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計劃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計劃的內容遠比形式來得重要。簡單、清楚、可操作是工作計劃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工作計劃就是要我們自己和其他人知道,我的工作內容是什麼,我需要做什麼,我采用了什麼樣的工作方法,我應該怎麼做,我需要和誰合作來完成這項工作,這項工作的進度如何,我什麼時候完成這項工作。缺少這其中任何一點,這個工作計劃都會是不完整、不可操作、不可檢查的。工作計劃做出來,目的就是要執行。執行不力,或者無法執行跟計劃其實有很大關係。如果一開始,我們不了解現實情況,沒有去做足夠的調查和了解,那麼這個計劃首先就會給後麵的執行埋下隱患。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計劃能不能真正得到貫徹執行,不單是執行人員的問題,也是做計劃的人的問題。計劃做得不合理,工作也就沒有辦法執行,沒有很好的執行力度,工作也就不會順利完成。
工作計劃就是對即將開展的工作的設想和安排,如提出任務、指標、完成時間和步驟方法等。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無論辦什麼事情,事先都應有個打算和安排。有了計劃,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計劃本身又是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考核標準,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計劃對工作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搞好工作計劃,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約翰斯在一家IT公司做技術工作。在美國這樣大大小小的IT遍地都是,所以為了提高公司競爭力,公司決定讓約翰斯負責改版網站,但是改版網站的同時還不能影響約翰斯原本的數據搜集工作。剛接到任務的前幾日,約翰斯忙得焦頭爛額,每天早早地就到公司,中午連吃飯的時間都不願意浪費,晚上除了要在公司加班外,回到家後也時刻不敢放鬆,隻要想起來工作沒什麼進展,他就會打開電腦繼續工作。反複幾日,他便開始抱怨起來:公司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我一個人又要做數據、又要改網站?難道其他的技術人員做不了這件事情嗎?我一個人做這麼多的工作怎麼做得完?如此一想,約翰斯白天在公司的狀態也越來越差。
老板福特看出了約翰斯有了工作情緒,及時找他談了一次話,簡單溝通後,問了約翰斯幾個問題:“現在你的主要工作是什麼?具體時間段內你都在做什麼?每天做了多少?什麼時間內能完成?”約翰斯聽了福特的提問後沉思了片刻,突然醒悟過來,原來自己在接到任務後根本沒有認真計算過自己的工作量以及沒有給自己製訂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這幾天都是想起什麼做什麼,不但工作一點進展都沒有,甚至讓自己很疲憊。後來約翰斯給自己製訂了一個周密的工作計劃,每天什麼時間做數據、什麼時間改網站、怎麼改、每天做多少……這樣,他不但工作得輕鬆愉快,而且比規定的時間提前幾天完成了任務。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是計劃的靈魂。計劃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製訂的。計劃應根據需要與可能,規定出在一定時間內所完成的任務和應達到的要求。任務和要求應該具體明確,有的還要定出數量、質量和時間要求。工作沒有完成,主要是因為自己沒有製訂出一個完整的計劃。隻要認真做好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切實按照工作計劃一步一步地實施,就不會有完成不了的工作。
工作計劃是你完成工作任務的重要保障。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員工整天無所事事,要問他們是否真的沒事可做了,事情是否都完成了,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尋找原因可能就是他們沒有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總覺得有千頭萬緒的事情要做,但就是不知道從何下手,久而久之,事情越積越多,就更加束手無策了。所以我們要做好我們的工作,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工作計劃也是我們提高工作業績的關鍵。每天向著目標前進,工作會更有充實感。作為公司大家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神聖而艱巨的使命。正如一句格言所講:“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借口。”希望我們每位都能成為成功者,努力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享受工作的樂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馬上就辦,就是不推脫責任
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執行力,要看他能否對自己負責,看他能否承擔責任。如果你想成為有執行力的好員工,就必須懂得承擔責任,勇於承擔責任。“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責任無處不在,責任存在於生命的每一個崗位。責任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是對他人、對集體、對企業、對社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而執行力,就是實實在在履行自己的責任,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追本溯源,有責任心,執行力就有了筋骨;有責任心,執行力的實施才有落腳的根基。所以,要加強執行力,勢必要增強責任心,而不是去推脫責任,不是去為自己找借口。而增強了責任心,執行力自然就得到提高。
