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五章 欲說高順(2 / 2)

“奉先將軍世之虎將爾,丁刺史禦使卻有若家奴,不予兵權也就是了,功過賞罰也是不平,如此豈能夠令奉先將軍心服?”

“此言何意?”

過了一會兒之後高順才是緩緩問道,雖然平日不多說話,但對於這些事情高順卻是洞若觀火,的確是感覺到丁原在對待呂布上的確有一些不大對的地方。

可惜呂布身為下屬,對於這樣的事情縱然心有不滿,也不可能是如何。

“如今李肅借著同鄉之誼到來,呂將軍不得不見。那李肅如今乃董卓帳下,此來必定是為說服奉先將軍。縱然奉先將軍乃丁刺史義子,恐怕也不願再是為其家奴。”

衛濤最後一句話卻是說得有些重了,但丁原待呂布如何,高順也是心知肚明,聽此言之後卻是默然不語。

良久之後,高順卻是長歎一聲。

“唉……此為丁刺史對不起奉先將軍矣。子羽來與我說這些卻是為何?高某不過區區一副將,疏不間親的道理還是知曉,若是想要勸說得丁大人回心轉意,實非我之所能及。”

聽到這話,衛濤不由得眉頭微微一皺,按著記憶,高順乃是忠心之人,甚至在原先的曆史上甘願陪同呂布一死,不當是如此才對。

若真有什麼不對之事,出於忠心該當直言相諫,而不是說什麼疏不間親的道理。

本來還是準備招攬高順的話頓時被衛濤咽了下去,微微沉默之後,衛濤卻是言道。

“若是奉先將軍投董卓而去,將軍是要從之?”

高順再是微微沉默,過不得片刻終於是點了點頭。

“不錯,奉先將軍與我有再造之恩德,順這一命乃是將軍所予,一生之主便是奉先將軍。若將軍棄丁原大人而去,某當領軍從之!”

高順的話不響亮,但其中的意思卻是明白。

這個時代若是說忠貞於國的人不是沒有,但其實更多的還是忠貞於個人,提攜之恩,拔擢之情,這些才是不少人忠貞於國的根源。

這其實也好理解,曆史呂布弑殺丁原之後高順也是一直跟隨在他的身旁,直至身死。

高順不是背恩棄義之人,但這恩義卻是對著呂布,而非是丁原。

明白這一點之後,衛濤也隻感覺是可惜,不過好在衛濤除了是要招攬高順之外,也是另外有事,當即就是向著高順一拱手。

“其實這一次我來報予將軍,卻是另有一事相拜托。”

“何事?”

本來高順也大致認為衛濤是為招攬自己,不過這時候聽到衛濤言說有事,也是不由得在心中微微一愣。

“若是奉先將軍投靠董卓,董卓必定重用奉先將軍,到時候洛陽防衛必定是交托給奉先將軍。將軍為奉先將軍副手,深得奉先將軍信任,防駐四門。我嶽父蔡邕,雖然名聲甚高,但為人不通政務,若是待於董大人治下恐惹董大人不喜,到時候還請將軍通融。”

衛濤這話其實有些過了,蔡邕也不是不通政務的人。

但正如同之前王允一般,這不過就是言說上的借口而已。

“好。”

高順沉思了一陣,終於還是答應了下來。

既然高順答應,那麼衛濤也不再是多說,拱拱手就是告辭離開,並沒有再是去見丁原,而是直接領著本部人馬離開。

就在衛濤離開之後不久,丁原大軍卻是出現了一陣混亂,但很快就是平息了下來。

“相比於丁刺史,還是呂將軍更能夠掌握軍隊,也無怪乎丁刺史在倚重呂將軍的同時卻又是萬分忌憚,以主簿這樣位高而權輕的職位相待,令呂將軍縱然是有一身武勇也是發揮不出。”

衛濤長歎一聲,其實衛濤在離開軍營之後也是沒有走遠,見到丁原大營中這一副情景哪裏還有不明白的道理,但也隻能夠長歎一聲而已。

“大人,我們如今若何?”

趙雲的臉色還是能夠保持平靜,但衛濤卻是能夠看出他眼中對那呂布的行徑卻是有些不以為然。

想想也是,趙雲非是見利忘義之徒,若是易地而處,必然不會有此舉,對於呂布的行徑自然就是有些看不上,聽到衛濤這樣有些為呂布開脫自然就是有些不願。

終究還是少年心性。

“董卓接受了丁原的兵馬之後勢力大漲,定然會是逼迫朝廷諸公,趁此將亂未亂之時,我們將我那嶽父接出,而後就此離去吧。”

衛濤對於洛陽的亂局實在不怎麼想要參與進去,董卓勢大,非是衛濤一人所能夠匹敵衛濤自然不會以卵擊石。

“至於董卓,若是其一心為公那也罷了,但若如十常侍等人為禍天下,那麼我等勢必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