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麥克斯韋深知此次考試的重要性,這可是檢驗他幾年大學學習成果的關鍵時刻,絲毫不敢怠慢。他時而緊鎖眉頭,時而拍拍腦袋,快速地在稿紙上不停地劃著。
這次考試題目難度很大,事後大家才知道,那是斯托克斯剛發現的一個定理。這個定理後來對麥克斯韋的電學研究竟大有幫助。
考試結果,麥克斯韋得了甲等數學優等生第二名。這對一個劍橋大學畢業生來說,是足以令他驕傲的。
也正是在這一年,他開始對電磁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喬治,桑說過:“在抽刀向敵之前,必須練好劍術。”如今麥克斯韋掌握了紮實的數學本領,正是利器在手,衝鋒在即了。
麥克斯韋畢業後留在劍橋大學工作,繼續研究從小就很感興趣的光學色彩問題。
還記得麥克斯韋老揣在書包裏的彩色陀螺嗎?這可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玩具,麥克斯韋根據它旋轉時產生的色彩變化,研究顏色的組成和調配,有許多新發現,它簡直就成了科學實驗的工具了。
小時候,麥克斯韋曾對人的眼睛為什麼能感受顏色迷惑不解。當時他的姑媽沒能給他解答出“為什麼能看出蘋果是紅的”這個問題,現在麥克斯韋要用他學到的知識,親自進行研究。他大量地觀察人眼和動物眼,探討顏色和視覺的關係。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近代色彩學的基礎,是他開始正式踏上科學旅途的第一步。而此時的麥克斯韋,不過是一個23歲的大學畢業生。
1854年聖誕節,麥克斯韋接到父親生病的通知。他冒著嚴寒趕回格倫萊莊園。在家的幾個星期,他一邊照料父親,一邊繼續他的研究,撰寫了一篇很有科學價值的論文《彩色實驗和眼睛視覺》,這是他對色彩學研究的總結。
這篇論文得到英國科學界很高的評價,並且被邀請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宣讀。麥克斯韋終於可以親自宣讀他自己的論文了。
從格倫萊回到劍橋不久,法拉第的名著《電學實驗研究》出版了。這是法拉第對自己畢生研究電磁學的成果的總結,是一本極其珍貴的著作。
一連幾天,麥克斯韋都沉浸在電學的海洋中。他深深地被書中新穎的見解,奇妙的實驗吸引住了。很小的時候,他就聽說過法拉第的名字,也參觀過法拉第發明的電磁感應發電機,那時他就對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敬慕不已。10多年之後,當他親自拜讀了大師的著作後,更是如獲至寶。
已是深夜了,麥克斯韋卻遲遲不能入睡。他披上外衣,走到陽台上,望著遙遠的夜空。周圍一片靜謐,人們都已進人了夢鄉,而麥克斯韋此時卻心潮澎湃。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心髒的劇烈跳動和血液的流動。他仿佛聽見遠處傳來一種奇特的聲音:年輕人,快來吧!這是一個神奇的世界。
麥克斯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知道這是科學的召喚。人類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科學家的使命不正是打開奧秘之門,探索未來,為人類造福嗎?
電磁學這個廣闊的戰場正在召喚著他。古往今來,無數的科學家都在電的領域裏辛勤研究,縱橫馳騁。法國的安培、美國的亨利、丹麥的奧斯特、德國的楞次……他們一生都在同電打交道,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前人已經開辟出了一條通向光明之路,難道後人能甘願坐享其成、停滯不前嗎?
麥克斯韋回到屋裏,又翻開了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這位偉大的物理大師,經過10年的探求,發現了著名的電磁感應現象,證明了不僅電可以變成磁,磁也可以變成電,從而揭示出電和磁有緊密的聯係。也正是他,發明了著名的“力線”實驗,並且對牛頓力學的“超距觀念”提出了大膽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