責任不僅是在工作中表現出忠於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更是我們作為社會、單位的一分子,對整個社會、單位的那份集體責任感。事業的成敗,常常取決於責任心。若一個人缺乏責任感、責任意識、責任心,就不堪大用。即使小用,也令人擔心。在現代職場中,有幾類人就是人們最頭疼與之打交道的:工作能力很強,但缺乏責任感;公關方麵是高手,卻無心於工作;做事不踏實,卻總期待自己有更好的待遇等。也許你就是其中一類,或者你身邊就存在這樣的人。當你想為自己推脫責任的時候,就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1968年,一個漆黑、涼爽的夜晚,墨西哥市,坦桑尼亞的奧運馬拉鬆選手艾克瓦裏吃力地跑進了體育場。他是最後一名抵達終點的選手,此時比賽的優勝者早已領走了獎杯,慶祝的典禮早已結束。當艾克瓦裏一個人孤零零地抵達體育場時,那裏已經幾乎空無一人……此時,艾克瓦裏的雙腿沾滿血跡,綁著繃帶,但他仍然努力地繞著體育場跑完一周,跑到了終點。在體育場的一角,享譽國際的紀錄片製作人格林斯潘遠遠地看著這一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走了過去,問艾克瓦裏:“你為什麼要這麼吃力地跑到終點?”這位來自坦桑尼亞的年輕人輕聲地回答說:“我的國家從兩萬多裏之外送我來這裏,不是叫我在這場比賽中起跑的,而是派我來完成這場比賽的。”沒有任何借口,沒有任何抱怨,他沒有因為自己受傷了而為自己不理想的成績找借口,沒有因為自己體力不支而放棄比賽,因為職責就是他的一切行動的準則!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存在,那麼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地存在著。”就像艾克瓦裏一樣,國家派他來參賽,那他就有完成比賽的責任,無論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存在,所以我們要讓我們的存在有價值,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情,無論事情的多寡與巨細。古人雲:“不患無策,隻怕無心。”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是一種客觀需要,也是一種主觀追求。有了責任心,就有了做好工作的激情和動力,做起工作來就會積極、主動、用心。責任心強,工作起來就會做到沒有任何借口、不發任何牢騷、不談任何條件、不講任何代價、不計任何得失。因此,是否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決定著執行效果,直接影響到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敢於負責就是執行力的完美表現。這源於他的敢於負責精神。事實證明,隻要有了敢於負責的精神,即使是他的才學不如別人,條件遜於他人,他也會想方設法地學習,努力培養自己,提升自己,為盡職盡責地工作創造條件,從而創造出驕人的業績。
喬治是法國一家企業的新員工。在試用期裏,他負責維護好辦公室的兩部電腦和搞好船運工作,喬治自我感覺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還不少。有一次,老板的Out-look不能接收郵件,問他怎麼辦。他檢查了一遍,找不到解決方法。眼看快下班了,老板要他在第二天上班之前要重裝好Out-look軟件。喬治恰恰未接觸過此類問題,卻跟著大家下了班。第二天上班,喬治打開機器搗鼓一番,仍沒解決問題,老板看到了,陰沉著臉,揮揮手示意他走開,接著問喬治:“昨天你沒有聽清楚我的話嗎?這件事情你不懂得怎麼去做,也沒有向其他人請教嗎?昨晚你很早就下班是有其他事情嗎?”喬治有一搭沒一搭地說:“昨晚您沒讓我加班,我不知道您這麼急。”老板火了:“分配給你的工作你不會做又不去想辦法去學習怎麼做,本身就是一種很沒有責任感的行為,不但不去虛心學習,還找借口來推卸責任,這樣的員工又怎麼能進步呢?”老板在說話的工夫,把機器裝好了。喬治看著老板修完機器,羞得無地自容,好臉麵的他又經不起老板的訓斥,於當天下午就向公司遞交了辭職信。
員工在工作中出點差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出了差錯就找理由逃避責任或推卸責任。逃避責任或推卸責任本身就是一種極端的不負責任的行為。當老板叫喬治“第二天上班之前”完成任務時,實際上就是考察他究竟有沒有責任感。如果他有責任感,應該在“不會”的情況下,利用當天晚上的時間向他人請教,盡可能地將機器在第二天上班之前裝好。喬治因為既缺乏職業使命感,又沒有工作責任感,所以被老板批評就在所難免了。責任感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它需要個人對企業忠誠與熱愛,更需要個人的自覺的習慣意識去維護。
在責任感的驅使下,員工履行企業賦予自身的責任,才能形成真正的責任行為。誠如傑邁遜夫人說:“職業責任感是把整個道德大廈連接起來的黏合劑;如果沒有職業責任感這種黏合劑,人們的能力、善良之心、智慧與正直之心、自愛之心和追求幸福之心都難以持久。”作為企業的員工,如果連起碼的責任感都缺乏,這種員工是不可能在企業中擔負起重大責任的。這一點,在喬治受到批評後提出辭職,就暴露得很充分。因此,他的結局,無疑也是沒有責任感的員工的活教材。
責任從不尋找任何借口,執行不需要任何理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是要不推脫責任地去執行。不推脫責任是執行的表現,這是一種重要的思想,體現一個人對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的態度。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動,一位不找借口的員工,肯定是執行力很強的員工。對於我們每一位員工來說,責任就是一種職業使命,就要不找任何借口去執行。責任是使命,責任是目標。把責任放在心中,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誠信敬業做起、從不講任何借口做起!在其位,謀其事,擔其責,人人都成為負責的人,成為具有高度責任心的人,也就能成為高效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