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上帝告訴某人可以滿足他的一個要求,賜給他所要求的任何一樣東西,但同時給他的鄰人雙倍的同樣東西。這個充滿了妒忌的人無法承受他的鄰人比他擁有更多的利益。他想呀想,忽然想到了眼睛,他想,如果我沒有了一隻眼睛還可以用另一隻眼睛去看,而那個人(鄰人)沒有了兩隻眼睛就會變成瞎子。最終他向神提出了他的要求:神聖的上帝呀,請挖掉我的一顆眼珠吧!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沒有膽戰心驚?有沒有被他的那種強烈的妒忌心嚇倒?
對於妒忌,古人說得好:“妒忌永不休假。”因為在一切情欲之中,妒忌是最纏繞不休、最持久的,而別的情欲不過是偶爾產生的。這種微妙的情感強烈而又隱蔽,不可能對別人承認,有時甚至對自己也不願承認,可事實永遠都是事實,無論你怎樣隱瞞,也會時不時地表現出來。
妒忌和羨慕是不一樣的,妒忌於人於己都是不利的。妒忌既傷害別人又降低自己,使人便得愚蠢、厭惡、可悲。妒忌者總是充滿對上天的不公、命運的不濟。也正是這種心理上的空虛讓他們無法補救自我,於是就會竭力去損害他人的幸運與名聲。逐漸地,報複心、惡毒心、敗壞心取代了善良的天性,誹謗和中傷成了這些人生活的唯一方式,他們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要做什麼,自己要取得什麼成績,而是為了不讓別人得到這些。
妒忌是最卑劣、最墮落的情欲,它是魔鬼的特質。我們隻有學會擺脫它,才能更好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魔鬼到處引誘人,和上帝爭奪靈魂。這時有一個修道士,對上帝十分真誠,道行很深。魔鬼們都下了賭注,看看誰能把他從上帝手中奪過來。於是魔鬼們輪番上陣,分別用金錢、情欲、恐怖和死亡來試探這位修道士,但都沒有得逞,個個無功而返。
魔王聽說了這件事,想顯一顯身手,就對這一群魔鬼說:“你們這些方法都太笨了,隻能對付那些道行淺薄的人。退到一邊去,看我怎麼對付他。”
於是魔王走到這位修道士身邊,修道士正在禱告,魔王在他耳邊輕輕的說:“聽說了沒有,你的同門師兄弟已經當上了主教。”
呼的一聲,修道士手中的聖經掉到了地上,他那原本莊嚴肅穆的麵容,刹那間變了顏色,罩上了一層嫉妒的陰影。魔王的詭計成功了。
人類是充滿忌妒心的動物,不喜歡別人攀得比他們高。也不喜歡自己被別人打敗。從高處掉下來真得很疼,有誰想要有那種感受呢?
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因為心懷妒忌,看見諸葛亮足智多謀,就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然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不僅答應,而且把十天改為三天。諸葛亮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裏“借”了十萬支箭,為孫劉聯合抗曹立了大功。
自古至今,像周瑜這樣的人大有人在,看到別人有才幹,比自己強,不是奮起直追,而是心懷妒意,不擇手段的陷害別人。而人們之所會產生嫉妒,其原因也有很多,但一般都不怎麼明顯。當牽涉到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時,看起來無足輕重的事情,常常會被過度膨脹。就像他人瀟灑、漂亮的外表,華麗的服飾,橫溢的才華等,都可能是造成嫉妒的直接因素。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你沒有把別人的長處,當作很正常的東西來看待;相反,你可能會對別人擁有的獨特才能或取得的優異成績,產生莫名的恨意。更確切地說,導致嫉妒心理的關鍵,就在於你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總以為自己應無所不有、無所不能。