產品的不合格率,從而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了“防患於未然”。不久後,凱特轉到了一家著名的男士專賣店當了一名兼職員工。他憑借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在工作中仔細觀察每個客戶的細節,結合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抓住了現代管理的核心:應用客戶化的思維,了解客戶的需要,讓客戶成為回頭客。後來,凱特到了馬丁公司擔任項目經理。他發現一個令人不解的現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似乎都不願意第一次就做對,總是要修修補補。例如,公司在製作招標書的時候,總是會製定一個返工期。因為按照可接受的質量體係的比例,總是有一些工作需要返工。在可接受的質量零缺陷工作體係中,遲到五分鍾不算遲到。甚至,公司還有這樣的製度:一個人一個月的病假不能超過三天,甚至規定有1%的死傷率。也就是說死傷幾個人是正常的,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出現這種荒謬現象的原因是:大家逐漸接受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思想。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工作方式與態度已不適應市場的需求,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第一次就做對,絕不允許有錯誤,所以凱特針對這些現象製定了相關的製度,要求員工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按部就班地把小事做好,不得有返工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凱特的管理下,公司逐漸提升了效率,以往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失誤也逐漸少了下來。這就是零缺陷工作的態度。也隻有保持對工作中小事負責的態度,才能實現零缺陷的要求。

零缺陷工作讓我們重新考量我們的工作方式:檢驗並不能產生質量,隻有預防才能產生質量。因為檢驗是在過程結束後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選出來,而不是促成改進。檢驗是告知已發生的事情,此時缺陷已經產生。零缺陷的工作標準意味著任何時候都要滿足工作過程的全部要求,對於工作中的小事,要負起全責。這是個人內心的高度認可和莊重承諾,也就是,在工作中絕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協,而是要極力預防錯誤的發生。

古人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隻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隻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在我們的工作中可以把這句話理解為:即便是小的過失,我們也不可以抱有僥幸心理,覺得小過失無關緊要,這種僥幸心理終究會釀成巨大損失;任何一件小事,我們都要認真對待,失之小節,也許是釀成大錯的開始。對工作中的小事負責,時時處處從“小事”做起,也許就能讓你的工作沒有任何過失,從而確保工作萬無一失。我們工作中因為不起眼的小事造成巨大損失的實例又有多少呢?零缺陷工作也沒有捷徑,不論多聰明的你,也隻能踏踏實實、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把工作做好,對待任何一件小事,任何一個細節都要認真負責。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定好工作的標準,看清和理解工作標準。零缺陷工作的基礎就是預防,如果出現了失誤再來補救,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零缺陷。不管是做職業經理人,還是自己創業,最終成功的人都具備一種特質——對工作中的小事負責。這正是很多人說得到卻做不到的。而成功者正是做到了這個看似簡單,實際不容易做到的對小事負責,才成就了其事業。作為普通人,在大多數的日子裏,都在做一些小事。怕隻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當“重視小事”成為一種習慣,當責任感成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我們就會與“勝任”、“優秀”及“成功”同行。我們都是平凡的人,都在從事簡單而平凡的工作,隻有重視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努力做一名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才會確保手頭工作和任務的零缺陷。工作中的小事、簡單的事、平凡的事做細,做好了,確保工作零缺陷,才能做成大事,才能創造自己人生的不平凡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