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帶逆。而右手或寸或關。或尺或帶橫或帶順。則當斷之一男一女也。
有時子死母身存。或即母亡存子命。
成自明曰。此二句之文。無辨子母存亡之法。
往來三部通流利。滑數相參皆替替。陽實陰虛脈得明。遍滿胸膛皆逆氣。
成自明曰。若寸關尺三部。通行流利。皆替替有力而滑數。乃陽實陰虛之脈。主妊婦逆氣。遍滿胸膛。而不順也。愚謂不然。上二句言替替然滑數之脈。流利往來於三部之中。乃純陽正陰。和合交結。有妊之脈也。下二句。言妊娠之脈。關前宜弱。關後宜盛。今關前為陽而反盛。開後為陰而反弱。則氣有升而無降。所以遍滿胸堂。皆逆氣也。
左手太陽浮大男。右手太陰沉細女。諸陽為男諸陰女。指下分明須記取。
李範曰。前有左疾為男右為女之句。後有弦緊牢強滑者安。沉細而微歸泉路之辭。此言左手太陽浮大男。正合妊娠經旨。至於右手太陰沉細女。似有可疑。蓋妊娠之脈。當現滑數。若沉細。則氣血俱衰。安得有娠。借以右手屬陰。陰脈沉主生女。亦當曰沉而石。始可望其女胎之有成。予僭之以為右手太陰沉石女。愚按脈賦亦雲。太陰洪而女孕。範之言當矣。愚謂兩太陽俱在左。言左手太陽浮大男者。謂左寸與左尺俱浮大也。兩太陰俱在右。言右手太陰沉細女者。謂右寸與右關俱沉細也。夫浮大為陽。兩太陽俱浮。是諸陽為男矣。沉細為陰。兩太陰俱沉細。是諸陰為女矣。然此訣之所謂沉細。不過為右手之寸關而言。非六部俱沉細也。亦不過言沉細。非若末後所言沉細而微也。何必改細為大也。
三部沉正等無疑。
脈經雲。左右三部脈沉浮正等。按之不絕者。妊娠也。今訣無左右字。並浮字。非違經旨。乃限於七字成文而略之也。蓋雲若診左右三部浮沉正等者。則為胎脈無疑矣。
尺內不止真胎婦。
經雲。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法妊娠也。即賦中所雲尺中不絕。胎脈方真。
夫乘妻兮縱氣霧。妻乘夫兮橫氣助。子乘母兮逆氣參。母乘子兮順氣護。
李範釋雲。陰陽配合。二氣交感。若陰血先至陽精後衝。縱氣來乘如霧露之降。血開裹精。陰外陽內。陰包陽胎。此謂夫乘妻兮縱氣霧。則男形成矣。若陽精先入。陰血後參。兩旁橫氣之來佐助。而精開裹血。陰內陽外。陽包陰胎。此謂妻乘夫兮橫氣助。則女形成矣。男形之成。則子乘母為逆氣相參合也。女形之成。則母乘子為順氣以相護衛也。凡胎氣聚必縱橫順逆。四氣以榮養。方成胎而為男女。李氏之言如此。又成自明釋曰。縱者。夫乘妻也。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即鬼賊脈也。縱氣霧。霧者露也。又上下也。夫之陽氣。乘妻之陰氣。二氣上下。相逐如霧。潤結子也。
橫者。妻乘夫也。謂兩傍橫氣相佐助也。逆者。子乘母也。謂子氣犯母。氣相乘逆行之氣相參合也。順者。若母氣乘於子氣為順氣。相護衛也。凡胎聚縱橫逆順。四氣以榮養。方以成形也。成氏之言如此。觀二氏之說。
皆不明了。李氏以夫妻子母屬於人身。以縱橫順逆屬於精氣血。與前訣左手帶縱。右手帶橫。左手脈逆。右手脈順等語。不相符合。成氏之言雖是。惟於左手帶縱一句之釋為當。其後三句。又與理不相合。無怪乎於聖賢精微之理。愈晦而不明。後之學人。望洋而退耳。不知此四句。乃叔和正恐前文縱橫逆順之說難明。故又以夫妻子母以自釋之耳。其意蓋曰。予前所謂左手帶縱兩個男者。何也。謂夫乘妻也。何謂夫乘妻也。謂水行乘火。金行乘木也。何謂水行乘火。金行乘木也。謂左手寸脈。
當浮洪而反沉滑。左手關脈。當弦長而反澀短。是為鬼賊之脈。乃夫乘妻也。左手二部。若見如是之脈。即為之縱。縱者當產二男。予前又雲。右手帶橫一雙女者。何也。謂妻乘夫也。何謂妻乘夫也。謂木行乘金。水行乘土也。何謂木行乘金。水行乘土也。謂右手寸脈。當浮澀而反弦長。右手關脈。當緩大而反沉小。是為所勝之脈。乃妻乘夫也。右手二部。若見如是之脈。即謂之橫。橫者當產二女。予前又雲。左手脈逆生三男者何也。謂子乘母也。何謂子乘母也。謂土行乘火。火行乘木。木行乘水也。何謂土行乘火。火行乘木。木行乘水也。謂左手寸脈。當浮洪而反緩慢。左手關脈。當弦長而反浮洪。左手尺脈。當沉滑而反弦長。是為已生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