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管理員起初很奇怪:麥克斯韋先生怎麼一次能看那麼多書!就是一目十行也達不到這種速度呀!後來他們才知道,原來這些書都是為班裏學生借的。他們都被麥克斯韋這種一心為學生的精神所感動。

在阿伯丁的這段時期,麥克斯韋暫時中斷了他在電磁學方麵的研究,而他的主要成就是在與電磁學毫不相關的天文和氣體力學兩個領域。為何他突然對天文感興趣呢?無從得知,估計是受當時一項學術獎的鼓勵。

原來,劍橋大學的聖約翰學院1855年曾設立一筆獎金,懸賞對當時研究最熱的土星光環運動的解釋。這引起了科學界廣泛的興趣,許多科學家都開始致力於這方麵的研究。

土星是太陽係九大行星中最奇特的一員,在它周圍,有一條明亮的、非常漂亮的光環,而且這條光環從地球上看呈現出周期性變化。許多年來,天文學家們對土星光環的運動特點和形狀有各種不同的假設,但都沒有得出有根據的解釋。兩年過去了,沒有一人獲得此獎金。

麥克斯韋得知此事,他少年時形成的勇於向困難挑戰和不服輸的特點又顯露出來。他想先在天文學的領域裏,試試自己的數學功底,看是否能用數學分析方法解決這一難題。

麥克斯韋用整整兩年的時間研究土星的運行。1858發表了《土星光環》的論文。

在這篇論文中,麥克斯韋用嚴密的分析和計算,成功地運用數學物理方法,通過200多個方程式,論述了土星光環是由一群分散的小物體構成的。他因此獲得了亞當斯獎,當時他年僅27歲。

而他的這篇長達68頁的論文,在評審時就花去了委員會整整兩個月。一位老科學家讚歎說:“我從來沒見過這樣出色地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38年後,一位美國天文學家證實了他的結論的正確性。

一個科學家的道路,由於受到時代、環境等種種因素的製約,常常不能完全由自己選定。而且科研者自己,在當時他們也很難判定,哪條路才是通向成功之路。所以在科技史上,常有這樣的例子:有的科學家在一條小徑上耗費了大部分光陰,而在另一個重大領域中未能充分發出光和熱。麥克斯韋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在電磁學領域,雖然已邁出了重大的一步,但是,他還沒有找到真正的突破口。他必須從多個領域廣泛研究,積累豐富的經驗。

在研究土星光環的過程中,他還運用了氣體力學方麵的知識,麥克斯韋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推導出著名的“麥克斯韋速度分布率”公式。這也充分顯示了他紮實的數學功底。

或許,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他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天文學家。但是麥克斯韋的理想是在電磁領域,他畢生追求的目標就是解開電磁之謎。

麥克斯韋不愧是一位高超的數學家。對他來說,數學永遠是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能廣泛地應用於各個領域。而他不僅具備了物理學家探索實際奧秘的品質,又掌握了嚴密的數學分析方法,他的數學頭腦為他以後研究電磁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58年,是麥克斯韋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兩年前,他在學校外的樹林中遇見的那位給他出妙計的姑娘瑪麗,如今成為他的妻子。從此,他們的命運就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了。

婚禮是在教堂裏舉行的。麥克斯韋的朋友、同事都紛紛前來祝賀。新娘穿著潔白的婚紗,頭戴金色的花環。她溫柔端莊,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透著嬌羞的神情。

瑪麗雖然不善管理家務,但她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聰明好學,溫柔體貼,使麥克斯韋能夠安心從事自己的研究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