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10月,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麥克斯韋正在皇家學院實驗室裏緊張地工作著。這個實驗是按照他的理論模型設計的。

實驗台上擺著兩個懸掛的,相隔一段距離的線圈。他先給線圈通上電流,然後仔細地測量線圈之間的吸引力,接著他又用同樣的方法測出另外兩個帶靜電的金屬盤之間的吸引力。實驗的每一步都在嚴格的操作程序下進行,得出的兩個數也是非常精確的。

麥克斯韋把這兩個數相除,算出他假設的位移電流的傳遞速度,結果是每秒193088英裏。

當他把這個結果寫在紙上時,他驚異地發現了―個事實:這個數值與不久前一位科學家實驗測得的光速非常接近,光速是每秒193118英裏。

難道這是偶然的巧合?天下哪有這樣的巧事。是不是計算有誤呢?

麥克斯韋興奮地跑回家,把結果告訴了瑪麗。當即夫妻倆將這數據重新演算了好幾遍,確實沒有差錯。

麥克斯韋一夜都沒睡著。他又翻開了法拉第的《電學實驗研究》,突然其中的一句話引起了他的注意。原來法拉第在做實驗時,已經發現並證明了磁力能夠對光發生作用。

為什麼恰好等於光速呢?光和磁之間難道有什麼聯係?

麥克斯韋不斷地問自己,他的眼前又浮現出少年時代的情景。

他仿佛正站在愛丁堡大學的教室裏,搖晃著腦袋,盯著麵前的窗玻璃。門外幾十雙調皮的眼睛正在偷看他。

多麼神奇的光線啊!這個頑皮的小孩,時而在樹叢中嬉戲,時而在雲霞中穿梭,多麼美麗可愛,多麼奇妙的光線啊!這個神秘莫測的怪客,來無影去無蹤,在人間留下炫目的痕跡,可誰也不知道它的底細。

他仿佛又變成那個“捉太陽”的少年,追著姑媽問有關肥皂泡的問題:光為什麼能變成五彩繽紛的顏色?

它穿過玻璃時為什麼會改變方向?

這神奇的天使,它究竟是誰?

無數個關於光的問題,縈繞在麥克斯韋的頭腦中。從幼年直到現在,他都在不停地探索著光的奧秘。如今,他算出電磁波傳播的速度竟然恰好等於光速!這意味著什麼呢?他仿佛覺得自己&經觸摸到了多年來一直在苦苦探尋著的東西一光的奧秘。

東方已悄悄泛白,窗外露出了晨曦。新的一天又來到了,麥克斯韋的思緒驀然回到現實中。他的思路漸漸清晰起來。猛然,他仿佛進入一個柳暗花明的境界:對啊!很可能光與電磁之間有著姻緣關係!

麥克斯韋急步走到書桌前,拿出信紙,他要寫信給法拉第,告訴這位大師他的發現。

在信中麥克斯韋詳細地介紹了他實驗的經過,並且激動地寫道:“根據測量出的電、磁參數,通過計算,結果是每秒193088英裏,法國科學家索菲用實驗直接測得的光速,則為每秒193118英裏!”

實際上,這意味著麥克斯韋算出了電磁波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盡管當時連他自己也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

正是這一發現,促使麥克斯韋開始轉向研究光與電磁之間的關係,也啟發他幾年後,提出了光就是電磁波的偉大預見。

1862年,英國《哲學雜誌》4卷23期上,發表98了麥克斯韋的第二篇電磁論文《論物理的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