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每天麥克斯韋都早早地起床,喝上一杯濃濃的咖啡,開始一天的工作。他一直伏案寫到吃晚飯,晚飯後稍事休息,散散步,又一直工作到深夜。有時寫到興起之時,根本不知道時間,一抬頭,已是第二天清晨了。

由於精力集中,環境安靜,加上妻子的全力支持,麥克斯韋的論文進展很快。每天寫字台上演算的手稿,都要增加厚厚的一疊。

這是麥克斯韋的第三篇電磁方麵的論文,題目是《電磁場動力學》。他早在倫敦任教時就已經醞釀好了,這篇論文是在第二篇論文的基礎上的深化和發展。不僅方程的推導更嚴密,而且數學概括也更加完善。

一個月之後,麥克斯韋的論文已接近尾聲。正在這時,大學時代的幾位朋友來莊園拜訪他。

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好友重逢,給麥克斯韋帶來莫大的快樂。而且,其中有他在愛丁堡大學時最親密的夥伴布特瑞。麥克斯韋和妻子熱情地接待了來訪的客人,並將他們安頓在莊園裏。

朋友的來訪,雖然令麥克斯韋興奮,但也打亂了他平靜的生活和日常的工作秩序。為了不耽擱研究進程,他隻好白天陪朋友聊天,晚上又挑燈夜戰。

許多個不眠之夜過去了。麥克斯韋從他最早推導出的方程組出發,推導出了一個新的方程式。這是一個關於電場和磁場的波動方程。它從理論上證明了,交變的電磁場,確實是以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的。當他寫完最後一個符號時,他禁不住把筆一扔,狂喜地舉起了雙手。

在推導方程的過程中,麥克斯韋又一次顯示了他運用數學的高明手段。他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數學方法,即由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和英國數學家哈密頓共同發明的一種推導方法,這無疑對麥克斯韋的工作有很大幫助。乘勝追擊,麥克斯韋強壓住內心的激動,開始根據波動方程的參數計算波的傳播速度。

計算結果使他驚喜得怔住了:它正好等於光速!這與麥克斯韋四年前推算出的那個比值完全一致。他終於可以大膽地斷定:光就是一種電磁波!

麥克斯韋慢慢地站了起來,拍了拍酸疼的肩膀,成功的喜悅充滿了他的心房。

第二天清晨,麥克斯韋向朋友們宣布了他的結論。“電磁波速等於光速,就意味著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光是看得見的電磁波,電磁波是看不見的光。”他從童年時代起就探索著的光的奧秘,終於被他自己揭開了。

“那麼你認為,為什麼光能分解成不同的顏色呢?”布特瑞感興趣地問。

麥克斯韋解釋道:“大自然裏存在著一種總光譜,包括看得見的光線和看不見的電磁波譜,光之所以能分解成不同顏色,就是因為它包含著不同波長的電磁波。”

幾天以後,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會報》上發表了麥克斯韋的第三篇論文《電磁場動力學》,整個科學界都震驚了。遠在漢普登別墅安度晚年的法拉第,看到麥克斯韋的論文,欣慰地笑了。

法拉第當年關於光的電磁論的朦朧猜想,就這樣由麥克斯韋通過嚴密的數學公式,將它變成了科學的推論。

科學事業是永無止境的,它是由無數代人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發展、完善,就像一場接力賽跑。麥克斯韋接過法拉第手中的接力棒,他們兩人的名字,從此聯係在一起,如同伽裏略和牛頓的名字一樣,在物理學上放出絢麗的光彩。

麥克斯韋在倫敦皇家學院擔任了五年講師,這五年是他一生中最多產的時期。除了建立電磁理論外,他在分子物理學、氣體動力論上都有所貢獻。1865年,麥克斯韋在正式宣布光的電磁學後不久,就辭去皇家學院的教席,決定到歐洲大陸去作一次學術考察,同各國的優秀科學家們進行學術交流,博采各家之長,以便更好地完成電磁理論專著。

歐洲是電磁學的發祥地。許多傑出的電磁學先驅,比如意大利的伏打、德國的歐姆、法國的安培等,都出現在歐洲大陸。法拉第青年時代曾隨大科學家戴維到歐洲去旅行。旅途中,他結識了包括安培在內的許多著名學者,受到很大啟發與教益。這次旅行對於法拉第,其意義不亞於達爾文的環球旅行。麥克斯韋受法拉第的影響,對歐洲各國的科學一直非常向往。他早就盼望到外麵去取經,開闊自己的科學視野。如今,他的這個宿願終於可以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